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31章 牵招与棋子

拥众一万五千人,东进渔阳的时候,袁熙的心中是踌躇满志的。

他以为手中有了压倒性的力量,区区鲜于辅岂不是手到擒来。

然而仗越打,他心里就越没有底气,渔阳城被他围攻了两个月竟然还屹立不倒。

哪怕鲜于辅的老巢泉州城被破的消息传入城内,都没能使得鲜于辅方寸大乱,弃城而走。

而另外一路,颜良竟然轻松拿下了阎柔,又攻克泉州,仿佛闲庭信步信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事到如今,袁熙也已经顾不上丢不丢脸,只求快一些把渔阳城给攻破,哪怕是要让自己厌恶的颜良帮忙也在所不惜。

当他听闻颜良的兵马即将来到时,内心十分复杂,既解脱又惆怅,简直百感交集。

而最让袁熙觉得难办的是,颜良到来后,会由谁来继续指挥这场战事。

向颜良求援已经是他能够作出的最大让步,若是让他听令于颜良还不如让他去死。

当手下人问起袁熙,是不是要去迎接一下颜良的兵马时,袁熙就面现犹豫之色,迟迟未能表态。

这时候,近日极受袁熙礼遇的崔钧道:“度辽将军长途跋涉而来,定需整顿兵马,无暇应酬,不若由我等代使君前往犒劳一番。”

袁熙一听正中下怀,立刻道:“便是如此,崔先生带些牛酒前往犒劳便是,待颜立善安顿好兵马,再相见不迟。”

崔钧得了命令,带着一批幕僚,拖着粮草酒浆来到渔阳城东南边颜良的预设营地。

由于有外人在场,颜良装作与崔钧并不相熟的样子,装模作样地打了招呼,然后请崔钧入内。

待撇开旁人后,颜良道:“州平兄近来如何?”

崔钧叹道:“袁显奕好大喜功优柔寡断,袁大将军虎父竟生犬子尔。”

颜良十分促狭地一笑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崔钧也是一乐,道:“不料竟如此不堪,先前众幕僚提议迎接将军,袁显奕竟犹豫不决,连连请援却又不肯亲自相迎,实不知作何想法。”

颜良道:“昏庸之缺非常理可度测,你我就不必去想这些无意义之事了。”

崔钧道:“也对,立善此来有何打算?”

颜良道:“还能有何打算,先拿下渔阳城,然后把胆敢入寇的鲜卑人给灭了。”

崔钧想了一想后道:“袁显奕看来对你前来心存顾忌,唯恐你侵夺兵权,当慎之。”

颜良哈哈笑道:“他那点而老弱残兵,便是送给我我也看不上,州平兄回去与他,我明日主攻东门,让他看顾好其余三门,待拿下渔阳,于城中相见便是。”

崔钧赞道:“好9是立善豪气,容我以水代酒,祝立善马到功成!”

颜良举杯与他象征性地对酌了一口,道:“区区渔阳,弹指可下,不足虑尔,倒是胆大妄为的阙机,要狠狠给他一个教训。”

崔钧道:“这些不知礼仪的胡虏,每当汉人有事时,必会跳出来生事,虽每次都被逐退,但始终如蛆附骨不能根治。”

颜良道:“我看也未必,昔日世宗朝霍骠骑马踏龙城,穆宗朝窦车骑勒石燕然,每次都打得塞外胡虏战战兢兢,轻易不敢南下生事。

这些胡虏,就是要往狠里打,把他们打痛了,打惨了,最好是打死了,那就可以太平无事一段时间了。”

崔钧笑道:“啊哈哈,也只有立善贤弟如此豪气,敢于如此放言。”

颜良自诩道:“我不仅敢放言,还敢于如此做,阙机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待我安排的兵马从草原上饶过来,两下夹击,让他不死也要脱层皮!”

崔钧道:“噢?还有此事?愿闻其详!”

颜良便把先前的布置了,崔钧听闻后大为赞叹,并道:“关于此事,我或可助立善一臂之力也!”

——☆——☆——☆——

崔钧回去复命时,袁熙正在帐内焦躁不安地等待,连案上的美酒也不香了,美饶舞也不美了。

崔钧微微摇头,心想都什么时候了,还在饮酒作乐。

他入帐禀告道:“使君,度辽将军言,他明日将攻打渔阳东门,其他三门由使君看护,待他破城后,再在城内相见。”

袁熙闻言心头一定,认为颜良独自攻打东门便不是要与他争夺其余郡国兵的指挥权,总算不用面对尴尬的局面。

但他稍许一寻思就感到不忿,道:“什么叫待他破城后在城内相见,且不渔阳守备严密,即便要破城,必然是由他攻破么?”

袁熙虽然此前两个月都疲软无力,但内心是不愿承认的,尤其是听到颜良的豪言壮语后,更生出了一副比较之心来。

听袁熙如此,焦触就跳了出来,道:“这颜良也太过狂妄了吧!他一来就能破城,那我等这两个月来岂不是都白费功夫?”

焦触曾经奉袁熙之命去颜良婚礼上捣乱,然而却碰了一鼻子灰回来。

当年他在袁绍刚刚起兵时,与颜良、文丑等人都是一起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甚至焦触的资历还要比颜良更深一些。

故而他本就看不太起颜良,认为颜良是赶了个巧,骤使竖子成名,换做他来指不定比颜良做得更好。

这诸多仇怨与不甘叠加在一起,使得焦触是袁熙麾下最仇视颜良的人,每每涉及颜良的话题,他总要跳出来挑拨一番。

袁熙见有人附和,立刻道:“既然颜良如此狂妄,我等也不能弱了气势,焦触、张南,你二人明日强攻西门,其余郡国兵辅攻南门、北门。”

焦触立刻摩拳擦掌地应道:“末将遵命!”

张南却是拖后一些,颇有些无奈地答道:“诺!”

其余众将纷纷应诺后,帐内的饮宴继续。

心头的事情了了,袁熙觉得美酒又变香了,美饶舞也更赏心悦目了,自是情绪高涨欢宴无穷。

宴会结束,崔钧在出帐后叫住牵招道:“子经,且慢走一步。”

牵招回身拱手道:“原来是崔先生,不知先生有什么事?”

崔钧笑道:“也无别他之事,只是忆及昔日郡中故人,有些感叹罢了。”

牵招一听便听懂了,顿时情绪有些低,道:“子亦时常追忆跟在老师身后与崔先生纵论畅谈的时光。”

牵招是安平国观津县人,他的老师是冀州大儒同县人乐隐。

在中平年间,乐隐受到时任车骑将军何苗的征辟,入雒阳为车骑将军长史。

牵招当时只有十几岁,与一众同学们随老师一同前往雒阳游学。

但好景不长,何进谋诛宦官,而同母异父弟弟何苗却不赞成,屡屡为宦官项。

其后何进遇事不密被宦官诱杀,袁绍与何进部将吴匡等出于报复,攻杀了何苗。

乐隐也在京师惊变中被波及遇害,牵招与同门史路等人历经艰险一路护持老师的棺椁回乡。

而崔钧是博陵郡安平人,却为何对牵招什么同郡故人呢?

那是因为安平县本属安平国,直到桓帝延熹元年(公元158年)才分周边中山、安平、河间、涿郡四郡国置博陵郡,安平县才被划归博陵郡。

为了拉近彼此关系,崔钧才用了同郡的法,而牵招也不会觉得有丝毫不妥。

安平与观津相距不远,崔钧与乐隐份属同辈,当年就交往密牵

乐隐受征辟入雒阳时,崔钧也随父亲崔烈在雒阳,时常诗酒唱酬,故而与牵招算得上十分熟悉。

二人有了这层关系,当崔钧来到幽州后,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