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578章 孙氏兄弟与江东二张

第578章 孙氏兄弟与江东二张

推荐阅读:

可没曾想,孙权一边写信给曹操交涉,另一边早就在秣兵历马准备动手。

在收到曹操的回信后,立刻大举出兵,兵逼皖城。

或许是为了向江东士族以及各地长吏展示自己的实力,孙权这一次率领的都是老孙家的精锐部队,尤其以宗族亲戚为核心。

孙权本人沙场经验寥寥,故而跟随父亲与兄长多年的表哥徐琨,族兄孙河二人被寄予厚望。

大军势如破竹,将李术围困于皖城之郑

李术仍自寄希望在曹操会居间调停,失去了警惕之心,因而坐困愁城。

在想曹操求援未果后,李术坚守数月终究因粮尽而士气丧落,乃至兵败身死。

通过这一战,加上先前处置孙暠和孙辅之事,孙权算是在江东初步展露峥嵘,坐稳了位子。

而孙权仿佛是为了答谢曹操不救李术,在此来信邀功,但称自己为朝廷除了一害,更为昔日举将刺史严象报了仇。

曹操听张纮念完这封书信后,心里其实想要大叫mmp,一方面为孙权能够如此迅速地接手父兄的遗产而心惊,一方面又为李术的无能而感到懊悔。

眼下与数月之前的形势又有不同,黄河一线上与河北军虽然仍是处于对峙状态,但许久没有大的战事。

在自己背后疯狂搞事情的刘大耳与黄巾余孽们也被顺利镇压,重新掌握住了汝南。

若是李术能够再坚持上一两个月,曹操肯定会寻找种种借口介入此战,以便保下李术这根扎入扬州的钉子,至少也要让孙权没那么轻松收复庐江。

可眼下一切都错过了,曹操也只得按捺下浮躁的心思,问道:“子纲久在吴会,对讨虏将军如何评价?”

张纮略一思忖后答道:“下吏离开扬州已有多年,然至今思及孙氏兄弟尤记忆如新。

讨虏将军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颇类其父兄。

故吴侯起兵后,仲谋虽幼,然能随同左右参同计谋,数为称赞。

年十五,为阳羡长,朱吴郡察其孝廉。

其后,州中又举为茂才,略可识其品校

如今吴侯早逝,仲谋能继承父兄之志,抚定江东,平灭李术之乱,亦可见其才具。

明公对孙氏兄弟有知遇之恩,先后拔擢封拜,不吝高官厚爵,孙氏兄弟想必亦会感恩戴德,心存汉室。

朝廷之中有明公主政,地方上有讨虏将军这般良臣辅弼,实乃下之大幸也!”

张纮对孙权一顿尬吹,最后又公式化地捧了一捧曹操的臭脚。

曹操听过之后感叹道:“先有伯符,后有仲谋,孙文台生得佳儿啊!”

言及于此,曹操又想到了两年前死于乱兵中的长子曹昂,心中又是一紧。

张纮道:“明公膝下诸位公子亦各有才情,不遑多让也!”

曹操摇了摇头挥去杂念,心想既然孙权已经在江东站稳了脚跟,怕是短期之内不能与他交恶了,还当集中心神先应对北面的大敌才是。

略一思忖后,曹操道:“子纲入朝已久,可愿回扬州地方任事?”

张纮闻言心中一惊,琢磨着曹操这究竟是试探自己,还是真个有放还自己的意思,故而含混问道:“在下自是听凭明公安排,不知明公欲署在下何职?”

曹操道:“讨虏将军如今领会稽太守,不若子纲也去会稽,担任东部都尉,如何?”

张纮闻言心头稍安,心道还好不是任自己为庐江太守、吴郡太守这种惹人注目的职位,这个会稽东部都尉到底也是会稽太守孙权的辅弼之臣,并不碍眼。

“在下虽驽钝愚劣,若明公委之以事,又敢不效命?”

曹操笑道:“子纲此次南下后,务必要令吴会之地与朝廷多加来往,万勿使生嫌隙也!”

张纮离席而拜道:“纮必牢记明公所托,忠心于事。”

张纮离去后,曹操的脑海里仍在想着江东之事。

他想到了前几年南下扬州封拜孙策的太中大夫刘琬的话,当时刘琬孙氏兄弟“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当时孙策年富力强,生猛得不行,故而曹操听闻此论调后颇不以为然。

如今回头再看,却发现刘琬的预测十分准确,生猛的孙策死了,而年未及冠的孙权继嗣。

难不成,此人竟会如刘琬所料,有不凡气候?

若真如此,自己真还不能觑了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