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沈笑夫看了看电脑屏幕,说
“还早呢!我再看一会儿。先睡吧,小朋友!”
沈玉玲小嘴一撅,脑袋一歪,气冲冲地说“哼!谁是小朋友?”
说完,小家伙走进卧室,摔门的声音霹雳吧啦。
沈笑夫看着被摔得震天响的房门,摇摇头,笑了,自言自语道“这个小家伙!”
网上冲浪,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忽然,沈笑夫在网上看到了一篇原载于1999年10期《汽车维修》杂志的文章——
《半个世纪圆一梦——华国汽车工业创建历程回顾》(作者曹麟、王苏阳)
“汽车以其独有的魅力,把现代文明带入落后闭塞的华国,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
随着公路网的延伸,缩短着城市和乡村,沿海与内陆的距离。由此引发了一批有识之士萌生制造汽车,创办民族汽车工业的愿望。
最早提出在华国创办汽车工业的,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zhongshan先生。
1920年,孙先生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把创建汽车工业列为实业建国的一项重大举措,并对造车、用车、公路、燃料的发展作了周密而面的设想和描绘。
最早将造车愿望付诸实施的,应推当时统辖东北三省的张学良将军。1929年张学良拨款80万元,责成辽宁迫击炮厂所属民生工厂试制汽车。
民生工厂聘请米国人迈尔斯为总工程师,引进米国瑞雪牌汽车为样车。
1931年5月,我国制造的第一辆汽车在奉天(现为沈阳)迫击炮厂附属的民生工厂诞生。这是一辆25t载货汽车,定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
该车666种零件中,除汽油机、后桥、轮胎和电器元件进口外,有464种零件均为国内制造,国产化率高达70。
1931年9月,民生牌汽车送往沪上展出,为国人所瞩目。
展出期间,‘九·一八’事变发生,各界同胞纷纷声讨日国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面对展览馆这辆有家不能归的民生牌国产汽车,人们睹物思情,在车头上蒙上黑纱,以寄国土沦亡之哀思。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迫击炮厂落入侵华日军之手,部在制的民生牌汽车为日军所掠夺,这一历史性的造车创举随之夭折。
尽管第一次造车行动毁于日寇的铮铮铁蹄之下,但是国人自己造车的决心并未动摇。
1932年,晋省军阀阎锡山指令晋省汽车修理厂厂长姜寿亭制造汽车。以米国费特尔牌汽车为样车试制出15t汽油载货车,定名山西牌。
1931年,中央重工业实验所试制出一辆三轮微型汽车。
1936年,湘竖械厂在黄纶工程师的主持下,试制成衡岳牌25座客车。售给湘省公路局用于长沙—衡阳之间的客运。
1936年,沪上仲明机器股份公司总工程师汤仲明设计试制成煤气汽车一辆,装载质量为25t,定名仲明国产燃炭汽车。
1937年,沪上新中工程公司在工程师陆曼云的主持下,以德国曼公司发动机为样机制成412kw柴油发动机和柴油汽车。
华国早期各地制造汽车的活动,都以试制几辆样车而告终。
尽管这批汽车工业的拓荒者壮志未酬,但是他们为创建民族汽车工业而不懈努力、艰苦奋斗的精神,实在可敬可嘉。
到30年代后期,军阀混战暂告停息,政局趋于稳定,经济有所复苏。
于是,有少数华国官员以官方名义,发起创建华国汽车工业的尝试。
1936年秋,以官方为主筹建华国汽车制造公司,筹建处设在沪上。由华国银行提供预
筹资金600万元,与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合作,购买其部图纸、设备、并聘请德国专家来华指导。
计划头两年先从德国每月进口100辆零部件组装汽车,以后逐步扩大国产化,五年内过渡到部自制。
公司推曾养甫、宋子文等19人为董事,张学良等人为监察。
1937年2月动工兴建,先后在沪上、香港、株洲等地建厂。
华国汽车公司自1937年至1939年建厂期间,共装配柴油汽车2000多辆。
后终因日军侵华和太平洋战争的影响,切断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进口渠道,迫使工厂停建直至倒闭。
1936年9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奉命与航空委员会筹备飞机制造厂、生产飞机和汽车,名为中央机器厂。
1938年4月,在昆明建厂,并买下行将破产的米国斯图尔特汽车厂的部设备,制造中型货车。
1940年5月,位于昆明的中央机器厂厂房建筑已临近竣工,等待安装机器。不料日军侵人北越,迫使越法当局关闭滇越铁路,封锁中越边境。
中央机器厂通过米商转运的大部分进口设备无法人境,并落人日寇之手。
抢运出的设备因滇绍公路运输紧张,加之有些设备无法通过限重10t的铁索吊桥,未能运达昆明。只好在龙陵县建简易厂房安装,称龙陵分厂。
到1941年初,建厂工作基本完成,并装成资源牌货车两辆。
1942年5月,龙陵县沦陷,工厂又落在日军手中。
抗战胜利以后,资源委员会仍有筹建汽车厂的想法,曾派人去米国与道奇、福特等工厂洽谈合作事宜,均无结果。
后又委托礼和汽车公司做工厂设计,写了五本说明书,并购买了倒闭的米国斯特林公司的汽车图纸。
直到1947年资源委员会与国防、交通二部派员会商,拟订了初步计划,上报后杳无音讯。
解放前最后一次生产汽车的尝试,是津天汽车制配厂小批试制飞鹰牌三轮汽车。
津天汽车制配厂隶属交通部公路总局,是一家装备比较齐、技术力量较强的工厂。
厂长李宗海、设计室主任黄植于1946年2月开始研制汽车。同年6月底完成试制并装出第一辆三轮汽车,定名飞鹰牌。
经初步路试、改进,当年10月又制出10辆。
国内各大报刊和米国《华侨日报》相继发表消息,为我国汽车工业出现一线曙光而欢呼。
津天汽车制配厂决心要大批量生产。
为求得当局支持,厂领导先后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监察院长于右任、交通部部长俞大维等均无结果。
最后,获得行政院长宋子文的同情,接见了工厂领导成员,收下了该厂生产300辆飞鹰车的计划预算书。
为了敷衍应付舆论,宋子文亲批国库拨款50亿元法币,作为生产奖金。
1947年,国党统治区已陷人极度通货膨胀之中,等到这批钱到达工厂,仅够厂发两个月的工资。最后靠厂职工的力支撑,总算以生产60辆三轮汽车而告终。
自从汽车于1901年在我国街道首次出现,到1949年解放前,我国使用汽车的历史己有半个世纪。
这期间,不少有识之士对汽车情有独钟,为创建民族汽车工业而苦心筹划,惨淡经营。
终因或资金匾乏,或人事变迁,或战争破坏、时局动荡等多种因素,致使好梦难圆,建立民族汽车工业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看完这篇文章,沈笑夫心情就就难以平静!
历史总是如此多彩多姿!历史总是如此不堪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