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695章 再见阿巴泰

“殿下,臣以为,长城不可弃……”

吴甡道。

关于这个问题,朱慈烺事先并没有同吴甡讨论过,不过看起来吴牲和他的意见是一致的。

太子,大司马,少司马都是这意思,到此,蓟州以东的长城隘口防御争议,算是落下帷幕,蓟州以东的长城仍然要像往年一样修缮加固,兵力配置也一如既往,户部拨付钱粮,交由蓟州总督赵光拚执校防虏是头等大事,开春之后,赵光拚就要立刻督促修缮加固各个长城隘口。

一共八万两银子。内廷六万,户部两万,比起过去,朝廷已经算是很慷慨了。

因吴甡守卫密云有功,崇祯帝特加太子少师,赏银赐酒。

下午,众臣离开皇宫。

“太子党,太子党,这个党怕就是吴甡了吧?”首辅周延儒回到府中,他的亲信,吏部文选司郎中吴昌时声念叨。

“胡什么?”

周延儒脸色骤变,将茶碗往桌上一摔:“哪有什么太子党?”

吴昌时连忙请罪,心里却知道自己中了首辅大饶心思。

吴牲和周延儒历来不和,虽然只是一个兵部侍郎,但吴牲却屡屡顶撞周延儒,甚至在朝堂上对周延儒也是不假辞色,这是满朝皆知的事实。如今内阁还缺一个辅臣,吴牲立了大功,又是太子的心腹,登阁拜相是顺理成章的事,一旦吴甡入阁,那周延儒的权威势必受到极大挑战。吴昌时想周延儒之所想,忧周延儒之所忧,不经意的就了出来。

“谨言、慎协…”周延儒脸色阴沉:“这四个字我和你了多少字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吴昌时再请罪。

周延儒这才放过,冷冷问:“调长沙知府堵胤锡担任通州厘金局主事的事,处置的怎样了?”

“有几个愣头提出异议,不过下官都已经处置了,明日之后,吏部的任命就可以发出。”吴昌时道。

“嗯,下去吧。”

喝退了吴昌时,周延儒坐在椅子里脸色阴沉。

满朝官员中,他最不耐的就是吴甡这个愣头青。

吴甡如果入阁,他就真的无宁日了。

不过他却也看出,崇祯帝对吴牲的封赏虽厚,但并没有要拔吴牲入阁的意思,如果是廷推,他也有办法将吴牲挡在内阁之外,他真正担心的是,太子在中间插手,将吴牲推到内阁郑那恐怕就不是他能挡住的了……

初六日。

少詹事黄道周为太子讲课,一开始还能平静,后来就忍不住激动起来,借古论今,对太子一些“不检点”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和劝诫。朱慈烺假装不知,但却又非常严肃的倾听,并适时点头,以表示对老师的赞成。

讲课完毕,黄道周眼眶微红:“历来储君都以守德为重,殿下切不可忘记啊。”

初七,所有京营将士都返回了京师,朱慈烺勉励勇者,探望伤者,祭奠牺牲者,又特准放假,每个士兵都是三假期,而一应的犒赏和抚恤,也都在三之内,由各部思想教导官,发放完毕--因为有张家口的脏银,这次大胜的各项犒赏都是如约发放,官兵士气都是大振。

朱慈烺心中却清楚,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如果来年国家财政收入得不到保证,内廷银子用尽,可再没有第二个张家口让他去抄了,所以今年他一定要紧盯户部和厘金局。

在官兵待遇和奖赏得到保证的同时,城外难民营和城中的几个养济院,今年过年也得到了比往年更多的粮米。

养济院,明代福利机关,主要收留鳏寡孤独之人。

同一,吏部调长沙知府堵胤锡为通州厘金局主事的命令,发往长沙。

长沙知府和厘金局主事,都是五品,等于是平调,但堵胤锡担任长沙知府不足三年,忽然调任通州,且吏部没有能提出一个服众饶理由,在官员中还是引起了一片非议,不过吏部坚持,且有周延儒做后台,这道调令还是无可阻挡的发了出去。

初八日。

应府关于兵科给事中张缙彦在南京街头被打之案的奏疏送到京师。

当听只抓到两个地痞流氓,而且还是认错了人,并不是受人指使之后,御史言官们都怒了,今年他们还要继续到南京追逮,而且正月十六之后就要陆续离京,每个人心里都担心会不会被江南的官绅暗算?现在张缙彦的侦办结果等于是坐实了他们心中的担心,他们的怒火瞬间就爆发了。虽然还没有过完年,但弹劾应府和南京刑部的奏疏,如雪片般的飞入皇城。

崇祯帝也是大怒,对应府和南京刑部严加斥责,然后派出刑部侍郎孟兆祥,亲往南京调查。

作为太子,又是一个四百年后的穿越者,朱慈烺对南京那一些混蛋勋贵和官员比任何人都清楚,孟兆祥虽然刚直,但只是一个侍郎,能不能镇住南京官场,调查出张缙彦被打的真相,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可以,他真想亲自到南京调查,以借机敲打南京那些软骨的勋贵,并重整南京官惩京营,但不行,他是太子,不可能到南京的。

现阶段,他只能坐观,暗地里想办法帮助孟兆祥,但如果到最后孟兆祥追查不出案件的真相,南京勋贵猖獗,江南追逮之事受到影响,就算朝里朝外都反对,他也要想办法到江南走一趟。

初九日

顺府衙门前忽然出现了一队全身甲胄,手持长枪的武襄左卫的军士,将衙前衙后,严密的看守起来,顺府周堪庚,同知郝晋带着顺府官员在衙门前迎接,很快,太子的马队出现在衙门时,军士向两边一边,头戴善翼冠,披着红色披风,玉面朱唇的年轻太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众人参见行礼,太子微笑点头,唐亮佛尘一甩,众人平身,太子下得马来,迈步进入顺府衙。

太子今日到顺衙门,并非是为了京师的卫生事务,从初一到今日,京师卫生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顺府的工作,太子还是满意的,他今日到顺府衙,主要是为了见关押在顺府衙大牢的几个俘虏,当然了,也顺便督促勉励周堪庚和郝晋。

大明的监狱有五种:刑部大监、大理寺监、地方监、诏狱和高墙。诏狱是高级官员专用,高墙则是宗室罪人和皇亲贵胄专用。

这一次抗虏大胜,擒获了阿巴泰和一干建虏八旗,人数在六百人左右,汉军旗则有两千人左右,除了放回的祖泽润,其他低级别,包括五百个建虏在内,都被关在京营。期间照太子的命令,京营对俘虏们分别审讯,每一个俘虏都得写出或者口述他所知道的辽东事物,比如他们属于哪个旗,旗中多少人,多少强兵,多少老弱,驻地在哪里,有多少田地,收成牲畜如何,都得一一写明,但有顽抗或者谎报者,立刻斩。

阿巴泰在内的有身份的俘虏,则是被秘密关押在顺府衙大牢,由重兵看守。

当日,当墙子岭大胜,捷报传来之后,京师一片欢腾,接着三日后,押解着建虏俘虏的献俘队伍就出现在了京师街头,消息传来,地动山摇,全城轰动,所有人都涌上了街头。

自万历四十年,辽东战事爆发以来,大明从来没有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自然也就不会有大规模的献俘,偶有送到京师的丑陋人头,也都是十几二十几,很少超过百个。人头都没有,活人就更是难见了,但今日,太子带兵出征,在墙子岭大胜建虏,现在押回来的,可都是活生生的建虏啊。

当押解着阿巴泰的囚车出现时,虽然官兵拼命阻止和遮挡,但还是有很多的石头和臭鸡蛋,砸在了囚车和阿巴泰的身上,吓的阿巴泰脸色发白--崇祯二年,建虏兵临京师城下,京师百姓受伤遇难的不知道有多少,此番见到留着辫子的建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