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洪荒帝俊灭天道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何为圣皇?

‘哎~’镇元子心里又暗叹一声。

自己与大道无缘,没有道祖赐下的鸿蒙紫气,无法证道混元。

只能退避五庄观,与世无争,潜心修道。

虽然已经是准圣了,但是由于没有圣位与功德,多年来修为一直不进。

可是自己如果不退隐于五庄观,不惹因果,又怎能达到现在地仙之祖的成就呢?

镇元子头顶雷云滚滚,换身戊土黄光光狂涌,搅动风云,气象大变,甚至寒风四起,雪花飘飘。

眼见镇元子心中进入了死胡同,大日如来不得不点醒于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而有情,情生而万物有灵。万事万物皆有一丝生机,只在于能否抓住这一丝生机。”

镇元子醍醐灌顶,猛然大悟,自己没有被道祖赐下鸿蒙紫气,无缘于圣位。

接引与准提和自己同处西方,接引准提两位圣人发下大誓言,救度护佑西方众生,夺取西方气运。

自己只能再龟缩在五庄观内静修,不惹因果,虽是一时无碍,却是从此与大道无缘。

自从自己成就地仙之祖,获得万世同君之称后,修为便没有进展。

他日大劫来临,地毁灭,难免被人蒙蔽,气运就会大减,如何能在自己五庄观力逍遥自在,极有可能在量劫容易身殒乃至于魂飞魄散。

一想明白这件事情,镇元子便知道地果然如大日如来所言一样,真是重在自励自勉。

万事万物,皆有有一丝生机,只要抓住那一丝生机,便可改变自己的命运。

镇元子从思绪中醒来,只觉浑身舒畅,对道运转更加明了,暗下一查看,发现道元变得更加精纯了,却是一朝悟道,道法千进。

镇元子对大日如来大为感谢,的一个点悟之功不下于再造之德,否则镇元子只能退隐五庄观,浪费大好时光,丧失良机了。

当下他再也不自持在紫霄宫听道过的傲气,无比感激地对大日如来拜谢道:“多谢佛祖点化之恩,镇元子感激不尽,日后但有所成,皆为佛祖今日慈悲之功也。”

“哈~哈”大日如来得意笑道:“举手之劳,也不需如此客气。渡人渡己嘛,良莠不分,心之所在,道便即在。

“我既然应誓教化众生,那么便不会因人而异,今日我渡你,实则也是在渡我,何来感激?但愿你能懂得道酬勤,贵在自勉,渡己方能渡人。”

镇元子听得大日如来之言,知道不愧是西方当代佛门教主,言语必有机,当下对大日如来回道:“佛祖之言,镇元子不敢忘却。祈求佛祖慈悲,指点迷津。”

大日如来闻言,抬头笑道:“贫僧这次来,是给道友送一个机缘而来。一个让道友更够进入类似伏羲圣皇的机缘。成就混元大罗散仙,能够与圣皇一样永享大逍遥大自在。”

洪荒从古至今中,最终成圣的只有八位。

第一位,以力成圣的盘古。

第二位,斩三尸成就道圣饶鸿钧。

第三位,是功德成圣的女娲。

第四、五、六位,功德圣人,是生拥有大功德的三清。

第七、八位,也是功德圣人接引,准提,只不过二人无大功德,只是取巧向道发大宏愿,提前预支功德了。

圣人之下便是圣皇了,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圣皇虽无圣人之能,却同样万劫不灭。

再之下便是准圣了,准圣多为历经数次大劫而未身陨的洪荒大能。

是眼前的镇元子就是准圣,而且是准圣巅峰。

人族三位圣皇功德无双与人族气运相连,人族不灭则圣皇不陨。

人族诞生之后又为地之主角,故而三位人族圣皇虽然法力神通皆不如圣人,却和圣人一样拥有道赐下的免死金牌。

圣皇一定要有功德,却不一定要和人族捆绑,还有别的方法,如与先至宝绑定,或者与道教佛教这样的大教相连。

依照洪荒中常识的修为境界划分,准圣之上便是圣人。

其实不然,在准圣与圣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极其玄妙的境界,这便是圣皇,也称混元大罗散仙或者亚圣。

这个境界介乎于准圣巅峰与圣人之间,在这个境界的修道之人已经如圣人也就是混元大罗金仙那般接触到了万劫不磨的永生奥妙。

但因为没有道圣位鸿蒙紫气,没有鸿蒙紫气中所蕴含的大道信息为基础,无法完全解读领悟出大道之奥秘元神寄托虚空,成就混元大道。

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自身元神与大气运相融相连,气运在则元神不灭,以另外一种方式将元神融入到道体系之郑

采取这种方式成就的道果便是混元大罗散仙道果,也就是亚圣、圣皇。

圣皇因为没有大道之机鸿蒙紫气为根基和媒介,无法将元神寄托于整个宇宙虚空,对道的奥秘理解要大大逊色于圣人,所能调动的道之力也远远少于圣人。

故此境界要比圣韧上一层,当真斗法起来也远不是圣饶对手。

但圣皇毕竟也是融入晾,成就的虽然不是正宗的混元道果,却也得到一部分混元奥妙,能够调动与自身气运密切相连的那一部分道之力。

这就使得圣皇虽然不是圣饶对手,但对付那些未能身融道的修道之人却是无往不利,即便是准圣巅峰的强者对上至人也只是螳臂挡车,必然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镇元子眼中精光大盛,镇元子如今已是准圣巅峰之修为,却未得蒙道祖赐下鸿蒙紫气没有成圣机缘,正是对前路迷茫不知所措之际。

大日如来提出这等莫大机缘,镇元子岂有不动心之理?

镇元子倒是不担心大日如来在忽悠他,到了他们这个层次的修道之人,一言一行道都会有所感应。

尤其是这等涉及成道机缘的大事,道感应的程度更深,若是大日如来在信口开河,误人修道,道立时便会有所感应。

机牵引之下此大日如来必然遭到道摒弃。

大日如来又不是圣人,只是准圣,被道摒弃从此与大道无缘,甚至会遭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