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洪荒帝俊灭天道 > 第四十七章 孟女哭长城。

陆压完,用一缕造化仙气裹着这粒葫芦籽落在燕国旧地。

这里有两户人家,分别为孟家和姜家,两家都没有子女,一,两家的墙角长出了一株葫芦藤,到成熟的时候,破开葫芦,里面竟然是一个女娃。

这女孩一出葫芦就叫两家人为‘奶奶’。

两家人没有子女,又觉得这女孩可爱,就收养了这女孩。

孟家和姜家就一直养了这个孙女,取名叫孟姜女。

孟姜女长大之后嫁给杞梁,结果新婚之后没有多久,嬴政下令修建长城,杞梁被征,结果数年不归。

孟姜女思夫心切,徒自一人赶赴边关,结果才知道杞梁因为不堪重负,力竭而亡,结果孟姜女悲恸之际,嚎啕大哭,连续十日,哭倒长城,杞梁尸骨露出,孟姜女收敛尸骨,建立坟冢,最后投江自杀,殉情而死。

其时,有太白金星降下童谣:“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由此,下人心浮动,秦朝内患开始显现。孟姜女哭长城,悲声凄婉,感动地,道尽征夫离妇之哀怨,在征战频繁、徭役繁重的秦朝激起了共鸣,无数人开始思考自身出路,对嬴政把持的朝廷怨声载道、怀恨在心。

秦王朝人心向背,日趋显现,嬴政就在巡行下是病死路途。

始皇一死,下大乱,风云突变,群雄并起。

三十三之中,春秋阁,茅草屋一座,草席铺地,五位圣贤端坐,为皆白,老态龙钟,却是额头生山峦,眉心升日月,星眸含瑞彩,鼻翼展凤翅,嘴唇抹朱丹,无量威严,无量福寿,无量鸿运,无量智慧,正是春秋阁阁主,先贤孔夫子是也!

“荀子师弟,你看观自在菩萨此行意欲何为啊?”

其余四位之中一位威严有度、循规蹈矩的老者开口言道:“各位师兄想必也察觉到了机变化,嬴政焚书坑儒,怒人怨,圣师火云洞三皇顺应机,欲要改换地,再立人主,因此机大变,仙佛隐退,不敢在秦朝任职。”

正是儒门五圣之一的,门下弟子乃是李斯和韩非子,鼎鼎大名,却是属儒而类法。

“嬴政不仁不孝,嗜杀成性,合该诛地灭,此事大善!”话的却是儒门曾子,头顶一卷《孝经》忽卷忽舒,万道尊老爱幼之意韵喷薄,让人望之而心生敬意。

“嬴政不管是否有错,起码现在看来秦朝覆灭在即,我儒门能否趁此乱世兴盛,却是需要细细思量!”

孟轲头顶浩浩荡荡一条浩然正气长河奔腾,蔓延亿万里,气势磅礴,河流之中漂浮无数利剑,剑锋犀利,欲要直刺人心,一个大大的“义”字高宣,散发出无量光辉,恍若太阳。

“此时诸圣人隔而观,密切注视,鬼神不敢妄动,我等还需从长计议。”

“述圣”子思秉承中庸之道,浑身古朴无华,给人憨厚淳朴之感,心生亲近之意。

“呵呵,地气数大变,人主更迭在即,我儒门秉承入世修行之道,为万民请命,辅佐贤君,达则兼济下,穷则独善其身,即便面前有刀山火海、万丈深渊,我等儒门弟子合该一往无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只待新君登基,当下凡辅佐,成就万古功业,千代功勋!”

孔子金石之言,铿锵有声,似九飞瀑轰隆隆,又似涓涓细流叮咚,斩钉截铁,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博大胸怀。

“师兄此言大善!”四位圣贤异口同辞言道。

普陀山,观自在菩萨面带微笑端坐一七宝法莲,莲座之下自有祥云拖住。

陆压闭目静坐,庆云涌现,波涛起伏,如同微风拂面,葫芦藤直矗其上,通体黄澄澄的,树枝挂有九个李子似的葫芦,随风舞动,似有瓜果之香扑鼻。

有碧绿乙木之气凝聚一青龙,盘踞庆云,摇头摆尾,九星辰中有东方七宿闪烁,巨大星辉光柱直射青龙,被其一一吞噬,纳入口郑

肉眼可见,龙鳞愈加深沉、细密,有星光闪烁表鳞。一时三刻之后,又被青龙吐出,化为无量乙木之气,滋养三花、庆云,葫芦藤根部似被绿雾笼罩,沿其木纹一路而上,果香更盛,黄光四溢,藤叶之上有光华流转。

突然,轰隆隆,九之上,无雷而显雷霆之音,震颤寰宇,似要苍穹塌陷,厚土倾覆,地动山摇。

三十三外,滚滚命运长河中再起波澜,大股绽放七色光彩的玄黄之气蒸腾而起,化作长龙,飞腾翱翔,朝九飞落。

到得普陀山,穿越无尽阵法、禁制,直入卢圣泥丸宫内,识海湖泊中朵朵金莲越发金光熠熠,枝叶越发青翠欲滴,香气阵阵。

透体而出,激起庆云升腾,五色光轮悬挂脑后,璀璨光明,股股玄黄之气喷薄而出,万鸟归巢般尽数滚入玄黄光轮之中,光轮越发凝聚,几乎如同实质,斗大金轮升起,照耀普陀山如同一片黄金世界,无量尊!

至大气息久久不曾散去,自有仙花散落,落英缤纷,香气随身,鲜花开遍周身。待得卢圣收起庆云,气息越发飘渺,自身亦感觉道行大进,机明晰,大为开心。

大赤,三清之首道德尊道场,八景宫悬浮其中,丹气缭绕,仙鹤翩翩,祥光笼罩,瑞彩缤纷,仙家圣地,无上妙境。

太上端坐风火蒲团,手持一杆拂尘,仙风道骨,清静无为,旁边侍立一金角、一银角童子,气氛肃穆,全然不似往日云淡风轻之姿。

“启禀师尊,秦国残暴不仁,生灵遭劫,怨气冲,师尊何不重立人皇,获取无量功德,却让卢圣抢先一步呢?”一身穿太极八卦道袍的三十岁左右的道人端坐尊前方,毕恭毕敬言道。

“贫道虽为人教教主,也不可事事插手,干涉人间事物,否则道失序,贫道罪过矣!”太上面容红润,宛若垂髻童子,不紧不慢,似乎不闻外事,欲要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