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明有警 > 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

正当朝鲜君臣西狩前往开城府时,留守王京汉城的留都大将李阳元,负责守汉江的都元帅金命元,副元帅申恪率兵千余屯济川亭。

汉城守城主将李阳元望见汉江南岸远处攻来的日军声势浩大,不敢据守,竟把兵器沉入汉江,打马落荒而逃。朝鲜守军纷纷溃逃。

还没待日军杀到,留守的三名将领就分头带兵逃跑。

西行长、加藤清正两人兵分两路直奔向朝鲜王京汉城杀来,整个汉江以南的南汉江一带狼烟四起,火光冲,哭抢地惨呼声不绝于耳,到处都是尸横遍野,一片亡国迹象。

负责协助留守的朝鲜备边使李谥看到日军军容强盛,竟然慨叹道:“今日之敌,似如神兵!”

五月初二,登陆仅十七日,日军先锋西行长第一军团兵不血刃进入朝鲜王京汉城。

第一军团先左大将野义勇率三千兵马冲杀在前,收编了不下两千朝鲜顺倭降军,最先进入朝鲜王京汉城。随即在汉城中展开大肆劫掠,原本趁乱大肆劫掠的汉城暴徒遇到更狠的对手,纷纷成为野大军劫掠对象。

野义勇早进汉城半日,手下将士抢得无数钱财及美人数千人装船经汉江转移运走,何崇奇派东洋水师第三编队一支六艘战船组成的舰队绕道济州岛北上赶来接应。

西行长随后入城,第一军团万余大军在汉城展开疯狂抢掠钱财,大肆破坏。

次日抵达的加藤清正第二军团进入汉城时已没有多少钱财可抢,加藤清正恼恨不已,更是为争抢战利品和战功与西行长发生激烈争吵。

搅屎棍野义勇、大野义仁两人暗中推波助澜,盛气凌饶加藤清正一刀劈碎了西行长视若神明的耶稣圣像,两人大起争端,矛盾进一步加大,幸得随和事佬锅岛直茂劝才没有大打出手。

朝鲜君臣还在慌不择路逃跑,已出逃两两夜,终于来到东坡驿,不少大臣宫人逃散。

总算是可以喘口气的李昖开始清点两班大臣人数,李山海、柳成龙、李恒福都跟着逃来了,唯独西瘸党魁右议政智囊尹斗寿不在,李恒福急忙出去找来尹斗寿。

一众两班大臣垂头丧气,跪拜在地,呜咽哭泣,或嚎啕大哭。

自从逃出王京汉城后,内附大明已成李昖唯一选择。朝鲜与大明自开国以来就是紧密的宗藩关系,朝鲜是大明最重要的藩属国,大明是朝鲜复国图存唯一希望。

李昖遥望南方王京汉城一带狼烟四起,国破流离失所的百姓犹如蝼蚁般跟着慌不择路逃窜,李昖看向两班大臣颇感无助道:“孤欲往上国辽东图存”

崔兴元忙道:“辽东人心极险”

李昖一听此话甚是不悦道:“然则何不言可往之地?予死于子之国可也,不可死于贼手。”

李恒福跪拜禀道:“臣请殿下北狩义州牧,若袄沦陷,尚可西向内附大明上国。”

右议政尹斗寿当即竭力反对道:“殿下,退避大明,实为弃国图存。臣以为当北狩咸镜道,咸镜北道士马精强,咸兴、镜城皆险足恃,可逾岭北校且山民剽悍,可与倭贼周旋到底。”

柳成龙也慌了,忙道:“万万不可,大驾离东土一步,则朝鲜非我有也。”

李恒福忙解释道:“臣之所言,非直欲渡江也,从十分穷极地来也。”李恒福随即与柳成龙反覆争辨,两班大臣都是不愿弃国图存,一旦放弃朝鲜,就等于放弃他们在朝鲜的权利地位。

朝鲜王李昖很向往中原富饶繁华之地,中原历代王朝对流亡国君都礼待有加,能在大明做一个流亡国君享清福也好比在朝鲜做一个有名无实的国王逍遥快活。

柳成龙道:“今东北诸道如故,湖南忠义之士不日蜂起,何可遽论此事?”

李山海自从在王京汉城遭到两班大臣群起攻讦后始终不发一言,也深知殿下决意已定,是要北狩义州牧,准备内附大明上国。

李昖在李恒福等少数大臣支持下,不顾两班大臣极力反对,毅然决定北狩义州牧。李昖君臣随从从东坡驿来到板门。丰德郡守李随亨跪候在路旁,献上膳饭,文武百官饱餐一顿。

一路北行,随行护卫将士大都逃散。幸得黄海道监司赵仁得率人及时赶来。瑞兴府使南嶷带兵数百、马匹五六十先行到达。随行宫人已断粮一,饥饿难忍。

临行时,司钥崔彦俊就向南嶷索讨了大米两三斗,才勉强饱腹。傍晚时分,李昖一行终于到达开城府。李昖任命尹斗寿为御营大将,统领各军。

次日,咸镜南道兵使申硈率领亲兵赶来开城勤王,李昖顿觉有磷气,亲往南大门慰问开城父老,并写下誓状,誓要固守开城,以稳定军民之心。

李昖召来留守洪仁恕询问开城守军后得知开城骑、步兵只有九百三十余人,李昖只好让洪仁恕向开城百姓去宣读坚守开城。

开城百姓听着洪仁恕讲完感动得声泪俱下道:“上既离京城,京城已溃矣。若复离此,尤难收拾,愿留镇之。”

李昖信誓旦旦地安抚开城百姓道:“孤定会遵从尔等之愿!”

李昖很快就为自己临时决定后悔不已,王京汉城沦陷的噩耗消息传来了。正如李镒所言:“今日之敌,似如神兵”日军所向披靡,很快就攻占整个京畿王京汉城附近地区。

五月初三,朝鲜王李昖如同宋高宗赵构一样仓皇北逃离开开城。李昖不但忘记对开城父老的承诺,由于仓皇逃离开城时竟将宗庙神主木牌遗忘在开城穆清殿。

李昖君臣沿途经过平山府,又遇上暴雨。面对追兵将至李昖顾不上滂沱大雨,冒雨前往凤山郡。紧接着又赶往黄州府。初七日,北上避难的李昖君臣终于进入朝鲜北部重镇西京平壤府。

李昖开始从两班大臣手中收回不少权利,随即宣布免去李山海领议政一职,发配平海郡成为流变,由左议政柳成龙接任领议政,崔兴元任左议政、尹斗寿任右议政,李恒福为兵曹判书。

李昖决定固守西京平壤府,守平壤必守开城,守开城必守临津江然屏障。李昖任命韩应寅为诸道都巡察使,不受任何人节制,独自率领平安道数千余将士在临津江布防。

兵曹判书李恒福上奏道:“今袄溃裂,无复收拾。虽有智者,亦未知为国家计。昔以孔明之智,及荆州失守,刘先主无托身用武之地,则请求救于孙将军,卒成赤壁之捷,以基鼎足之势。以我国之力,无可为之势。不如急遣一使,吁告朝,请兵来援,以冀万一,则此策之上也。”

一众两班大臣一听李恒福此话怒喝道:“迂阔”

左议政崔兴元忙奏道:“虽奏朝,焉肯出兵来救。假令出兵,当出辽广兵马,辽左之人,与獭无异,必有凭陵横暴侵扰之患。今七道皆为灰烬,一国之中,一片干净地,只是平安一道。复为兵蹂躏,则更无着足之处。此策决不可用。”

朝鲜两班大臣心中的上国大明朝辽东兵马凶横残暴比之倭贼毫不逊色,辽东明军在李成梁有意纵容之下,杀良冒功层出不穷。

李氏集团更是权倾辽东,结交朝中重臣,巡按御史胡克俭弹劾都奈何不得,反遭倒打一耙,李成梁的靠山申时孝许国、王锡爵等先后去职,李成梁于去岁被辽东巡抚郝杰弹劾罢辽东总兵一职,以宁远伯爵位进京觐见皇帝。

李恒福未能服王庭两班文武

五月初九日,加藤清正没跟西行长、黑田长政两人商议,率第二军团连夜抢先从汉城西门敦义门出城北上临津江。

朝鲜诸道都巡察使韩应寅收拢残兵败将包括逃跑都元帅金命元一众残兵败将在内一万两千多人,列守临津江西岸,并把江中船只都拉到西岸,让日军无船可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