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明有警 > 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机

浩浩荡荡的百余艘庞大水师编队直抵大沽港口,大沽港口附近接连不断赶来大批观望的津卫军户,一个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形如乞丐,在寒风中望着高大如城的战船正在停靠码头。

倪家荫一看一帮破烂军户也跟着来凑热闹,当即不满道:“将这些贱骨头都赶回去,让海东国使团看见有损国格。”

“标下遵命”几名将领领命忙带兵去驱赶衣衫褴褛的军户

一名须发花白身着破烂棉袄的老军户朝着驱赶的津卫将领苦苦哀求道:“俺们见来了大批船,只是想来讨活做,搬运货物,让俺们留下吧。”

一名将领挥着马鞭怒骂道:“看看你们这些贱骨头,若是让海东国使团看见,岂不有损国格,还不快滚。”

“是是是,人们这就走。”军户们纷纷吓得落荒而逃,深怕挨这帮作威作福的卫所将领鞭子。

陈璘率大明水师编队在前靠岸,征倭明军将士纷纷下船登上码头,在海外建功立业的征倭明军将士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在码头上开道,令津卫将士无不为之钦佩羡慕这帮从东瀛征倭凯旋归国的将士。

一身山纹甲的陈瀚在亲兵护卫下下旗舰登岸,看着早已恭候已久的一众锦衣卫及津卫所兵,幸亏自己出兵与便宜侄儿陈瀚攻灭丰臣秀吉,方才有今日之荣耀。

否则就是等来锦衣卫缇骑相迎了,在登州府时就听闻新任辽东巡抚倒霉蛋韩取善因辽东兵惨败平壤被罢官,副使冯时泰已被锦衣卫缇骑逮捕,投入诏狱。

王之祯带着一众锦衣卫朝着陈璘及众将迎上来恭贺道:“锦衣卫堂上佥书王之祯恭迎陈总兵及征倭众将士凯旋归国,恭贺陈总兵攻灭倭国,建不世功勋,陈总兵厥功甚伟啊。”

“多谢王佥书前来相迎,陈璘与众将士感激不尽。”老于世故的陈璘也对王之祯盛赞不已道:“王佥书辛苦了,此番渡海征倭艰险重重,锦衣卫先期渡海刺探倭情功不可没啊,我一定会如实奏明皇上。”

王之祯闻言欣喜不已恭请道:“陈总兵远渡重洋回国,我已在津城中略备薄酒为陈总兵及征倭众将接风洗尘,陈总兵与征倭众将请。”

“多谢王佥书”陈璘带着众将相谢后道:“王佥书,海东国王派使团随我征倭将士进京朝觐子,请求封贡,需得妥善安置。”

王之祯刚忙着与陈璘客套拉近关系,却险些忘了这事,忙道:“陈总兵言之有理,瞧我,险些给忘了。”随即朝着一众手下锦衣卫千户、百户等下令道:“尔等速去迎接海东使团”

“卑职遵命”几名锦衣卫千户、百户领命带着百余名锦衣卫等候随后靠岸的海东国使团战船。

津卫指挥使倪家荫也想跟征倭总兵陈璘及众将亲近亲近,却被霸道的锦衣卫挡在码头外,只能看着王之祯与陈璘相谈甚欢,锦衣卫是想借机沾上征倭大军凯旋归来功劳,津卫也没人跟着渡海征倭,想要跟着沾光都难。

倪家荫将目光瞄上了不被王之祯重视的海东国使团,做好迎接海东使团封贡朝觐子也是一件功劳,倪家荫忙带着一众津卫将士朝着正在靠岸的海东国使团战船迎上去。

东洋水师第三编队待靠岸的大明水师驶离码头,才分批驶进码头停泊,高大如城的东洋水师战船高出大沽码头数米,船上东洋水师将士纷纷靠着绳梯跳板下船来。

陈六率先下船登上码头,一见迎上来一名明军老将领,忙见礼道:“海东国东洋水师第三编队把总陈六见过将军”陈六的大明官话简直就是南腔北调,幸得有士兵忙帮着表达清楚。

倪家荫笑容满面相迎道:“大明津卫指挥使倪家荫率津卫将士特来相迎贵国封贡使团,贵国使团有何需求,但请直言。”

“多谢倪指挥使”陈六忙道:“我们需要雇佣百姓搬卸货物,随行封贡贸易海商也有大量货物需要雇佣百姓帮着搬运卸货,我们都会给银钱雇佣百姓。”

倪家荫闻言大喜,随即朝着身边的手下将领吩咐道:“快去把那帮军户都带来帮海东国使团海商搬运货物,告诉他们有钱拿,管饭吃。”

“标下遵命”几名将领领命忙带着数百士兵跑去将刚赶走的围观军户赶回来做搬运工

近千军户被身后如狼似虎追赶来的津卫将士吓得不轻,纷纷避之不及:“快跑啊,别让他们给祸害了。”

“都给俺站住,指挥使大人有令,命你们这帮贱骨头速去码头为海东国使团、海商卸货,每人都有钱拿,管饭吃。”马上为津卫将领怒喝道:“都还愣着干嘛,还不快给俺回去,心你们的皮。”

“人们这就去码头”一众衣衫褴褛的军户闻言大喜,本就是来看看能否找点活做,挣点钱好过年关:“多谢军爷,俺们都愿去码头。”

东洋水师将士纷纷下船来,随行身穿青衣官袍身披棉袄大衣的二十几名使团成员在何崇奇带领下登上码头,看着近千名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津卫军户活得如此凄惨,比之东南沿海军户不逞多让,甚至有人都只穿着破烂草鞋。

何崇奇想起了自己被倭寇掳到日本时的悲惨命运,若非遇到主公起兵,自己跟着加入主公义军,才得以脱离苦海,有了今日的荣华富贵,何崇奇当即看向林三吩咐道:“传令下去,先让百姓吃饱了再卸货,银钱也要亲自发到百姓手上,让将士们向百姓透露我们海东国移民优待政策。”

“标下遵命”林三也很同情大明军户的悲惨命运,自己在吕宋惨遭大弗朗机人和当地土着欺压,不少汉人还被大弗朗机人抓去做奴隶,自己很幸运遇上了梁队正得以带着家人回国,脱离苦海。

东洋水师将士在大沽码头附近临时扎营休整,随行海商及其随从也纷纷上岸在东洋水师大营附近扎营,依靠着东洋水师护卫很安全。

近千津卫军户吃饱饭后卖力搬卸货物到码头外营地中堆放,一众海东国海商的货物则要搬卸到雇佣的平底沙船上沿着海河进入运河直抵通州城进京贩卖。

一千余军户在搬运货物之时也顺便打听海东国之事,东洋水师将士主动透露海东国各种移民优惠政策,鼓励津卫军户逃亡出海,只要到了海东国就有至少三十亩田地,尤其是朝鲜战乱过后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更多。

津卫军户无不欣喜若狂,还得瞒着津卫将领方才好逃亡出海,早就听南方乃至山东不少军、户贫民大量逃亡出海,果真如此啊,在大明过得猪狗不如,饱受欺凌,军户世世代代都是贱籍,谁还愿留在大明,还不如出海求活路。

海东国使团进京请求封贡朝觐子的消息从津卫加急传到京城,而此时的京师城中正沉侵在平定宁夏叛乱胜利之中,堪称举国欢庆。

大明朝廷调集了全国精兵进剿平叛,从二月十八日哱拜起兵叛乱到九月十七日叛军内讧,官兵攻入宁夏镇城中,耗时大半年,宁夏之役使大明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大明朝虽胜,也是惨胜,连带着影响国运,得不偿失。

宁夏之役,大明朝廷临阵接连换将,总督魏学曾被锦衣卫缇骑逮捕进京拷问,明军与叛军在宁夏镇城内外用计百出,明军决黄河水淹宁夏城,策反叛军。叛军勾结蒙古着力兔、庄秃赖、十失兔,叛军最终因围城内讧城破被镇压下去。

监军御史梅国祯更是状告总督魏学曾,宁夏叛乱平定后,梅国桢上疏:“魏学曾应变稍慢,臣请求责备诸将是要振奋士气,而逮捕魏学曾的命令,发自臣的上疏,臣深感悔恨。魏学曾不获昭雪,臣将受到万世的讥刺。”

大明朝廷及宁夏前线文武的作战表现凸显明朝文官统兵只会纸上谈兵,临阵应变迟钝,瞻前顾后,摇摆不定,加上朝廷猜疑临阵换将,使得平叛拖延大半年之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