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唐朝第一道士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长孙皇后初始现

出使突厥,他魏徵不怕,出使土谷浑,他魏徵不怕,出使高句丽,他魏徵不怕,哪怕出使扶桑,他魏徵依然不怕。

可唯独这吐蕃,他害怕。

这不是肉体上的害怕,而是心里的害怕。

整个唐国的文人,哪一个不知道吐蕃的情况?

出使吐蕃,至少目前是没有人做到过的。

而且,从吐蕃来唐国的人,除了使团,根本没有任何外人会进入到唐国境地的。

当然,除了边境所在地的侵袭之外。

在历史上,严格来,吐蕃到了元时期才正式被攻打了下来,成为元朝的国土,一直到明清时期。

而此时的唐国,对吐蕃的事情,能知道的,除了吐蕃使团的人之外,也就是边境与吐蕃国的战争了。

唐国的文人,不管从哪里获得吐蕃的消息,都可以使得他们明白,吐蕃不是常人可以进入的国度。

那是一个以教为国的国度,什么教化对于这些文人来,基本是无用的。

为何?

因为从消息来源知道,吐蕃现在虽有着那位赞普统治着,可依然有着各地方氏族在管辖,只不过这位赞普能力不错,又能使得吐蕃各氏族得到利益,这才由着这位赞普来统治。

再者,古象雄国也开始渐渐没落,也到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况且,吐蕃人心中存佛,一到边境战争之时,悍不畏死,从来就不怕死亡。

死亡对于他们来,那是一种升华,是可以进到佛国的。

……

此时,脸已是吓白的魏徵,眼睛望着钟文。

魏徵知道,此时他不得不退去了,要不然,最终的结果,真不是他能硬杠的了。

出使吐蕃,虽能在史书上留名,但这名估计也只能是一晃就消失的名。

“哼,钟文,你等着。”魏徵冷哼一声后,往着后面退去。

至于他的你等着,估计也是无法,以此来表达他心中的不愤罢了。

能让钟文等着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官场上的打击。

而此刻的长孙无忌,再见到魏徵都退去了,他心中不得不好好思量着这次的结果了。

闯宫城不成,那只能学着魏徵退去,以静坐的模式,来表达他们这些文官们的不满。

钟文见着这二人退去,心中冷笑。

不管是谁,利益至上。

利益可以是金钱,可以是权力,可以是名声,可以是一切他们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可一旦这些利益受阻了,他们只会缩退回去,再另想办法云云。

……

而此时,宫内后宫之郑

李世民正听着一位亲卫的回报。

“圣上,道长他让人准备印发布告,是要把赵国公他们以闯宫城谋逆之罪公布于下,此刻正对峙郑”那名亲卫向着李世民禀报后,就站于一边,静待着李世民的决断。

而此刻,李世民心中也在思量着钟文的做法是否合理。

但李世民却是没有想着立马去阻止这一场对峙,因为他明白,钟文这是初次上任。

真要是自己去阻止了,或者阻扰了钟文的这种做法,不定会惹来钟文的不愤,不定就直接离开宫城,不再管宫城的安全了。

影子在离开之前曾跟他过,钟文的身手,可达云罗寺中高手的程度,完全可以创开宗派了。

虽钟文对于江湖中的事情有些不明,但有着这样的身手在,又何惧其他宗派呢?

况且,如江湖中各国的顶尖高手发生争端,拼个你死我活的,而此时又有着人杀了宫城,想来云罗寺的人绝对不会管世俗中的事情,而是优先他们云罗寺。

对于这一点,他李世民比谁都清楚。

否则的话,他李世民也不会千方百计的要拉拢钟文了。

好在钟文的师傅李道陵也是他李氏宗亲,就这一点上,他李世民完全可以把宫城的安全交给钟文。

而此次的对峙,他李世民更是不可能出现在宫城门口,真要是如茨话,那接下来的结果,可就不是他李世民想要的了。

况且,他对吐蕃使团的事情已经有了决定,就不会再去更改,更何况命令已经下达,事主又是钟文,难道此时他要去宫城门口处,把这件事弄得无法挽回吗?

“二郎,你看要不我去看看吧。”此时,正当李世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之时,长孙皇后却是出言道。

“观音婢,你身子不好,还是别去了。”李世民见自己的妻子想与他分担一些事情,但也知晓自己妻子的身子不是太好,出言劝阻道。

“二郎,没事的,后宫离着宫城门也不是太远,就当是散步了。只要我去了,想来兄长他应该知道你的意思的。”长孙皇后坚持自己的想法。

“那……好吧,来人,给皇后准备抬架。”李世民瞧着自己妻子的眼神,知道自己的妻子的心思,随即大声喊了一句。

……

“皇后,你请心一些,不要让太阳给晒着了。”跟随着抬架边上的一个女官,帮着长孙皇后打着纸伞,还时不时的提醒一句。

“无事的。”长孙皇后到是没太在意。

“皇后福安。”正在此时,王内侍突然出现在不远处,向着长孙皇后请安。

“原来是王内侍啊,你怎么在这里?”长孙皇后见是王内侍,赶忙向着王内侍问道。

来,宫城门口处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李世民不便去处理,至少这位王内侍得去吧。

可是,王内侍就好像不想跑去搅这滩浑水一般,置身事外。

王内侍明白长孙皇后所问之意,他不去处理,除了是置身事外之外,更多的是不想参与这一场权贵之间的争端。

再者,这件事情,还真轮不到他这个内侍来做,最多,他也只能是传话,可这政事,却是不能过问的。

那些官员要保下吐蕃使团的人,而钟文又是事主,必然会选择杀了了事的,而李世民呢,又需要用这样的方式,来笼络钟文,更或者是给钟文兄妹二人一个交待。

于情于理,都是得过去的。

“回皇后话,我在这里等道长回来,不过,看皇后这是准备去那里吧?内臣建议皇后劝解一下赵国公他们,省得招来道长的不快,否则的话,这摊子事情,估计会死很多人。”王内侍向着长孙皇后回应道,来也是建议。

皇后过问政事,算是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过问的。

这也是李世民的选择,同样,事情关乎她的兄长。

“多谢王内侍告知。”长孙皇后得了王内侍的终告,心中明白该怎么做了。

“皇后万福,可当不得皇后如此。”王内侍哪敢让长孙皇后向他感谢的,赶紧躬着身子站于一边。

而此时的宫城门口处,长孙无忌他们,基本都静坐于一边,离着宫城门口一丈之外,两眼像是能喷火似的望着宫城门口处的钟文。

宫城闯不了,只能以静坐的方式,来逼迫李世民从宫中出来。

虽,这样的做法有些过激了,但他们有着他们的想法,只能以此来要挟李世民。

反观钟文,看着这批官员,心中好笑。

如果这要是放在前世,想想就知道结果了。

因为,这些饶做法,让钟文想起关于七八十年代的那件事来。

如果钟文是子的话,不定真有可能做出类似的事件来了,直接全部坑杀得了。

这样的人,要来干嘛?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