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 > 第三百六十一章 旧人旧事

第三百六十一章 旧人旧事

推荐阅读:

不得不,朱能是个人才。

下饺子像他这么奔放的,古往今来恐怕也没有几个。

也幸亏他皮糙肉厚的,换做旁人,刚刚溅了开水在手上,早就吱哇乱叫了。

“呦呵,沈千户忙着呢?”

沈宝库正要数落朱能连下饺子都不会下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有些熟悉的声音。

“哦,老……蒋大人来了啊!”

看到蒋瓛,沈宝库倒是不觉得怎么紧张,可是他娘的蒋瓛的身边还有一个大爷,一个姓朱的大爷!

这他娘的,这位大爷不再宫里好生养兵,跑来京郊做啥。

难道他就不怕走漏了风声再被蓝玉给咔嚓了……

朱元璋并没有话的意思,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沈宝库身后的那一口大锅。

“这不是要过年了么,就包零饺子,一会儿煮好蒋大人也尝尝哈。”

话是对蒋瓛的,可是话的时候沈宝库的目光却不时瞟向朱元璋。

“什么饺子?”

朱元璋问出了和之前傅让问的一样的问题。

傅让现学现卖,非常干脆的道:“有皮有馅!”

四个大字,傅让的非常的骄傲。

“……”

看在傅让没有傻不拉几的给朱元璋磕头的份上,不跟他计较了。

“沈千户,我看这里也不是话的地方,本官就先去你的千户大堂了,你准备好之后,马上过去。”

“蒋大人放心,末将准备好了马上就过去!”

实话,让朱元璋在伙房里带着,沈宝库还真的是有些不放心

等到朱元璋和蒋瓛刚刚离开伙房,沈宝库的饺子,也刚刚好出锅。

刚刚出锅,朱能也顾不得烫,直接抓了一个塞进了嘴里。

哪怕烫的他蹦蹦跳跳的,朱能也舍不得吐出来,嘴里一边咕哝着烫,一边不停的哈气,好不容易才把那一个滚烫的饺子咽了下去。

“好吃!”

实际上,朱能根本就没有尝到味道。

可是这是角子,不管怎么样,只要是角子,就好吃!

“真的?”

沈宝库半信半疑,那拈了一个,吹了吹气,凉了一些这才放进嘴里。

这个味道,是饺子的味道。

虽不够鲜美,可是好久没有吃过的饺子啊,再难吃也好吃!

“老房,剁蒜!”

……

“陛下,这就是饺子,您尝尝?”

沈宝库趁着老房准备蒜碟的功夫,吩咐朱能取来了自己的护膝。

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之后,沈宝库这才回到自己的千户大堂。

朱元璋看着那一盘长得奇形怪状的角子,愣了一下,这才用筷子拈了一个角子,在蒜碟里洗了一个澡,这才塞进了自己的嘴里。

按照朱元璋蘸了那么多的蒜酱,就算那个角子味道鲜美,他也尝不出来……

果然,朱元璋一脸陶醉的道:“山东大蒜的味道,还是这么香啊!”

“……”

堂堂的大明皇帝,出这样的话,也不觉得丢人。

当然,这话沈宝库在心里想一想就算了。

出口的,却是:“陛下真的是令末将佩服,只是尝了一口就知道这是山东的大蒜!”

身为专业人士,时时刻刻都不能忘了拍马屁的事情!

朱元璋对大蒜的喜爱,出乎沈宝库的意料。

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一大碟子蒜酱就被朱元璋吃的干干净净。

至于本来该是主角的角子,则是被朱元璋冷落在了一旁。

“陛下若是喜欢,末将让人再准备一碟?”沈宝库心的问了一句。

朱元璋并没有回答沈宝库的问题,只是愣愣的看着空空如也的蒜碟。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叹了一口气,道:“罢了,咱不吃了。”

是不吃,可是朱元璋的眼睛依旧盯着蒜碟,显然是意犹未尽。

“昔年皇后尚在的时候,不让咱吃这个,呵呵。”

不知道为什么,朱元璋竟然和沈宝库起过去的事情。

沈宝库非常识趣的没有追问,只是老老实实等着朱元璋的下文。

“……那时候,皇后咱现在是皇帝了,要注意仪态。不然的话,上朝的时候和文武百官们议事,咱一张嘴就是一股子蒜味,实在是不像话。”

虽是短短数字,可是朱元璋的语速很慢,语气也难得的轻柔。

过了好一会儿的功夫,朱元璋才从回忆中醒来,轻咳了一声,道:“好了,点正事儿。蒋瓛你化名府军前卫的百户和蓝玉见过了,你给咱吧。”

“蓝玉,要反。”

沈宝库深吸了一口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要反咱知道,可是咱就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反!”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你太苛责了……

当然,沈宝库没有胆大到出这句话,他也很识趣的没有搭话。

倒是蒋瓛,声道:“蓝玉其人行事嚣张跋扈,那日陛下称病未上朝的时候,蓝玉二话不就走了,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

“罢了,今日过年,不提这些了。”

蒋瓛还未完,朱元璋便摆了摆手,不想再这些烦心的事情。

“沈宝库,过了年,你京郊千户所准备种什么?”

诶?

怎么问起这个了?

沈宝库一愣,声道:“过了年,种粮食吧?”

没办法,他也有些不确定。

就本心来,他是不想种麦子,可是也没有土豆没有玉米的……

当然,沈宝库更不明白的是,朱元璋这个可是有些没话找话的感觉。

难道……

就在沈宝库脑洞大开的时候,朱元璋继续道:“今日云南布政使司上报,云南粮食不够吃的。”

哦,原来是这个事情。

不过,不应该啊。

云南刚刚去了三十万人,怎么会不够吃呢?

“若是朝廷不能想办法往云南运粮,才去云南那三十万人,怕是日子不好过啊!”

岂止是不好过,那三十万人,怕是要饿死几万人才是真的!

虽然云南早就在预备接纳三十万流民的事情,可是云南因为地处边陲,粮商们都不甚愿意往云南运粮。因而,云南的粮食储备一直都有些勉强。

尤其是乌撒卫,因地处偏远,再加上土地贫瘠,军屯甚至都无法满足卫所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