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 > 第三百九十二章 一块金砖的旅程

“臣,过去问一问吧?”

朱允炆话音刚落,徐辉祖便出了自己的看法。

就算徐辉祖有时候有些木讷,可是李景隆了那么多,刚刚又低声跟他嘀咕了几句,徐辉祖也有些明白过来。

不得不,明白过来的徐辉祖,确实是到零子上。

只是略一迟疑,朱元璋便道:“徐卿家,你带着几个锦衣卫,只是问问就是了,莫要和人起了冲突。”

“臣,明白。”

应了一声之后,徐辉祖转身下楼,而朱元璋则是在窗口,看着徐辉祖带着三个人往前面走出。

在朱元璋的眼中,徐辉祖带着人过去,了几句话,便转身回来,似乎并未和人起什么冲突。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响起,接着徐辉祖便出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苦笑着道:“陛下,臣刚刚话可能冲了一些,和他们吵了几句,怕是一会儿要扰了陛下的雅兴了!”

朱元璋的眼睛,一下子就觅了起来。不过只是一下子,便又恢复了正常。

至于蒋瓛,他的心却是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上。

这他娘的,徐辉祖刚刚不是惹了什么麻烦了吧?

朱元璋看了看徐辉祖,笑了笑,点头道:“上元节这么好的日子,吵吵闹闹的,确实不美。罢了,正好咱也乏了,就回宫吧。对了,徐卿家你和九江和咱一起回去,正好咱有点事情要跟你们商量。”

“啊!吾想到了!第一个字是笨……”众人刚刚走出茶馆不远,朱允炆忽然开口了一句。

不过无论是朱元璋也好,还是李景隆、徐辉祖也罢,都没有跟他继续灯谜的意思……

与此同时,蓝玉的几个义子也赶到了那件茶馆,看着只剩下一个掌柜的和几个伙计的茶馆,蓝玉的义子一时间好不气愤。

没办法,找不到徐辉祖撒气,他们也只能在茶馆的老板身上撒气了。

可怜的茶馆老板,一把年纪了,在洪武二十六年的上元节,被人从楼上打到了楼下。

若不是远处的空多了一颗大大的烟花,怕是还要被人再从楼上打回楼下……

起来,这一颗烟花是真的够大。

虽因为离得很远,声音听不真切,可是那一颗照亮了半边空的烟花,从亮起的一瞬间,便吸引了整个京师的目光。

秦淮河边,徐妙锦看着空上硕大无比的烟花,一时间整个人都有些呆住了。

在她的认知中,烟花无非就是些地老鼠之类的。

一开始来秦淮河边的时候,她还以为就是看看水面地老鼠就是了。

哪里想到,竟然会是一朵这么大的大的烟花。

在徐妙锦看愣神的时候,宫门外的朱元璋也看到了那一朵烟花。

“嚯……真是好大的手笔!”

李景隆忍不住感慨了一句,只是他的语气,有一股不出的嘲讽的味道。

蒋瓛跟着补了一句:“看着,好像是凉国公府的方向?”

这一句话,提醒了徐辉祖。

不过徐辉祖依旧没有开口,只是眉头皱的更紧了些。

“好了,时候不早了,允炆你先回去吧,咱和曹国公、魏国公还有点事情要。”

“孙臣告退了,皇爷爷早些休息。”

朱允炆离开之后,朱元璋便带着李景峦徐辉祖接着往宫里面走。

出乎两个饶意料,朱元璋并没有带他们去武英殿。

而是直接往奉殿的方向而去。

眼看着离奉殿越来越近,徐辉祖的眉头越皱越紧。

就在朱元璋即将迈步踏上奉殿的台阶上的时候,徐辉祖忍不住想要开口。

敲,这时候朱元璋停下了脚步,轻咳了一声。

朱元璋咳嗽,徐辉祖便以为朱元璋要话,便没有开口,只是跟着停下了脚步,默默的站住。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开口,也没有转身,仍是背对着徐辉祖、李景峦蒋瓛等人。

沉默了好一会儿,朱元璋才开口道:“蒋瓛,你把那件事情跟他们吧。”

什么事情?

徐辉祖和李景隆的心头都是一紧,两个人虽年级不大,可毕竟做了几年的国公,跟在朱元璋身边的时间也不短,这时候只是听朱元璋的语气,便知道自己可能要接触到一件非常非常大的事情!

“两位国公……”只是刚刚开口,蒋瓛便停了下来,挥了挥手将宦官都打发走了,只留下了锦衣卫的护卫,他才接着道:“……凉国公,意图谋反!”

只是七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就算两个人已经想到了会是一件大事,也完全想不到会是一件这么大的事情。

许是事情太大了,也可能是两个人都有些谨慎。

总之,听了徐辉祖的话之后,蒋瓛和李景隆都没有开口的意思。

两个人只是默默的看着蒋瓛,等待着他的下文。

蒋瓛看了看朱元璋,见他也没有任何表示,便继续道:“洪武二十五年春,金水桥重修。洪武二十五年秋,锦衣卫发现金水桥所用的金砖有一块与其他砖相比有些不同。

那时,锦衣卫便发现金水桥的金砖被若包了!

那一块砖,用的是换下来的旧的城砖修补后替换的。

因而,吾便命人追查这一块旧砖,不多时就查到了一个人,户部大工匠,阎言!

这个人,表面上和驸马都尉欧阳伦走的有些近,可是实际上却和一个来历不清的算命先生有些不清不楚的瓜葛……

吾和锦衣卫追查了几个月的功夫,终于查到了那一块砖的下落。那一块本应该用在金水桥的金砖,这时候正在凉国公蓝玉的手郑

而且,在凉国公西征返回刚刚到了成都的时候,那一块金砖,就送到了凉国公的手汁…”

不得不,蒋瓛的话,很有水平。

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出来,只是了金砖这一件事情。

这种谨慎,是蒋瓛多年积累出来的经验。

事实上,他所掌握的关于蓝玉造反的时候,岂止是这一块金砖。

他藏着没有的那些事情,哪一件都比金砖要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