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太子爷霸爱白夫人 > 墨迹黎帝妃之七

墨迹黎帝妃之七

推荐阅读:

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又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由于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期间(304-439),五胡大举侵占古华夏故地,故又被后世称作“五胡乱华”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胡、氐、羌;十六国指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的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有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此外还有在当时具有较大影响的仇池、代国、北魏、冉魏、西燕、高氏高句丽(中国)、吐谷浑、谯蜀和翟魏等,实际远不止16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诸政权列表

匈奴:前赵、北凉、夏

鲜卑:吐谷浑、段部、宇文部、前燕、代国、北魏、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

羯:后赵

氐:仇池、成汉、前秦、后凉

羌:后秦、宕昌、邓至

汉:东晋、前凉、冉魏、西凉、北凉、桓楚、谯蜀、北燕

高句丽:北燕、高句丽

丁零:翟魏

其余政权:丘沈、胡亢、杜曾、虚除权渠、司马保、句渠知、陈安、慕容仁、侯子光、范贲、黄韬、段龛、刘显、刘芒荡、张琚、段勤、王午、苏林、吕护、刘康、李弘、张育、鲜于乞、康宁、刘黎、魏揭飞、法长、窦冲、张超、苻广、张翘、王始、曹龙、司马顺宰、白亚栗斯、刘虎、曹弘、彭利和

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是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饶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正统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饶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开启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是指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晋初八王之乱,加以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起兵,逐步控制并州部分地区,自称汉王。光熙元年306年,晋惠帝死,司马炽嗣位,是为怀帝,改元永嘉。刘渊遣石勒等大举南侵,屡破晋军,势力日益强大。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四年刘渊死,子刘聪继位。次年,刘聪遣石勒、王弥、刘曜等率军攻晋,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又杀太尉王衍及诸王公。旋攻入京师洛阳,俘获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

拓跋部内迁

龙朔间,拓跋部因为忍受不了吐蕃部的残酷统治,纷纷内迁。开始时被安置在庆州(今甘肃庆阳)等地,曾任命大首领拓跋守寂(有人认为他是拓跋赤辞的孙子)为右监门都督,封西平公,负责管理部落诸姓。“安史之乱”爆发之际,党项参加平叛有功,守寂被赏加容州(今广西北流)刺史、领柱军使。宝应二年(763年),在仆固怀恩反唐时,曾勾连吐蕃、回纥、吐谷浑和党项等部内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向朝廷建议,将党项部迁往银州(今陕北米脂一带)以北、夏州以东重新安置;同时将吐谷浑迁往夏州以西,目的在于阻断他们与吐蕃的联系,用以削弱西北强敌吐蕃的势力。以后留居在庆州的党项余部称为东山部、或西路党项;迁居银夏新区的党项主体称平夏部。

胡汉分治

胡汉分治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分治政策。西晋末年,匈奴贵族刘渊[1]建立汉国,设单于左辅、右辅,专治理胡人。所谓胡人即泛指北方诸少数民族。其子刘聪继位后,进一步健全胡汉分治制度,以子刘粲为大单于,设左右辅,各管六夷10万落,每万落置一都尉;另设左右司隶,专治理汉人,各管20余万户,每万户置一内史,共43内史。其实质是依靠和利用匈奴及其他胡人贵族压迫汉人。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也设内史专治理汉人,另置大单于镇抚百蛮。后赵抬高羯族地位,称为“国人”。严禁称“胡”,凡胡物都改名。虽然石勒严禁胡人欺凌汉族官僚地主,但实际并无收效,有时汉族高官也不能幸免。鲜卑贵族建立的后燕政权在后期也实行胡汉分治政策。这种政策加剧帘时的民族矛盾。

石勒称王

后赵明帝石勒,字世龙,初名?,字匐勒,上党武乡羯胡民族,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后赵的开国君主。石勒初年因公师藩而起兵,后投靠汉国君主刘渊,后却与汉国决裂,由汉国分裂出去。石勒在他的谋臣,汉人张宾辅助之下以襄国(今河北邢台)为根据地,并陆续消灭了王浚、邵续、段匹磾等西晋于北方的势力,继而又消灭曹嶷,进侵东晋以及消灭刘曜领导的前赵,又北征代国,令后赵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盛的国家。石勒又实行多项措施,推动文教和经济发展。另外他厚待来自西域的佛教僧侣佛图澄,对当时佛教的传播有一定贡献。

北魏建国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东汉以前,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在酋长拓跋诘芬的率领下,也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到酋长拓跋力微时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后又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与曹魏、西晋发生往来,但这时,拓跋部仍处于氏族部落联盟阶段。公元338年,首领什翼犍建立代政权,都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逐渐强大起来

石虎乱政

后赵武帝石虎,字季龙,中国五胡十六国时代中,后赵的第三位皇帝。庙号太祖,谥号武帝。石虎是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的侄儿。石虎生性残忍,发家前,不仅用残酷的手段先后杀死两位妻子,即使在军队中如果遇到与他一样强健的战士,他会以打猎戏斗为由,借机将对手杀死,以解心头之快;战斗中,对俘获的俘虏,不分好坏,不分男女一律坑杀,很少有俘虏生还。

333年,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常因石虎掌握兵权势大,石勒妻刘太后与养子彭城王石堪拥立南阳王石恢刘太后儿子欲举兵反对石虎,不幸事泄,刘太后被杀,石堪被捕活活烤死,石恢被捕,不久石勒子秦王石宏亦被捕,咸康元年(334年)十月石弘持玺绶向石虎表明愿意禅位,石弘被废为海阳王,同年杀海阳王石弘、弘母程氏、秦王石宏、南阳王石恢。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国(今中国河北邢台)迁至邺(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20公里邺城遗址),并特地派冉洛阳将九龙、翁仲、铜驼、飞廉转越邺装点宫殿。349年正式即皇帝位。石虎在位期间,表现了其残暴好色的一面,如史书载石虎曾经下达过一条命令:全国二十岁以下、十三岁以上的女子,不论是否嫁人,都要做好准备随时成为他后宫佳丽中的一员,“百姓妻有美色,豪势因而胁之,率多自杀”,因此被评为五胡十六国中的暴君。

慕容俊称帝

前燕景昭帝慕容俊,字宣英,昌黎棘城鲜卑人,五胡十六国时代前燕的君主。前燕文明帝慕容皝次子。慕容俊即位时仍名义上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永和八年(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俊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势力大增,并移都邺城,终与南方的东晋和关中的前秦政权三足鼎立。

冉闵称帝

武悼王冉闵,字永曾,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安阳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着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

共3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