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间宋 > 第四十五章 山间小道

晏宁一行在农舍歇了一会,那老者的儿子花夏回来了,那是一个山间的猎户,长得孔武有力,二十七八岁的样子。

他一个人外出打猎,独留老弱在家,险些遭了意外。因此对晏宁他们连声道谢,直道:“若是下的军队都像晏将军您这样,我们一家就不用躲藏在山里了。”

原来他们一家生活在济源县,七八年前村子里遭了兵灾,三亩地被占,走投无路之下,才避世隐居。太行山中资源丰富,他们开辟田地,种植谷物,用山中特产去外界换取生活必需品,日子倒是过得有滋有味。

出于对恩饶感激,老者一家热情款待,杀了两只老母鸡和猴头菇一起煲汤,又拾掇了一些刚打了野味。老者的儿媳厨艺很好,戴着围裙进了厨房,手脚利落的端出了一盘盘菜肴。

虽然比不上汴梁城里的大厨,但是山野家常菜,也别有一番风味。

席间最震撼的一道菜莫过于熊掌,色白如玉,肥腴鲜美。

“恩公,我敬你一杯!”这是花夏的最多的一句话。

酒是自酿的药酒,据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晏宁连喝了七八碗,有些上头。见男孩眼巴巴的望着他,晏宁笑着问道:“告诉叔叔,你长大后想做什么?”

“我要像叔叔一样,做一个将军,这样就不用被人欺负了。”男孩一本正经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晏宁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有志气,跟着你父亲好好学本领,十年后,你来找我投军。”

酒过三巡,老者进了内室,不一会,捧着一件白色的披风走了出来。

姚宝大吃一惊:“这难道是,白大虫的皮毛不成?”

“军爷好眼力,那是老儿搬来这儿的第二年,有一夜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我听到门口似乎有野兽在嚎叫,就凑到门缝一看,差点没把我吓死。还好这是一只行将就木的老虫,第二它自己病死了,就扒了它的皮做成了这件披风。”

白大虫就是白虎,极其罕见,属于基因突变的稀有品种。在古代,白虎属于瑞兽,是吉祥的象征。

这件白虎披风可以是世间罕有了,如果拿出去卖的话,绝对价值连城。花老头舍得拿出来报答,晏宁却不肯收下,他救这家人是出于内疚,怎么能收这么贵重的礼物?

“老人家,请你收起来,我们是大宋朝的子弟兵,军中有纪律,是绝对不会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的。”晏宁站起身来推辞。

花老头执意不让,花夏:“和这劳什子披风比起来,一家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晏将军救了我妻子,我们无以为报,只能用这东西聊表心意。”

晏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歇了一晚。第二临走前,晏宁留下二十贯以作答谢。

花夏送他们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道:“对了,你们是泽州的军队吧?”

这一家人深居简出,还不知道李筠造反一事,只以为碰到了官兵剿匪。

晏宁含糊的回答:“算是吧。”

“你们不用绕路了,跟我来吧。”花夏神秘一笑。

两个时辰后,太行山脉的深处,一座巍峨耸立的山崖前,晏宁面色严峻的看着眼前,宛若鬼斧神工一般,裂开的一条羊肠道。

道蜿蜒向上,曲折崎岖,其间遍布碎石,两边崖壁很干净,没有青苔。

“今二月下过大雨后,我经过这里无意间发现,这条道虽然难走了一些,但是可以一直通往太行径。出口很隐蔽,被灌木遮掩,距离井关不到十五里。”

晏宁看似不经意的问道:“这条路好走吗?看着挺陡峭的。”

花夏回忆了一下道:“骑马肯定无法通过,我走了大概一个半时辰,对于你们这种不习惯山路的人,最多两个多时辰。这已经很快了,你们要是从原路回去,至少得大半。”

“那谢谢你了,我们待会就从这里回去。”

花夏走后,高处恭凑过来:“师兄,这是意啊!”

晏宁点零头:“一会你跟我走一趟,其他人留在这里等候。”

晏宁和高处恭沿着山道前行,这条新开辟的路径其实只有两里长,只是后面的路径原先被山峦挡住了,所以没有被人发现。

两人都是习武之人,走路很快。到了出口位置,见到一丛灌木,地方狭,只容一人通过。

走到外面,赫然发现已经置身在另一条道上,两边崖壁耸立,蜿蜒不绝,最多可容三人并肩而校

“这里就是羊肠坂了。”

地上有着很明显的人行痕迹,脚榆杂沓,明最近有大批人经过。

丹径是太行八径中的其中一条,而羊肠坂就是其中最为艰险的一段。因其在山间崎岖缠绕、曲曲弯弯、形似羊肠,所以得名。

往北望去,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座耸立的雄关,想必那就是井关了。晏宁想了想,道:“从这里往北,很容易被发觉,我们往南走。最南端是碗子城,是大军北上的第一关,如果能探查到防御虚实,冒点险也是值得的。”

高处恭兴奋道:“师兄,会遇到敌人吗?”

晏宁没好气的拍了他一下:“不能让人发现咱们,明白吗?”当先猫腰前进,“不过你那一箭射得不错。”

高处恭乐得咧开了嘴,笑呵呵跟在了后面,师兄不生他气了!

夜色降临,黑夜成了两人最好的掩护,向南走了七八里,他们遇到邻一批巡逻的士卒。

一共五人,两个举着火把,三个跟在后面。晏宁和高处恭紧靠着崖壁匍匐在地上,缩着脑袋,离这五个士卒不到三十丈。

还好,这五人只是例行公事。晃着脑袋,打着哈欠,转了一圈就回去了,打死他们也想不到会有敌人出现在已方腹地。

“师兄,还要往前走吗?”高处恭声问,不过从他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

晏宁一咬牙:“走,再往前看看,这一波巡逻过了,还有时间。”

心的匍匐前进了二里地,出现了一座的关隘,周长约两里,用土石砌成,高约两丈,修建有了望塔。

在地图上,这座关隘叫做口隘。

晏宁的视力很好,他看见了望塔里的人影的脑袋一点一点的,好像已经睡着了。再往前进已经不可能,晏宁看看色,已经后半夜了,于是和高处恭往回撤。

明时分,在山林里守候了一夜的姚宝等人终于等来了晏宁,大家忍不锥呼起来。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晏宁已经在队中竖立威信,晏宁平安归来,也就意味着这次任务的圆满结束。

斥候一向是死亡率相当高的兵种,整队人全军覆没那是家常便饭,这次他们竟然只阵亡一人,全都是晏宁指挥有方的功劳。

通过这次行动,晏宁逐渐找到了带兵的自信,他渴望着立下更多的功绩,在战场上再次证明自己。

对此,他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八人从济水北岸南下,按照时间算,大军已经过了济水往北进发。

大半后,前方出现数百游骑,拦住去路,并且把他们包围在了中间。

领头将领喝问道:“什么人?”

晏宁抱拳道:“我是斥候晏宁,奉令回营交差,敢问将军是谁?”

将领四十岁上下,体格雄壮之极,傲然一笑:“我叫马仁瑀,是武军左厢指挥使,石帅和高帅在里面等你,跟我来吧。”

晏宁肃然起敬,厢指挥使一般下辖两千五百人,武军是骑兵编制,是禁军中的精锐,能做到这个位置绝非一般人。

营寨外围布置好了陷马坑和铁蒺藜等陷井,外围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