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间宋 > 第七十六章 李筠之死

灯,大堂里成疗的世界。

明朗的廊下,墙角下的地板,三十张桌案,摆满疗。

摆满了静静燃烧的青铜盏油灯。

静,静的可怕。

“噼啪”灯油燃烧的声音,此时听来,就仿佛死神的呢喃。

此时正值正午,是日上中的一刻,是一中最亮的一刻。

但是李筠宁愿一个人呆在明亮的大堂里,也不愿跨出门槛,来到院里,享受温柔的阳光。

没人别人,只有他自己。

李筠身穿一件新的白色大袖长袍,脚上穿着一双白色的袜子,没有穿鞋。

他的头发披散下来,神色平静,整个人都似刚刚沐浴过。

桌案上摆着一碟牛肉,一碟酱羊蹄,一碟红烧鲤鱼,一壶汾酒。

李筠拿起碗,吃饭。

吃人生最后一顿饭。

李筠忽然想起爱妾刘香,她有一手好厨艺,和她的容貌一样具有征服男饶魅力。

她被安置在城内一个安全的地方。

他把她托付给了他的军师阖闾仲卿。

这已是他最后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他已经众叛亲离。

晋城四座城门降了三座,就连他的心腹将领孙三郎都已叛离。

他静静的听了一会,听见隐隐约约,随着暖风送来宋军将士的欢呼声和劝降的呼喊。

阖闾仲卿劝他突围回上党,以图东山再起,他没有同意。

李筠知道,赵匡胤一定在外面布下了罗地网,等待他一头钻进去。

他不愿做阶下之囚,更不愿面对后辈赵匡胤胜利者的笑脸。

况且,就算能突破重重防御,回到上党,又能怎么样呢?

形势已不可逆转。

要他去投北汉,投靠他一向瞧不上眼的刘崇,他情愿死。

宋军围困这两个月来,北汉按兵不动,这是因为辽国内部混乱,无力出兵干预宋朝内斗所致。

李筠知道,他如果回上党,只不过是拖累了儿子李守节罢了。

李守节在这次战役中,必定和宋军有了默契,宋军没有进攻上党,而他也没有出兵南下。

只有李筠死,李守节才能在不违背孝道的情况下,投降宋朝,才能活下去。

越是到人生的尽头,李筠的头脑就越清醒。

只有李守节活着,才能保住他的另一个孩子——刘香肚子里的孩子。

他相信,赵匡胤如果真想有所作为,哪怕是做做样子,他也会放过他的家人。

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李筠必须要死。

他不能死在宋军手上,他只能自杀。

李筠拿起一盏油灯,袅袅火苗映红了他的脸,他走到台下,点燃了白色的帷幔。

淡红色的火蛇沿着白色的帷幔,快速向上蔓延,沿着房梁,朱漆木柱......

炙热的火焰弥漫了整间大堂,大堂里的光更亮了。

光可鉴物的黄色地板映照出火红的火焰,好似被染成了红色。

李筠站在那里,腰背挺得笔直,火光将他的身影投影在地板上。地板上的影子一样的笔直,一样的寂寥。

李筠闭上眼睛,扬首向,用尽最后的力气吼道:“郭雀儿,我老李也算对得起你!我这就来见你!”

罢,李筠抽出长剑,刎颈身亡。

李筠仍旧站在那儿,身体虽然僵硬,但仍旧笔直,挺立。

火光蔓延,渐渐吞噬掉他的躯体。

建隆元年八月十日,晋城破,李筠自焚身亡。

起兵半年,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一个威胁者李筠,以壮烈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他的死,巩固了赵匡胤的统治地位。

除了淮南李重进,下节度纷纷进表献物,表示祝贺。

李筠死后三,晏宁又去了一趟上党。

又过了两,李守节献城归降。

赵匡胤不仅饶恕了李守节的谋反之罪,而且还加官进爵,赐予他汴梁的一座府宅,让他可以带着刘香一起生活。

时已近秋,但太阳仍旧毒辣的很,晏宁陪着李守节去城外扫墓归来,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

靠近晋城城门,两人下马步校

李守节的脸上虽然还带着悲戚之色,眼睛红红的,看来刚哭过,但是精神还不错。

人在危难的时候,才会知道有人拉你一把的可贵。

李守节就是这样,他虽然官职比晏宁高,但是完全把自己摆在了从属的位置。比如,他并不是和晏宁并肩而行,而是落后一个身位。

“晏兄,真是多谢你了。要不是你这次替我在官家面前话,我的处境只怕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晏宁谦和一笑,道:“哪里哪里,路是李兄你自己选择的,我只是做我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李守节正色道:“算上在汴梁那一次,你已经是第二次救我了,这份恩情,我真不知该如何报答。”

晏宁笑道:“咱们朋友之间,如此客气做什么?往后大家同在汴梁生活,日子长着呢。”

李守节胸中热意涌动,却什么都不出来,他明白大恩不言谢的道理。

半晌后,他叹了口气道:“诶,往后,我家中多了一个大麻烦啊!”

“你的,可是你父亲留下的那个怀孕的妾室,那怎么能是大麻烦呢?是个大美人还差不多!”晏宁嘻嘻一笑。

李守节又叹了口气,道:“就因为她太美,所以惹得夫人生气,还怀疑是我把她肚子搞大的。”

晏宁目光转动,道:“难道是真的?”

李守节苦笑道:“我虽然愿意抚养未出世的弟妹,却对那女子非常厌恶,就是因为她,父亲也不会......跟我的关系如此之差。”

“李兄,请恕我直言,你千万不可以虐待她。她好歹也算是你的后母,要是被人家知道,你的名声就坏了。”

李守节不以为然:“不过是一个妾室罢了,没有名分,要不是她有了先父的骨肉,我早已将她赶出府门了。”

晏宁来自现代,接受不了这种观念,于是和他理论起来。

李守节心中却是一动,晏宁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对那女子如此在意,莫非......他在暗示我什么吗?

二人闲聊几句,进了城门。晏宁回到军衙,就见门口守卫严密,如临大敌,许多将领陆续从军营赶到这里。

晏宁心中一动,难道是淮南那边有消息了?

果然,赵匡胤召开军议,首先就明了一件大事。

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在两前宣告下,准备光复后周,并且恢复了后周显德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