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板着这张脸了,多难看呀。”

知礼脸上总算闪现了些许呆滞,米老太太呵呵一笑,指着知礼笑骂:“你听听,你这张难看的脸,连你妹子都嫌弃了。”

众人又跟着笑,如晴躲到李氏身后,冲知礼俏皮地吐了吐舌头。

知礼皮面抽搐了会,一张俊脸扭曲得厉害,不知是该先生气,还是该应景地裂唇笑两下。

知礼和江允然启程后,因江允然已不在府内,男女有别的规矩已荡然无存,姑娘们又继续在胡夫子跟前上起了课。

知义因为主修武,每日里只是走马观花地坐一上午便不见人影,知廉倒是极为认真,好奇宝宝一个,有问必提,有问必答。如善却是一学就透,惹得胡夫子夸口不已。

这阵子《三国志》故事被茶馆书先生得妙口生花,连带《三国志》里的各位英雄人物也被广泛议论起来。知义嗅觉最为灵敏,那《三国志》刚开始还未那般红火,已嗅出了这里边的“厉害军机”,先前跑去茶肆听书不过瘾,后来此书被刊印成书后,立马全部买了来放在自己房里细细品味。胡夫子也是活到老学到老,也屁颠颠地跑去知义那借来看了又看,最后也是欲罢不能,最近授课时三五不时就会冒两句《三国志》里的人物来。

知廉也是好学宝宝一个,见夫子与兄长如此热爱此书,也让管家买了整套来自己观读。不出几日,已能在课堂上,与胡夫子及兄长切磋一二。

知廉认为,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帝王,孙权最是不济。文韬武略,不及曹操,就是与刘备相比,也是相对逊色些。诗他不会作,文章也不见其名。连大耳贼刘备遗嘱那样打动人心有深意的话,他也不出来。倒是有时打了败仗,被人追得狼狈不堪,若非部将相助,性命都将不保。

但知义立马反驳,他的理由是:孙权此人虽未被太多刻意描写,但他的江东事业却未曾动摇,虽有危机,总能化险为夷。与刘备争荆州,胜利的是他。与曹军对垒赤壁,胜利的也是他。与刘备大战虢栾,胜利的还是他。其实几次大战,他都未亲自上阵,这不是因为他福大命大,上苍对他格外垂青,而是他知人善任。这一点,不但袁绍吕布等人不及他,就是曹操刘备也略有逊色。倒是他的哥哥孙策却对他这一长处最为了解,是以在临终前将大事托付于他。

另,周瑜,张昭在孙策时代虽有贡献,却不突出,但到了孙权时代,却是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内事张昭得力,外事周瑜建功,都与孙权善待人才有必然关系。

知廉不服气,又列数刘备的爱才如命。

“刘备爱才,以情为主,爱才,还知才。若不是他爱才,也不会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被列为五虎上将的风云人物。刘备爱才,求贤若渴,莫过于他与诸葛亮的关系,单是三顾茅庐一事,已使刘备此人形像大放光彩。”知廉顿了下,见众人都目不转睛地听着自己,更加卖力地起刘备的好来,“刘备此人,作者并未描述太多,形像不够丰满,略显苍白,此人与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物形象相比。刘备的形象是给人比较单薄的印象。但,就因为如此,才更加突出刘备爱才如命的特点。因为他爱才,所以刘备大军里,诸葛亮的笔墨描述最多,甚至关羽也是重要描述对像。但,身为蜀军领袖人物的刘备,却不及这二饶名声,使他少了几分英雄之气,却多了几分平庸之福正因为如此,才更加突出刘备此人爱才的君王形像。”

如晴用钦佩的目光瞅着知廉,是谁穿越女一朝穿越就能大放异彩,让所有异性都围着自己转,那简直是扯谈。就拿的米府来吧,她生前学的那些历史诗文等知识,连提都不敢提,她当然会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会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她这几位兄长姐姐的,随口就拈来一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她听都不听不懂,等她悟出点意义来时,人家又接下一句了。

另,这子才多大年纪,就看了几书下来居然分析得头头是道,简直比她这个前世活了一大把年纪读书时熬夜苦背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