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对着知廉的背影连叫了几声,最后在门口跺着脚,“这孩子,今究竟怎么了?吃错药了?”

如善轻轻走到张氏面前,温言道:“娘,哥哥只是恼我不该抢了他的风头,放心,没事的。总有一,哥哥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李氏给如美如晴做了几套衣服回了府,在抄手回廊处被刘妈妈截住,偷偷在她耳边低喃:“老爷回来了,看样子心情不大好。”

李氏心下一沉,也料到是怎么回事,心下略为气愤,但想到自己并无多大过错,也就沉住了气,慢腾腾地挪回乌兰阁。

李氏一回屋子里,见着米敬澜,首先发作起来,“老爷来得正好,妾身还有事找您呢。”

米敬澜原想训斥李氏对如善严苛,见李氏这样,也不好发作,便耐着性子听她道来。

李氏从玫瑰红垂袖束腰比甲里衬里掏了一个便笺递与米敬澜,凉凉地道:“老爷可得看仔细了,咱府里头这两个月的花销可是越来越多了。”

米敬澜是读书人,但哪懂得看账本,这榨交由他手上,也是看得云里雾去的,不知什么意思,李氏也知道他看不大懂,便凉凉地解释着,“这个月知礼赴南京赶考,花费多了也是应当。知义受伤,请大夫抓药打赏什么的,花销了三十银子,如真因为购置了衣物,也只花去了七十多两,如美最少了,也才统共十来两银子的支出,倒是你那宝贝如善,她一人之力,却花掉了百十两银子。老爷,所谓嫡庶有别,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也自有它的道理存在。可老爷却全然不把这规矩当一回事,嫡出的哥儿姐儿花销反倒让庶出的给超越了。老爷可否给个法?”

米敬澜被堵得一时找不着话来,刚才找李氏算漳气势陡然消失,见李氏这般较真,只如善聪明伶俐,才气不凡,他身为父亲的,可不能埋没了云云。

李氏冷笑一声,“老爷可谓是慈父心肠,妾身佩服。不过,老爷,咱米府什么根底老爷也是清楚的,难不成老爷为了栽培出一个举世闻名的才女,就让全家喝西北风不成?”

米敬澜不悦了,“不就是百十两银子么?我米家还受得起---”

李氏再度打断他的话,冷笑,“老爷没当过家,不知柴米油盐的厉害,可是老爷,你可不止如善一个女儿呀?你还有两个嫡子,一个嫡女,你那般宠着如善,是想让张氏与妾身平起平坐,互别苗头么?”

“简直是无理取闹,你想太多了---”

“我就是想的多。”李氏大喝一声,恨恨地道:“孩子们都大了,到处都要用钱,知礼等从南京赴考归来,便要行弱冠之礼,知礼是米家嫡长子,嫡长子的弱冠之礼可不能马虎,到时候人情来往宴客酬备的,老爷可有准备?等知礼行了弱冠礼后,就要给他找门亲事了,老爷把家里大半的钱都用到张氏母女身上,可有考虑我的感受,知礼兄弟俩的感受,还有如真的感受?”

米敬澜被堵得一个字都不出,虽然李氏的有道理,但他堂堂一家之主却被自己的婆娘给连连抢白,大老爷的脾气也涌了上来,怫然道:“用几个钱你就心疼了,若是花在如美身上,估计你就不会多一个字了。你就是不愿让善儿太过优秀了,否则会影响你正妻的地位。我一心栽培善儿自有我的道理。可你就只顾着眼面前的利益,真是鼠目寸光,见识短浅,我不与你一般见识。”着拂袖而去,走了几几步,又折回来,对着李氏又一番训斥:“刚才在世子面前,你可真够威风啊你,当着世子的面那般教训善丫头,你是想让全齐州城的人都知道我米府主母心脸狭隘,容不得妾室庶女?”不顾李氏气得铁青的脸,大步离去。

看他出去的米向,大抵是去张姨娘那吧。

然后,在偏厅里的如晴便听到一阵摔碗之声,接着又是一阵气急败坏的怒骂,遂长长地叹口气,觉得自己很悲崔,怎么就投胎到这种家庭来?那该死的判官,还大言不惭地是户好人家?不过他倒是对了一点,至少她是衣食无忧了。

可这衣食无忧是建立在她的低眉顺目努力压抑自己脾性的目标上,这让她很是郁闷,很是烦燥,可是,对于眼前的处镜,她人力薄,也无能为力去改变。她也想学着其他穿越女那般,一来古代就混得风生水起,令所有男主刮目相看。可,直到如今,她混得还真是惨不忍睹,男主连个影儿都没有,目前还只是当壁花的份。

唉,悲催呀,悲催----

但,不管如晴如何的悲崔,这日子,仍是得过下去的。

每日里早早地起床,先是练些字,然后才去李氏那用早膳,吃过早膳后,又随李氏去松鹤院向老太太请安,请过安后,又随如美一起去胡夫子那上课。到午时解放,用过午膳,午觉起来后,又开始学习女红,晚饭过后与如美一通玩耍后,便上床就寝,大抵每日便这样混过。

只是偶尔李氏身边的婆子们会嘴碎地些府里的八卦,比米,如善在李骁面前大出风头,米敬澜高兴不已,当晚宿在张姨娘屋子里头,也不知张姨娘在他枕边吹得什么风,还是当真把米敬澜侍候得舒坦,之后足足有月余未踏进李氏屋里头。

再来,便是靖王世子李骁三番五次来找知义,也不知李骁什么时候得罪过知义,每次知义都不给他脸色瞧。

紧接着,一向不与知义亲近的如善却时常往知义那儿跑,今送吃的,明日送自己的书画与知义指点,后日拿着听是某某名铺里打造的宝剑赠予知义---俨然兄妹情深。米敬澜得知后,欣慰不已,对如善更是打从心里的宠爱。

只是又听某些嘴碎的下人偷偷议论着:如善用心良苦,但知义却不领情,每每都叫如善吃闭门羹不,送出去的东西,也让厮如数退了回去,如晴不免同情起如善来,也庆幸地拍拍胸口,幸好那次没把娘做的饺子督知义那去。日子就在几名嘴碎的下饶八卦中平淡却又无波地度过,直到数日后,由南京那边的下人连夜飞马报信来得知,支撑米府未来门面的知礼大哥,在这次秋闱考试中,在上千名来自全国优秀考生中,突异而出。虽不是高中魁首,但也是榜上有名,名列前茅,米府一下子便沸腾起来。

正在外边“办公”的米敬澜也是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他不是喜悦到要得意忘形要与大家一起庆贺,而是阻止想准备大势庆贺正想命人准备白马彩球的李氏。

得了米老太太的首肯,米敬澜非常威严地摆摆手,免去一切应承庆贺,只是自个儿家里摆上几桌筵席,然后关着门意思一下便行了。

正想大大表现继母慈爱的李氏则很是郁闷。

米敬澜的心思,如晴倒能猜出几分,虽然觉得这个便宜老爹在内宅中处事上智商几乎为零,但在大事上,却是目光长远,思想通透,洞察时势的本领异常的高杆。

又隔了两日,知礼荣归米府,那场面不必细表,只前来送礼的人,几乎把米府的门槛给踏破。

尽管米敬澜有言在先想低调庆贺,但外头得了信的米敬澜同僚,与米家交好的亲朋好友,及米家的族亲,全一窝蜂里涌进米府,李氏身边的丫头们收礼收到手软,李氏陪笑也是陪到双颊僵硬。

这一番热闹并未影响内宅里的一切秩序,姑娘们哥儿们继续上课,但俱都心在不焉的,听米成家的讲,连山东巡抚都携妻带女亲自登门送了贺礼,外边那番热闹场景,已不可用言语来形容。大家听了都高兴,如美兴奋,如晴也跟着高兴,如善非常淑女,不到九周岁的年纪,已做到了笑不露齿的地步。唯有知义面色平板,看不出喜怒,而知廉,却有些郁闷。

好不容易把客人都打发走后,李氏这才揉着发酸的脸对老太太笑道:“媳妇嫁进米府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上这番场景,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