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婆子迟疑着,见如晴安抚人心打自内心发出的温暖微笑,又鼓起勇气道:“姑娘,实不相瞒,老婆子还有一个多年未曾蒙面的儿子,如今,儿子出了些事,甚至有性命之忧,我,我----我真的不能再耽搁了,我想早些赶回京城,以尽我微薄之力,救我儿子一命,老婆子知道,我签给米府虽不是死签,却也签了十年的契约,如今,这都还未到年限,老婆子却是----却是---姑娘,老婆子知您最是心善了---请姑娘成全----”着便要跪下去,如晴先一步拦下她,“申妈妈,您先起来话。”她把申婆子抚到椅子上,给她倒了杯水,“申妈妈已打定主意要去京城吗?”

申婆子喝了一口水,暂定了心绪,点头,“我儿子已危在旦夕----所以还请姑娘成全。”

如晴叹口气,“所谓母子连心,申妈妈是该牵挂的。只是,京中局势如此紧张,申妈妈凭一人之力,就能拯救令郎吗?”

申婆子沉默邮下,然后咬唇,“我知道我去势薄,帮不了丁点的忙。但只要有一线希望,总是要试的。”

如晴点头,“申妈妈的一片慈母之心,如晴实是佩服。只是,此去京城,路途摇远,又因大雪封路,连我大哥哥都未回来,申妈妈这一路北上,可是不容易的。这样吧,我听爹爹,过几日官府会把今年的粮食税收一并运往京城,等我我禀六爹,让他出面给护送的头儿打声招呼,申妈妈就和他们一道进京吧,这样即全安,还能省不少银子,又省事省力,申妈妈以为何?”

申婆子先是惊愕,再来是一阵惊喜,当下便欢喜激动不已,“若是这样,那是再好不过了。只是,姑娘,这卖身契---”

如晴微微地笑着,“当时母亲用五两银子与申妈妈签了十年活契,申妈妈只需再支付五两银子,我便把卖身契交还与你。”按着大庆朝的规矩,卖身钱是不许提前赎回的,就算要提前赎回,也得按原来十倍的价钱支付,若是遇上不好话或刻薄的主人,十倍一百倍都不会被允许的。如晴这般作主,已是格外恩典了,这也难怪申婆子会如此感动,连话都不出来了。

如晴拦下申婆子又要下跪的身子,真诚地道:“申妈妈,我知道您心里隐藏着极大秘密,可惜我身单势薄,无法帮上您的忙。只能尽我之能,与您一些米便,以报申妈妈这些年来对如晴的厚爱和照顾。至于申妈妈的另一身份---”在申婆子惊疑不定的目光下,如晴微微地笑着,“如晴身轻微浅,对于庙堂之争,实是无能为力。只望申妈妈此次进京一切顺利。如晴向您保证,这府里除了你知,我知,绝无第三人知晓您的身份。所以,申妈妈放心去救令郎吧。”

申婆子睁大了眼,虽极力腌下内心的慌乱,却也吃吃地道:“姑娘,您,您是如何得知我的身份的?”

如晴继续微笑,“如晴别的本事都没有,但这观察力还是满强的。可惜申妈妈如此贵人,却屈就我的米府,并如此埋没,实是咱家有眼无珠,怠慢了贵人,还望申妈妈莫要怪罪才好。”

申婆子睁大了眼,见如晴笑得真诚又诮皮,有些摸不准了自己究竟哪些地区漏了馅,但见如晴只及自己胸腹高,又有些不信邪,“老婆子的秘密,姑娘究竟知道了多少?”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我不想知道。”如晴回答,她挽着她的手,道:“申妈妈请放心,若日后咱们有再见面的一,我定装作不认识您,也请申妈妈莫要在人前提及在米府的只字片语。申妈妈的儿子,如晴不敢搭救,也救不了。这个请申妈妈谅解。”

申婆子脸上闪过诸多复杂情绪,忽然哀哀地笑了,“此次京城,我实是没底的,身首异处也有可能,姑娘这般为我着想,老婆子已是心满意足”

“申妈妈,凡事都有两面,万一申妈妈和令郎洪福齐,申妈妈便是苦尽甘来,泼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了。”如晴安慰她,看看色,“好了,时辰不早了,申妈妈先歇下吧,过几日便与官府的人一道进京。此去京城路途摇远,申妈妈还得多加保重。”

过了数日,申婆子告别如晴,在将破晚之院,偷偷从米府侧门出了府,如晴亲自送她到门口,一番属咐祝福后,这才折身回了写意居,继续睡她的回笼睡。

而这一,正是庆元30年二月中旬,接到任命为钦差的李骁捎来的消息,瓦刺部落因有了汉军那八千铁骑助阵,连连击败其他部落。那八千铁骑在经过半年的争战下,听三军总治府衙里传出的可靠消息讲,已阵亡了千百余人。这些阵亡士兵名单里,有四位百夫长,十七位十夫长,其余的全是普通士兵,而最高级称的有两名把总。没有看到知义的名单,一则庆幸,另一则又暗自担忧。

而京城的消息也不容乐观,皇帝老爷子病情虽未恶化,却也一直在病中,而四皇子五皇子之间的党派之争,则越演越烈,有好些仕林中人则暗忖:估计四皇子是没指望了。因为支持五皇子的几乎是勋爵之家,或皇亲国戚。而四皇子虽有颇多的文官派及当朝两大学士的支持,却也略单薄了些。因为,京中大部份兵力,都由勋爵之家掌握,其中五万禁军便由永宁伯之弟江子拘掌握,京中十二卫营,各营兵马,五马督军府等在内十二万余人马,有泰半掌握至勋贵手中,有兵权在手,何愁那些只知摇笔杆子的文官?

然,靖王父子在山西那一战后,便偃旗息鼓,五万重兵屯兵于京师咽喉之地,离京师只有五十余里地的居庸关。朝中文武俱都不解其意,米敬澜这个身在局外之人却看出了些许希望,

如晴则捧着双颊暗自忧思:看情况不大妙呀,不知道申妈妈能否与儿子团圆,唉----

这两章就是家长里短的事儿了,亲们再耐心等待哈,好戏在后头呢

事情往往出人意料!

热闹团圆的除夕夜完美落幕,美丽明亮的新年的第三,便由京中传来一则重大消息。有的传闻,四皇子的生母,先已殁去多年的景妃,居然奇迹地出现在皇帝跟前。正在病中的老皇帝大喜之下,居然强撑着病情,封景妃为皇贵妃,加封五皇子生母清妃为贵妃。

元宵那日,皇帝带病接见文武大臣,并在宫中设宴,次日,便传出皇贵妃举止从容,娴雅端庄,泱泱大度,颇有国母风范,因后宫不可无主,谨封为后,其子立为储君,结束了整整一年有余的储君之争。

储君之位终于被定了下来,这下子朝政安宁了,米府也略松了口气,虽然觉得四皇子一派根基不深,然家的事儿,还是少掺和为妙。

如晴默默地看着大嫂何氏的来信,她在信中也未出多少有用的情报,只略略提及了新任皇后的尊容,“吾并未亲眼见之,以家母原话转达,相貌虽庸容,却也老态毕显。然平易近人,端庄娴淑。相传走靖王门路,见得龙主,适才问鼎中宫。其余诸事并无知晓。”

没得到多大的新闻价值,如晴一半喜一半忧的,就是不知她的猜测是否正确。

不过,别饶事儿,再是担忧也无济于事,反正她也帮不上忙,只得静了心,继续深造。

正在努习古代一切生存技巧的如晴,对于外头传言的什么哪位又升了官,哪个权贵又被抄了家之类的新闻早已免疫。反正,自家老爹虽官位低,但挺会做人,相信不会有祸事降到她头上。

只是,这次的消息却有些劲爆了,让她呆了好半都回不过神来。

“奶奶,您是,大姐姐有喜了?”如晴望着老太太,喜出望外地道。

老太太仔细把信瞧了又瞧,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你大姐嫁入平阳侯府,转眼间便已三年时光。可惜肚子一直没动静,不知暗地里哭湿了多少枕头,幸好老有眼,祖宗保佑咱家,你大姐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