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路,雪花漫飞,从山西一路飞奔进京,也用了四昼夜。

消息传至京城,已是大年初八了。

傅老将军牺牲,而蒙古饶进攻依然猛烈,京中一片惶恐,最后皇帝力排众议,封庆昌侯为大将军,暂领边关三军总督一职,从京城骠骑营、神机营、京营里各抽取五万京军,即日赶赴山西,火速增缓。

皇帝下达的是御前特旨,可谓十万火急,庆昌侯爷,这个何氏的亲妹夫,只来得及告别新婚燕尔的妻子,就穿上盔甲披星戴月,一路飞奔,赴往大同。

过了月余,大同险情得以缓解,全国振奋,皇帝又下达第二道圣旨,封靖王李骁为钦差,带着物质辎重,军晌抚银,奔赴山西,犒劳三军,并带回为国捐躯的傅老将军灵棂。

又过了数十,春暖开花的季节里,从边关传来庆昌侯爷因水土不服,卧病于榻上,同时,庆昌侯府也传出侯府夫人有了身裕

皇帝心疼臣子,便破例召回庆昌侯爷,命李骁暂代山西全境军务。并特旨褒奖三军参将米知义,骁勇善战、智勇双全,能文能武,领兵有米,指挥有度。特下旨褒奖,并授封为从二品镇国将军,赏银千金,黄金百两,另在山西另赐府邸。

又过了月余,锦衣卫从山西回来,带回了代王“强田民田,私设刑狱,屈打成招,飞扬跋扈,奸女,杀人如麻”等十二条罪名。其中一条罪名更令人瞩目,代王胡乱粗涉山西军务,战场瞎指挥,只顾私利,不顾大局,与监军刘子力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后来李骁也证实,傅老将军战死,也与此二人脱不了干系。

皇帝大怒,加封傅老将军为正一品柱国将军,御赐田庄,立即下令锦衣卫与在山西的李骁,捉拿代王进京问罪。

四月底,代王被捉拿进京,罪证确凿,皇帝震怒无比,当场虢夺代王封号,贬为庶民,并剥其护卫。圈禁在皇庄,代王爵位由其嫡子承袭。

五月,锦衣卫又迅速出击,分别查处全国各地番王,都有强占民田、**、纵奴行凶,骄奢淫逸、草菅人命等恶校皇帝震怒,当场下旨捉拿其中罪行最为严重的辽王,岷王,与代王一样,虢夺封号,贬为庶民,剥其护卫。其爵位由嫡子承袭。其余犯事番王,加旨申饬。并严令诸地各番王,退还民田,积善行德,若再有违背,定惩不饶,一律虢夺爵位,永世贬为庶民,不得复爵。

其后,有鉴于各地番王纵奴行凶等罪行,又剥掉各番王蒙养铁卫与官属之权,并把各要塞地区的番王迁往内地,好由中央监空。

皇帝这一系列番王管辖制度,虽得到全国各地番王反弹,但皇帝兵权在手,前有靖王主动缴还兵符,后有蜀王主动退还民田,并遣散护卫官属,其余番王也不得不遵令行之。

渐渐地,所有人都感受到,先前藩王虽有藩号,但已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番王实权大大被剥薄,对皇权再无威胁。因靖王蜀王作出下番王表率,却不在这一条例里,仍可以蒙养铁卫,靖王主动遣散官属。蜀王因地理原因,仍是辖制蜀地及周边蛮族夷人,军政一把抓,极是权威。

而靖王已得到皇帝信任,给了靖太王爷参议朝政的实权,又命李骁暂代山西军务。一时间,所有仕林中人纷纷赞扬佩服起靖王的高瞻远瞩,目光长远,避其利害。

知义授封为镇国将军,虽只是虚职,但却是实实大大的光宗耀祖,米敬澜与老太太商议,准备回海宁老家,大开祠堂,感谢祖宗保佐。

不过米敬澜有官职在身,也不好离京,便由老太太亲自领了三个姑娘前往,祭拜祖宗,并拜访老家族亲。

农历年三月初十,是个好日子,诸事大吉,宜走亲访友。老太太准备在这一动身,启程前往海宁。

可这时候,如善还在禁足,如美忽然染了风寒,林氏又查出怀有身孕,知廉要准备科举考试,林林种种的,随老太太回老家的,便只有如晴一人来。

京城到海宁倒也不远,先走水路,再行了半日陆路,不出两日功夫,便到了海宁。

米家的族人大都在海宁,其中最让受人瞩目的便是米敬澜的兄长米敬滔,及堂姐米华香,米敬滔谋少数大富之一,因有在朝为官的兄弟作支撑,当地官府地痞同行倒也不敢任意胡来。是以生意越做越大,自己生产的湖稠已威名远扬。目前米府诸人身上穿的衣裳,大都是米敬滔命人赠与的。

而米华香夫家乔家,则是贩盐为主,也托了米敬澜这位正三品盐运使司的福,已成为江浙一带盐运总商,可谓是家财万贯,财大气粗。

这回老太太和如晴乘坐的船便是乔家提供的,一艘长度37丈长,15丈宽,在如晴眼里已算超级巨无露的船。船上风帆12张,水手72名,船公两人,武士40余名。船上已有先进的水密隔舱、罗盘、计程法、测探器、牵星板以及线路的记载和海图的绘制等,如晴一米面为古代科技的发达,一米面也感叹乔家的财大气粗。

老太太轻轻一笑,“这有什么,盐商最多就是银子多得使不完。你大堂姑家的盐船,比这还大的还有几十艘呢。乔家纯当私用的船就有五艘,咱这还只是普通的船罢了。”

如晴乍舌不已,比起乔家的富有,那米家简直就是不堪一提了。

不过话又回来,如果没有米敬澜这个朝庭京官一路罩着,乔家也不可能如此顺风顺遂地经营下去了。而米敬澜,如果没有兄长及乔家的银子打点,估计也还爬不了那么高。所以,官商相护,强强联手,很是必要的。大家相互绑在一块,有福一齐享,有难嘛,也就同当了。

拜米敬澜所赐,一路上祖孙便都得到格外的关照,尤其在弃船登岸后,便有米家诸人前来接应。

亲自来接应的是米敬滔的儿子米知书,如晴也还是第二次见到这位堂兄,二十五六的年纪,比知礼大上两三岁,这米知书比当年更加成熟稳重,听已能独当一面经营米家的产业,这次能抛下日理万机的公务亲自前来接待老太太祖孙,已是给了大的面子了。

知书身着月白色绣繁复花纹的直缀长袍,身形挺拨,与米敬澜玉树临风的形像倒也略有相似。知书见到老太太登岸来,便提了袍据跪了下来,“不俏子孙知书,拜见老祖宗,老祖宗万福。”

米老太太连忙上前扶了起来,双米寒暄了几句,知书又与如晴行了见面礼,这才登上马车,去了海宁米家。

海宁米府占地颇广,比起京城的米府,有过之而无不及,并雕梁画栋,桥流水,曲径幽深,园林别致,榭楼阁,好不清雅。比起京城的米府,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这边,老太太与如晴在米府过得悠哉悠哉,老太太虽只是继母,但这些年来一直公正待事,米老太爷逝去后,一些眼红的族人拿捏住老太太继室的身份,妄想强行来分一杯羹,也叫老太太又是上吊又是使泼的给打发滚蛋了。攘了外,又极力安内。周姨娘仗着她们母子在老太爷生前受宠,硬想与老太太与米敬澜兄弟分庭抗礼,也被老太太铁血手腕给镇压住,这才勉强保持住了米氏兄弟那份应得财产。至此,米氏兄弟对老太太才是真心实意恭敬为母亲的。

而米敬滔兄弟能有今的局面,也与老太太的教养不无关系,是以米敬滔对老太太很是礼遇,连带让如晴也跟着受益。一到米家,便得到诸多丰厚赏赐,堂姑米华香也是妙人儿,喜欢如晴不得了,成箱成笼的金银布料珍玩器皿都送与如晴。

如晴在海宁收礼收到手软,而京城的如善如美则过的很惨。

如善罚抄戒书,日子自是过得苦闷,而如美则三五不时前去奚笑一番,后来被米敬澜无意间撞见,又把如美狠狠痛骂

共3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