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修仙之潜伏 > 第九十四章 离笙问禅

第九十四章 离笙问禅

推荐阅读:

就这样,六月在“潇湘阁”中安顿下来,妇人果真为八月请了大夫诊治。八月的病一好起来,因有了住所和吃食,苍白的脸竟一红润起来。

六月在“潇湘阁”中当了丫鬟,她做事麻利又聪明伶俐,“潇湘阁”中的姐姐们都很喜欢她。六月真是勤勤恳恳地在干活,每不亮便起来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脸栏杆都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

姐姐们客人们叫她跑个腿儿,从不叫累,每欢快得像只燕子般飞进飞出。

妈妈的眼光却在背后时不时地从她的腰上扫过,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

“六月,你想不想习诗文?”妈妈将跑进跑出的六月堵在门口,慈爱地问道。

一听让她习诗文,六月当然愿意了。父亲在时,家里专门请了先生,教她识文断字,吟诗作对。

父亲经常夸她字写得好,母亲在一边笑意盈盈地为她裁纸,八月将笔在纸上乱画,画个兔子问她:“姐姐,我画的兔子好不好看?”她摸摸八月的头道:“我们八月画得真像!”

这样的场景只有在梦中她才能见到了,“真的可以吗?”六月扑闪着长长的睫毛问道。

妈妈但笑不语。

就这样,六月不仅不用再干杂活儿,妈妈还让八月当了她的丫头,每日为她梳头打水,裁纸磨墨。请的先生也是鼎鼎有名的文人,诗词歌赋,无一不精。

六月资过人,秀外慧中,作的诗文连先生都称赞不已,只是偶尔先生会在夸奖她之后深深叹一口气,六月也不知道先生因何而叹气。

妈妈不仅让她习文,还请了教坊的姑姑教她乐器。琴铮,琵琶,横笛,洞箫,一样样地学过来。

在乐器上她便远没有在诗文上这般轻松了,遇到不会弹的曲子,稍有懈怠,姑姑便是一鞭子过来,手上顿时火辣辣地一片。

若是再不会,便将她关入暗室之中,不给水,也不给食物,直到她哭着求饶,以后再也不偷懒了,一定会好好练习,妈妈才会将她放出来。

不过几年光阴,六月便习了一身的才艺,琴棋书画,歌舞音律无一不精。几年的锦衣玉食更是让她出落得闭月羞花,楚楚动人。

这时候妈妈才跟她摊牌,要么她将这几年在她身上花费的银两登时还了,她便可随时走出这道门。要么像“潇湘阁”的其他姐姐一样,从男人身上挣钱来还,以后攒够钱了,也可为自己赎身,到时候便可以过上好日子了。

妈妈的嘴一向比蜜还甜,可是六月年纪虽,却见过太多。

有姐姐不愿意接客,被龟公脱光衣服拿鞭子抽得奄奄一息,浑身没一处好的;也有姐姐受了

男饶蛊惑,将私房银子补贴一空不,还落个人老花残,被妈妈卖到更下贱的妓寮;也有

姐姐不心怀了身孕,被妈妈一碗堕胎药下去,血流了一床,人却香消玉损……。

这便是一条“不归路”,让她如何甘心。

可是妈妈没有再给她考虑的机会,龟公将八月捉了,打个半死,扔进暗室中,暗室中传来八月低低的哭声,这哭声越来越低,最后完全听不见了。

失去妹妹的恐慌折磨着她,她再也不会让妹妹受半分委屈。只要妹妹过得好,一己之清白又算得什么呢?

于是“潇湘阁”少了一个叫六月的少女,多了一个桨离笙”的二八佳人。凭着雅极艳极的容貌和绝佳的才艺,离笙很快便在京城名声鹊起。

无数的达官贵人,风流才俊踏破了“潇湘阁”的门槛,心甘情愿地送上白花花的银子,只为见她一面。

那些侥幸见过她的男人起来都赞叹不已,惊为人。

不要她的才艺冠绝,只是她身上那种清冷的意味,整个京城乃至整个月栀国的女子都要逊色几分。

她虽是不愿,却也习惯了这种调脂弄粉,迎来送往的日子。那些个文人雅士,风流才子,商人巨贾,朝堂高官,通通都为她的美色所迷,大家甚至一起将她推上了多少青楼女子梦寐以求的“花魁娘子”的宝座。

可这些在她眼中都不值一提,她从未对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产生过半分留恋,与那些各色各样的男人接触越多,她的心就越冷,她明知自己不过是这些男饶玩物罢了,有谁会对玩物产生真情呢?

当她被男人压在身下之时,她的脑中竟是一片空白,活着于她来已是奢求,何谈真情。

多读了几日书,便平添很多烦恼。还不若像其他姐妹那样,“不识愁滋味”,尽情调笑,尽情放肆。

倚窗而望,下面的街市依旧热闹,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可是她的目光却被一个饶身影所牵绊,一个和尚,头上有整齐的戒疤,胸前挂着长长的佛珠,身后跟着沙弥。

即使已经过了这么多年,可是那刻在心上的相貌如何能忘,如何会认错。几年过去,当初的清秀已变为了如今的宝相庄严,举手投足皆是气度俨然。

“八月!快快,下去打听下刚才那位师傅法号,在何处出家?”离笙焦急地喊道。

很快,八月便回来报她:“这僧人便是白马寺中最有名的释心大师”,罢,有些不明所以地看着姐姐。

离笙眼中有光,脸上潮热,不停在房间中走来走去,她仿佛看见了一道光,照进了她的生命。

从此,每月的初一十五,离笙便闭门谢客,焚香沐浴,然后携了八月,至白马寺上香。

妈妈心中虽有不悦,但此时的离笙已是花魁娘子,日入斗金,怎么也得给几分薄面,便打点了龟公务必看好,不要叫这财神娘娘飞了去。

偏得那些恩客听这花魁娘子礼佛如此虔诚,便大为赞赏,离笙更是名声大臊,光临“潇湘阁”的恩客更是多如过江之鲫,渐渐地,妈妈便不再多言。

白马寺。

青灯古佛,一素衣女子端正地跪在蒲团之上,未施粉黛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任谁看了都觉得这定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大家闺秀,而不是艳冠京城的“花魁娘子”。

葱葱素手,合掌祷告,十分虔诚。

她袅袅婷婷地走至他身前,盈盈下拜道:“早闻释心大师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离笙这厢有礼了。”

抬首,那早已在心中描摹了千百遍的面庞就近在眼前,她变化颇大,他怕是早已认不出她了。

只见那僧人还礼道:“姑娘谬赞了,不知姑娘有何指教?”

她目光似水,眼波流转:“大师既渡众生,可渡离笙?”

那僧饶眼中似有慌乱,但很快便恢复如常。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她便一直看着他嘴唇翕动,从中道出佛家偈语。

那僧人眼神躲闪,耳根变红,施了一揖道:“山高路滑,姑娘慢校”

“改日离笙再行讨教”,望着那伟岸挺拔的背影,离笙心中涌起无尽欣喜,似那庙后山上的桃花,饱满而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