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乱世太帝 > 第213章 讲三国

石邃一向求新求刺激,而且这样的话徐谦就没法凭力气取胜,他不定可以挽回颜面,于是他一拍大腿。

“玩就玩,谁怕谁!”

“好!”许多人都想参与。

徐谦道:“刚开始你们不熟悉规则,我先来做裁判,踢几场你们就明白了。”

“裁判?”

“否则呢?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若是犯规三次,罚下场,那么被发这人所在这队就要以少打多了。”

“有意思......”石邃咧着嘴,找到了一个破绽。

“当!”锣声一响,双方开球。

石邃速度跑得很快,一下子跑到对方禁区门前。

“快,传过来,这里没人!”

一名队员将球踢给他,面对一人,他轻松将球踢入。

“太简单了!”

徐谦一拍脑袋。

“大家过来下,忘了解释一个很重要的规则:越位!”

“靠,规矩这么多!”

有人不满意了,不就是玩个游戏么,这规矩那规矩有什么意思呢!

况且这帮人都是贵族之后,平时大都无法无没有规矩,现在一下出现这么多规矩,哪能适应呢!

“别吵!”石邃吼道。

他倒要看看徐谦能立什么破规矩,反正他觉得都能找出破绽。

徐谦在球门前比划着解释越位的规则,实话,这个规则很多后世球迷都难以理解。

这个规则是几百年足球发展的一个巨大成就,一开始没有人想到要这样限制进攻。

同样的,这些太学学生大多数对于此规则难以理解。

然而石邃一下子就理解了,并且连连拍手道:“妙,妙啊,此则一出,这球就踢得更有意思了!”

此刻,他真心有点佩服徐谦了,一个大诗人,对于游戏研究得这么透彻,到底他的主业是游戏还是写诗呢?

一个高傲倔强的少年,要是不服某人,就会完全与之对抗,把对方当成敌人,一旦他转变成佩服某人,敌人瞬间变为朋友。

“徐司业,重新开始吧!”

他忽然对他客气起来。

徐谦松了一口气,他的初步计划是打入国人班内部,和他们混成一片,首先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取得石邃的信任。

通过明察暗访,他大致了解了石邃的性格,和爱好,所以才会拿出改革足球这一眨

“好!”

徐谦拿着个锣跑到场上,只能暂时用此代替口哨了。

所有人再次踢了起来,一开始大家很不习惯,经常有人犯规,比赛屡屡被中断,有些人就不想踢了。

每次都是石邃上前臭骂一顿,对方才蔫了脑袋继续。

终于一个上午踢了下来,大家或多或少都适应了规则,其中的趣味夜也渐渐显现出来。

石邃跑到徐谦身边。

“徐司业,我总结出来了,这样踢球要靠技巧和团队配合,的确不是靠蛮力可以获胜的,这里面的学问很大,我回去要好好研究研究。”

竟然是个足球才呢!

“不错啊世子,我对于这种规则下的踢球早已研究了不少战法,你有兴趣,我可以和你探讨探讨啊……”

“真的!?”

“嘿嘿,规则是我制定的,战法我当然也会研究,不过现在本司业有些累了,要去睡个午觉,再见......”

徐谦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把手背在身后踱步离开。

“......哼,我就不信研究不出好的战法,你等着瞧!”

下午,石邃等人继续踢球,经过上午的磨合,如今踢起来已经比较顺利。

石邃不停地看场边,等待徐谦的出现。

可是到了傍晚,没有看见徐谦的身影,他感觉非常失望。

战法,究竟有什么战法?

吃完晚饭,石邃把所有人召集起来研究战法。

夔赞、孙若等几个本来就不太喜欢新式踢法,所以对研究战法什么的了无兴趣。

“还不如听桃华讲几个故事!”

桃华遗憾道:“可惜我看字太慢,没有新的故事!”

姚益道:“晚上一般是欺负汉人班那帮子的时间,不要浪费了啊!”

“对对对!”不少人应和。

“欺负他们随时可以,今本世子要研究战法!”

对于动脑筋的事桃华比较感兴趣,因此表示要留下。

两人是主要的头头,所以大部分人留了下来,只有夔赞、孙若和姚益七八人觉得呆着无聊就跑出去了。

他们来到汉人学生住宿的地方,走近一个宿舍时,里面传出了徐谦的声音,几人对司业还是有些害怕的,便打个招呼停了下来,听听他们在什么。

“......话俞涉和潘凤都是三个回合不到就被华雄斩落马下,众将内心着急,出师不利,顿师汜水关前,这才刚出征,以后的仗该如何打,是否这次勤王之师乃错误之举,众将内心泛起嘀咕,甚至有人萌生退意……”

几个学生插嘴道:“哎呀,勤王杀董卓绝对乃正确之举,我堂堂汉室,岂能让董卓老贼一直惑乱!只是眼下这情况该如何应付才好!”

夔赞和姚益等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孙若故事听得多,知道大约在三国的事,便告诉了另外几人。

夔赞等人一听在讲故事,都来了精神,而且早被徐谦之前寥寥数语勾起了悬念。

后世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经千年民间传和书饶改编再由他加工而成,所以才会精彩纷呈,而此时距离三国才百余年,且书这种形式起源于宋,所以大抵他们听的三国故事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里面的故事虽然原汁原味,却没佣三国演义》里故事那样经过烘托悬念等艺术处理过之后那样吸引人。

比如华雄这个角色,在《三国志》里一笔带过,在《三国演义》里却花了一些笔墨描写,成为了衬托关羽光辉形象的垫脚石。

当然,徐谦对情节进行了再加工,加入了众将心理活动,加重了悬念。

“这时有一丹凤眼、赭红脸、身高八尺的美冉公出列道:‘某愿一试!’”

“肯定是关羽,司业之前描述过他。”

“哎呀,不要老是打断!”

“对了,此人正是桃园结义刘关张三人中的关羽......此时关羽尚籍籍无名,所以各路统帅除了公孙瓒和刘备熟识认识外,没有人知道他,而且关羽此刻不过一个的弓马手,所以公孙瓒一透露他的身份,各路统帅就心理打鼓,袁术最是直接道:‘一个弓马手代替十八路诸侯出战,岂不被对手耻笑,快快滚回去!’”

孙若一拳砸在一个同伴身上,对方疼得龇牙咧嘴,愤怒地看向他,他一边抚摸对方一边低声咬牙道:

“最讨厌这种狗眼看韧的人!”

“袁绍也以他身份卑微不太同意他出战,心心念念他的大将颜良、文丑没在。

曹操善于识人,他见关羽气度不凡,就:‘让此人披上我的战甲出战,谁能认出他是弓马手!’

袁绍优柔寡断,曹操果决,并且在十八路诸侯中位列第二,所以他一拍板,其他人虽然心里不以为然,却不再反对。

曹操让人给他倒热酒一杯,喝了助胆,关羽对自己信心十足,道:‘酒且斟下,关某去去就来!’

不一会儿营帐外锣鼓喧,喊声大兴,诸侯们心惊胆战,怕是关羽又被一刀杀死,正要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