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乱世太帝 > 第262章 太子当国

石虎彻底被打倒了,军中再无石虎一样权势滔之人,文臣们喜气洋洋,徐光和程遐连续宴请了一个月!

石虎的事对石勒打击太大,他心情郁闷,整一付病怏怏的样子。

程遐等趁热打铁,要皇帝让太子当国处理政务,早点练习,将来可以当个好皇帝,太子也跃跃欲试。

石勒明白他们的心思,他们是巴不得要掌权了!

也罢,自己终究要死,不如在死之前给太子留一些能臣,于是他提出了要求。

太子当国可以处理军事战争意外的一切事物,而且要在三年内填满赵国官府各地的粮仓。

这就意味着太子不能去抢,只能依靠收税,或者他也可以自己组织人去种,也可以去借,每一条路都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太子不懂,满口答应,回去后被程遐了一通。

“太子啊,答应皇帝之前你要先问问舅父我呀!”他摇着头,一付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

太子奇怪道:“填满粮仓而已,事一桩,舅父何必如此心事重重!”

“你!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有多难!要填满粮仓就需要粮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收税,大赵如今登记在册的编户齐民只有五十万户,每户上税四石,一年两百万石,单是发放所有官员的薪俸就要用掉五十万石,豢养禁军及重镇兵力要用掉一百万石,之后所剩不多的就存入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简单的算术题,太子一听就懂。

“那不是每年都有几十万石的粮食存下来么?”

“这点粮食有何屁用,年年打仗,近一年打了两次大仗,加上粮食欠收,府库早已一空,我朝各地府库加起来可以储量四百万石,所以太子要想填满仓库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太子觉得舅父有些危言耸听了,没有粮加紧催收就是,所以他不以为意。

于是,在太子府成立了台省,太子当国,程遐、徐光、徐谦为辅治理国政。

对于太子来,其他杂七杂澳事情他一点不上心,他最操心的就是收粮食了,因为他要证明给父皇看,他是有能力的!

所以秋收一过,他就把管税收度支尚书叫来,亲自吩咐。

“苏尚书,马上组织税收官收税,不要遗漏一家一户,若是粮食收少了,你这个度支尚书就滚回家养老去吧!”

度支尚书苏亥原来和中山王走得很近,如今中山王石虎被流放到青州,听在那里已经是奄奄一息命不久矣,他觉得中山王会落得如此下场肯定是因为太子。

中山王沉溺福寿膏的事或多或少他也知道,福寿膏是徐谦提供的,他是直接的罪人,但是没有太子的支持皇帝会容忍他如此戕害国之栋梁?

中山王欲谋刺之事他是不知道的,他认为石虎被流就只是因为战败和玩忽职守。

中山王是他和所有石虎一党的希望,如今太子当政,本来和他并不亲密的程遐和徐光完全占据上风,对他们这些曾经和石虎走得近的人有意打压,他的仕途可以到顶了,而且随时有坠落的危险。

总之,苏亥对于太子是没有好感的,左右不得意,他随时准备致仕,所以在收税上他并不是很积极。

大赵的税收全靠他,没有了他,太子张牙舞爪地变不出粮食,他想改变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那是妄想!

三个月过去了,苏亥只收了三十万石粮食。

太子非常不高兴。

“苏尚书,你办事效率太低,照你这个速度,一年你才收一百万石粮食?”

苏亥早已想好了措辞。

“太子殿下,去年雨水不足,粮食欠收,百姓都没有余粮,今年若能收上一百万石已经谢谢地了!”

“一百万石!”那就是大赵的官员和军队都要饿肚子了?

太子凭直觉觉得苏亥怠工,一时不知道该如何,便道:“苏尚书,你且下去继续催收!”

他找来程遐,对方道:“苏尚书乃是石虎死党,自然不肯为太子卖命,下户口是稳的,怎么可能收不上来税呢,太子不如亲自监督度支各曹,让他这个度支尚书回家养儿弄孙去。”

太子听了舅父的话后觉得有理,边一纸给苏尚书放了个长假。

太子亲子抓起了收税,把盐曹、铁帛曹、常平曹和粮曹都召集起来,税收不光是粮食,所以他一并强调了要加大税收力度,最后才把重点放在粮曹身上。

“张剑,你曾经做过太学博士,是少保徐谦的下属,本太子是少保的高徒,所以咱们还是有一定渊源啊!”

太子需要人办事,所以熟络熟络还是很必要的。

张剑想不出他们这种算什么渊源,顶多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熟人罢了……而且太子自称少保的高徒.......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他当然不敢出心中实际的想法,对方是太子啊,况且这明显是示好,他岂会不识趣?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当日臣在太学虽然忝为博士,实际上却受了少保大人诸多教诲,少保大人经常和臣下称赞太子聪慧,臣的才智不及太子十分之一!”

其他几曹大人瞥瞥张剑,这家伙平时刻板得很,今怎么嘴巴这么甜,拍起马屁来一套套的。

张剑属于正直敢言之人,经常得罪同僚,这次苏亥要是不被撸下,他很快就要下岗了,所以他多少对太子存有点感激之情,竟也不知不觉虚套起来。

从此可见拍马屁也是要真情投入的,一旦投入就不会觉得那么辛苦了。

“真的?师傅真的这样我?没想到他在背后对我评价如此之高,当着我的面从不夸奖我!”

太子兴奋得手舞足蹈。

张剑感到有点尴尬啊,您听不出来这是客套话吗,太子好实在呀……

他踌躇不知如何回答,拍一次马屁可以,后续可是乏力,话都不出口啊!

好在太子转移了话题。

“张剑,还有你们,”太子指着各曹大人,“你们也知道今年粮食税收任务严重,到现在才收了三十万石,苏尚书年老昏聩,不能理事,本太子特意让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希望你们可以一起协助本太子多收粮食,最好能填平各仓!”

各曹大人都在心中翻白眼,太子太幼稚了。

张剑道:“太子殿下,税难收是古来难题,这里面原因复杂,这次之所以收不上来的确是因为百姓余粮太少,虽然臣与苏尚书一向不合,这次却挺佩服他,因为他考虑到百姓的疾苦……”

张剑耿直的毛病又犯了,不管别人怎么对他,谁有理就支持谁!

“张剑,你这话什么意思,你是太子错怪了苏尚书?不顾百姓死活?税收乃是,国本,没有税收如何发放俸禄,百官如何为朝廷效命,如何豢养军队,国家如何能安全,所以,是百姓重要还是国本重要!”一边的常平曹怒气冲冲道。

张剑的话的确让太子下不了台,这人怎么这样反复没有原则呢,他对他的印象瞬间一落千丈。

他又感激地看了常平曹一眼,抬起手张嘴想夸他可惜他只记了张剑的名字。

常平曹一看立马心领神会。

“臣叫陈玄,任常平曹,起来我和太子还有些渊源呢……”

太子惊讶道:“来听听!”

“臣和张剑一样也是太学博士,有幸聆听过少保大饶谆谆教诲,但是臣比张大人和少保关系更为亲密,因为臣曾经几度进入博陵侯府-那时还叫风骚侯-替少保大人教育子弟,想必,呵呵,张大人定然没有进入过博陵侯府!”

他得意地歪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