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穿越之逍遥诗仙 > 第239章 短暂的放松

第239章 短暂的放松

推荐阅读:

此话一出,众人恍然大悟,这些跟随李绩多年的州将不得不暗自佩服李绩的境界。

不得否认,李绩才是真正的忠君爱国之人在,这种抛弃个人利益而谋求国家大义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李震更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为了进一步安抚众人,李绩继续补充道:

“本官进宫之后,一定会尽力说服皇帝陛下任命李震为新的隆成武官,各位大人今后要齐心协力将我们隆成大军打造成一支铁军,随时准备出兵河西!”

“下官谨遵将军教诲,拥护长史打造铁军!”

眼看着众人群情激奋,李绩终于可以放心的离开了隆成往长安任职。

按照朝廷的惯例,李绩离开隆成这段时间,李震以留后的身份暂管隆成军政大事,而朝廷会设法安插新的武官正式接管隆成的军务。

不过隆成的军官上下一心,朝廷空降的武官根本无法融入到隆成的军政两界,也正是因为如此,李震才能以留后的身份正式接管隆成成为新任的隆成武官。

与此同时,朔方武官李涓离开灵州前往长安,其子李彦佐加封郡王、朔方武官。、

朔方、隆成的剧变,局势转到了对武媚不利的境地。

趁着变化的空隙,凉州将军尚婢俾、辖下长县将军念洪城也开始谋动出兵龙虎隘的计划。

然而机会稍纵即逝,虽然隆成武官李绩离开了岐州,但是留后李震很快就掌握了隆成的局势。

也正是吐蕃人的蠢蠢欲动,李绩这才得以顺利的说服李世民任命熟悉隆成的李震正式担任隆成武官。

李唐的剧变影响到了远在河西的沙州,这一日,正当武媚为局势的发展忧心忡忡的时候,突然听到五州将军东米赤加来访。

武媚不敢大意,随即请东米赤加到客厅。

二人的矛盾到这个时候依然如同暗流一般涌动,碍于武家能够带来黑铁的利益,东米赤加一直隐忍至今,武媚不以为意,对东米赤加也总是阳奉阴违。

二人坐定之后,东米赤加大喜道:

“你可知道最近的长安发生了剧变,隆成、朔方、河东数镇的武官都已经更换。”

“前几日,凉州将军尚婢俾上奏赞普,希望能够趁此机会出兵龙虎隘拿下隆成,进而直逼长安!不知太守大人对此有何看法?”

“将军大人见谅,下官身为太守,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

“哈哈哈,太守大人何必谦虚呢,治理国家、行军打仗触类旁通,太守大人熟读历史,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吧!”

“下官惭愧!”

“罢了,既然太守大人惜字如金,本将军又岂能勉强。”

“不过有一言本将军要说,一旦赞普同意出兵龙虎隘,那我们河西五州自当成为大后方,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钱粮器械都会源源不断的运往凉州,明白么?”

“全凭将军大人做主!”

“那就好,本将军稍后就会联络尚婢俾将军,如果需要我们五州将军府的配合,说不定本将军会亲自披挂上阵前往凉州,到时候沙州就交给太守大人了!”

“谨遵将军大人之令!”

东米赤加离开之后,武媚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瘫坐在椅子上。

此时的武媚内心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自己今后该当何去何从。

对于东米赤加的要求,武媚找不到一点儿借口拒绝,他甚至感到自己就像一只提线木偶一般被吐蕃人随意指使。

良久之后,李靖与尉迟恭来到了会客厅,他们二人最近感受到了武媚的变化,可是又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二人见东米赤加离开之后,随即来找武媚。

看着武媚无力地坐在椅子上,双眼空洞无神、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李靖和尉迟恭二人轻轻地走到武媚近前,低声问道:

“大人,是不是吐蕃人又耍什么阴谋诡计了?”

武媚望了望李靖、尉迟恭二人,并没有回答他们。

武媚知道:长安的剧变无论如何都要让二人知道:然而,太守府并不是交谈此事的地方,他们要做的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重新规划沙州的未来……

是日深夜,沙州城外武家府内密室内,管家张福在迎接完最后一个到来的人物之物,习惯性的将密室的大门重重的关上。

此时的密室准备,沙州重要人物聚集一堂,除了武媚、李靖、尉迟恭、荣询之外,还有年轻一辈武鲁、国柱、国栋、国威,雷音寺的洪辩大师共计九人。

关于长安方面的政治变动,武媚决定说出来,毕竟这件事情关乎了沙州的走向。

众人到齐之后,武媚从怀里逃出了两封密信,一封是李震写给武媚的。

另一封是太监王硕雷大人写的关于朝廷现状分析的绝命书,临死前托人交到了武媚手中,武媚望着两封密信,语气悲凉的说道:

“这两封书信不远千里来到了我们的沙州,书信上的内容对我们沙州太守府充满了信心,希望我们能在朝局为难之时挺身而出、永不退缩。”

“可是本官却没有信心,你们可知道为什么?”

听着这话,众人满腹狐疑,李靖率先问道:

“大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是啊大人,是不是长安方面放生了大事,影响到大军出兵河西?”

“……”

众人议论纷纷,武媚望着李靖等人,苦笑道:

“各位有所不知,太宗皇帝感染的风寒很是狠厉,令他无心管过多事。”

“这样一来,面对河西的隆成、朔方二镇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虎视眈眈的吐蕃人势必会趁虚而入突破陇西放线进入关中。

这番变动令众人心灰意冷,然而武鲁年少轻狂、为人直率,他总是认为沙州的未来是掌握在沙州军民的手中,不应该过多的依靠所谓的朝廷。

虽然这种观点一度没有被武媚所接受,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要想夺取沙州乃至河西,必须要摆脱朝廷对沙州的影响。

想到了这里,武鲁站起身来,对着武媚行了一礼,沉声说道:

“叔父,请恕侄儿直言,我认为朝局的变动不应该影响到我们沙州的局势,至少在军事上、经济上应该保证沙州的独立性!”

“却是为何?”

“侄儿一直认为,沙州远离长安,无论是任何一方面都无法做到与朝廷一致。”

武鲁的一番话令在场的众人耳目一新,在此之前,他们所有人包括武媚在内都对朝廷充满了信心。

然而,他们期待了近两年之久,朝廷依然没能有大的军事行动。

望着众人所有所思,武鲁准备趁热打铁一举将自己的观点倾注给在场的诸位,于是,武鲁继续补充道:

“各位,我以为,河西能否夺取主要就要看我们沙州,而非长安。”

“自打上次跟随商队到达漠北再转道高昌之后,我对整个河西走廊的形势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从目前的形势分析,我们河西地区共有以下几股势力影响。”

“第一当然是占据河西的十数万吐蕃驻军,这些军队直接影响了河西的局势,是河西最大的势力。”

“其次是距离河西较近的回鹘、吐谷浑两国,这两个国家虽然没有直接派军进入河西,但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两个国家的军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军队派往河西。”

“接着才应该是与河西接壤的隆成、朔方二镇,然而这两个地方距离沙州较远,无法做到随时支援沙州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