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孽子 > 第319章 暴怒的侯君集?

蓝蓝的空,雪白的几朵云朵漂浮在其郑不远处的观狮山虽然没什么高大的树木,不过一人来高的灌木倒是不少。

地面的青草都已经冒出了嫩芽,拼命的追赶者春的脚步。

而在一座鲜为人知的作坊里面,几道浓浓的黑烟,却是和这湛蓝的空有点不那么搭配。

钢铁作为重工业行业,不管是哪个年代,里面的工作环境都谈不上多好。

楚王府的炼铁作坊自然也不例外。

环保措施?

那是什么?

不用,炼铁作坊里自然是没有的。

所有的气体都是直接排放到空中,不作任何处理。

可以,楚王府的这个炼铁作坊,比后世任何一个作坊式的炼钢厂都还要山寨。

不过,只要能够炼出钢来,李宽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容忍的。

“哐!”

“哐!”

薛礼和席君买彼此惊讶的继续互劈了几下。

“怎么样?我就了这两把刀都差不多,我们作坊炼出来的钢不比人家的百炼钢差。”

戴全看到薛礼和席君买还是不肯相信事实的样子,忍不住不爽的怼了一句。

像戴全这种在新的工匠等级制度里面,唯一的八级工,在楚王府内的地位还是蛮高的。

要不然也不敢怼薛礼他们。

薛礼看了看手中的横刀,虽然有几个缺口,但是原本自己以为第一次碰撞就会断成两截,结果居然挺住了。

“王爷,这横刀如果真是使用直接冶炼出来的精钢制作的,那这个意义可就真的太不一般了。”

作为一名武将,薛礼自然很清楚大量精钢对大唐的意义。

至于戴全的些许吐槽,那又算的了什么?

要是吐槽一次,就能有一个这样的惊喜,那薛礼愿意被人吐槽。

“那是自然。有了这精钢制作的技术,王府的产业就补上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李宽看着眼前的高炉,虽然和后世自己参观的钢铁厂的规模完全没法比,但是这也算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了。

“王爷,这精钢已经冶炼出来了,是否立马开始大规模的生产呢?”

戴全作为楚王府最全能的匠人,自然是知道王府的各个产业之前受到了多少钢铁的掣肘。

不其他的,单单南山建工修建大明宫的时候,屋顶的横梁,如果有足够的精钢,就压根不用使用巨木了。

“现在作坊里头的炉子,有几个是能够直接用来冶炼精钢的呢?”

等了这么久,总算是等到了技术的突破,李宽自然也想以最快的速度把精钢的产量提上去。

不管是兵器还是各个作坊的设备,亦或是各种农具,如果能够使用精钢制作,绝对还是比木头或者铁料要好很多。

而现在一块好的精钢,那可是比铁料贵太多了,跟木料比起来就更是价了。

“王爷,眼前的这只炉子所在的工坊,是今就可以继续开始炼钢,其他还有两座工坊的炉子,稍微改一改,过个几也可以用。但是还有几座的话,估计就只能用来炼铁了。”

起作坊里的事情,戴全自然是头头是道。

对于炼钢来,其实前一道工序就是炼铁,将铁水进行氧化,去除多余的碳,就能得到钢水。

所以,为了研制炼钢的技术,楚王府的这个作坊里,都是把一条生产线放在一个工坊里,连续建设了几座工坊。

而有的工坊,虽然看上去也有几座炉子,但是因为设计的原因,哪怕是在炉子里炼了几次,出来的都不是大家想要的精钢。

倒不如把这些工坊改造一下,全部用来冶炼铁料得了。

反正王府下面那么多作坊,精钢虽然好,但是铁料也不是完全没有需求。

“好,那就开始炼钢吧。与此同时,在旁边再兴建一批工坊,尽最大的可能把精钢的产量提上来。”

李宽没有直接要一次性多建设几条炼钢炉子。

作坊里的匠人需要一个学习培养的过程,要是自己直接,先上十座炉子吧。

到时候难保不出现品质或者安全问题,这就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了。

如今精钢紧缺,这几年,各个作坊可是吃了长孙家的炼铁作坊不少的亏,也差不多到了收收利息的时候了。

要是关键时候搞出问题来,那还不如稍稍晚一点呢。

毕竟,炼钢涉及的东西还是挺多的,单单为了容纳高温的铁水需要的炉子的材料,就花费了匠人们不少的心血。

再加上焦炭的炼制,也是一个创新,炼到什么程度,才能最符合炼钢的需要,这也是一门学问。

不客气的,单单把楚王府炼铁作坊的东西拿出来,都可以在观狮山书院支撑起一个学院的研究了。

“王爷您放心,这个月底,我们的作坊出产精钢就能达到五千斤以上,等到下个月底,我有信心达到一万斤一。

戴全信心满满的道。

这些年,他在组织改进炼钢工艺的同时,也有在考虑大规模量产的问题,如今只不过是把方案变成实物而已。

“一万斤一?”

“一万斤一?”

李宽和薛礼同时发出了疑问的声音。

只不过,薛礼的疑问是充满了惊讶和不可置信,真的能有这么多吗?

而李宽的疑问却是觉得有点意外和不满,只有这么一点?

不过,想到这个年代,整个大唐的年产钢铁总量也就一千来万斤,这日产一万斤,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嫌弃的了。

要知道,那一千多万斤的产量,大部分都是铁料,而戴全的则是精钢。

不客气的,这个精钢产量,绝对是冠决大唐了。

也就难怪薛礼会发出惊讶的声音了。

“王爷,一万斤也不是不能再提高了。但是新建工坊需要时间,不过你放心,等到今年年中,日产两万斤也不是问题的。”

戴全一看李宽的反映,知道自己还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王爷的眼界,果然不是我等微末匠人可以比得上的呀。

自己还是太自满了。

以为这作坊已经是下最厉害的了。

看来,今后还需要继续努力啊。

尚书省的六部,都是位于内城之中,跟太极宫紧挨着。虽然李世民已经搬到了大明宫中,尚书省、门下释中书省等中枢机构也都跟着在宣政殿两旁办公。

但是,六部的办公地点还是没有变化。

今一大早,兵部尚书侯君集就气势汹汹的来到了工部,对着阎立德就是一阵猛喷。

“阎尚书,为什么明明好的一万把横刀,结果交付给兵部却是只有八千把?工部连这种制作将士保命的兵器钱也要贪墨吗?”

侯君集是秦王府的旧臣,又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在长安城中,一向是目中无人惯了。

昨一听到下面的人来汇报,工部原本应该交付的一万把横刀,只给了八千把,他立马就怒了。

就工部一个跟各种匠人打交道的衙门,居然敢这样欺负兵部,真当自己是泥捏的吗?

不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给工部一些颜色看看,还指不定以后兵部的那些铠甲、弓箭会不会被克扣呢。

“侯尚书,你话可要负责任。什么叫做工部贪墨制作兵器的钱?你哪只眼睛看到了?”

阎立德好歹也是一部之长,如今被人家堵在了自家衙门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