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唐孽子 > 第785章 辽东城的百态

好一会,确定自己这个不大靠谱的老爹,这一次似乎是认真的。

这么一来,他对举办报社的态度自然就有变化了。

长安城如今已经有大大小小几十家报社,如果你没有太大的野心的话,经营一座报社其实并不是特别的难。

难就难在你怎么在确保影响力的情况下,让报社长期的生存下去。

“好,那我一会就去找金太帮忙做担保,直接去大唐皇家钱庄借一笔钱。刚刚路过的时候,我已经看到辽东城的大唐皇家钱庄分号已经开业了,肯定有很多的优惠在那里吸引着大家去借款。”

金华倒还要几分脸面,没有直接说要找金太要或者借。

事实上,他要是脸皮厚一点,金太当初也不会真的不给他一点作坊的股份。

“可以!不过报社的开设,没有那么容易,除了找大唐新闻出版署在辽东的分支机构审核之外,我们还得请一批数量的匠人,购买一批设备。辽东百废待兴,很可能印刷报纸的纸张,都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还有,人家《大唐日报》,都是养着一帮写手,才能确保每天都有好文章、好新闻面世,如果阿耶你要搞的话,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

“所以一会还是得找一下金太。我们去搞一份报纸,对金太打铁作坊来说,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把报纸的名字就叫做《金太日报》啊。”

金华看来是赖定了金太,觉得自己的这个梦想一定要想办法实现,这比什么都重要。

“阿耶,算了吧,你还是叫做《辽东日报》来的实在。我们重点关注辽东地区发生的新闻,将辽东的风土人情、气候环境进行介绍,同时将今年各个城池的攻城战之中发生的故事进行整理刊登,到时候《辽东日报》对于刚来的辽东的人来说,就是居家必备的好东西。哪怕是我们卖十文钱一份,也有人要吧。”

金鑫的脑子很是灵活,在下定决心支持自己阿耶搞报纸之后,立马就有了一些思路。

很显然,走《大唐日报》这样的大报社的路子,短时间内肯定是行不通的。

现在已经发现很多人对辽东的事情感兴趣,那就专门写大家感兴趣的东西就行了。

读者喜欢什么,我就些什么。

金鑫觉得这应该就是《辽东日报》的办报宗旨。

“没错,到时候我们的《辽东日报》肯定可以成为辽东百姓家喻户晓的报纸,为我们金价家带来丰厚的收益。指不定到时候金太打铁铺子也还得花钱来我们《辽东日报》上面来打广告呢。”

金华越说越兴奋,仿佛自己已经成功的办了一份报纸。

读了这么几年的报纸,金华对于报社的影响力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尽快。大哥现在已经衙了作坊修建的地址,这段时间基本上都很少回来住。我们可以先在宅子里找一个小院子,先作为《辽东日报》的办公地点。至于稿子的问题,我觉得阿耶你可以自己写一部分,然后我们花钱聘请人写一部分,等以后才考虑聘请专门的写手。”

金鑫显然很清楚自己阿耶如今面临的创业境况,知道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敢为世界先,这才会《辽东日报》的发展机会。

否则,不用两个月,辽东城可能就会有《辽东晚报》、《辽东报》、《北方日报》之类的报纸,把《辽东日报》的生存空间给挤压掉。

“吾儿此计甚合我意,就这么办了!现在也别逛了,赶紧找金太帮我们担保,去大唐皇家钱庄的分号贷一笔钱出来再说。”

金华说完,就掉头往回走。

快节奏的辽东城,让他生出了一种时不待我的感觉。

已经年过四十的他,重新焕发出了新春。

……

“王爷,这辽东城恢复元气的速度,比我想象的要快不少呢。”

在辽东城的大道上,王玄策跟在李宽身后,有点感慨的关注着四周的一切。

按理来说,战乱之后,应该是民生调蔽,商业凋零才对。

但是辽东城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

要是那泉仆思泉下有知,估计心中会非常郁闷吧。

“辽东城已经攻下了两个多月了,当初里面遭受到的战乱的破坏又相对有限。如今有大量营州、幽州过来的商家,还有从长安等地远道而来的各种人,自然就热闹了。一个地方,只要有商业价值,就会吸引人的到来,就会热闹起来。你看那登州,以前不也冷清的要命,现在呢?”

辽东毕竟生活了超过两百万人,作为辽东第一大城的辽东城,人口就超过了二十万。

如今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员进入,再加上大唐的大军还驻扎在这里,实际生活的人口已经有三十万了。

大家也别觉得三十万少,认为后世随便一个地级市都是人口超百万,甚至一些县里面的人口都已经超过百万了。

但是,在唐初的情况下,三十万的城池,绝对算是大城了。

“哔!哔!”

就在此时,附近巡逻的警察口中,吹响了尖锐的哨声。

只见一名尖嘴猴腮的男子飞快的往人群之中跑去,而身后则是两名警察紧追不舍。

更后面,则是一名唐人模样的人物在那里大喊着,“我的钱袋,我的钱袋被偷了!抓小偷啊!”

“王爷,要不要过去帮忙?”

王玄武看到李宽停下脚步,以为他想要见义勇为。

“不用,已经有人出手了!”

李宽的话音刚落,那个逃跑的男子就被几个路人给联合拿下了。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几个路人很显然就是高句丽人,而那个小偷模样的人物,也是高句丽人。

“这警察署从室韦、靺鞨联军的俘虏当中选出了一帮人当警察,还真是下了一步好棋。这帮人巡逻的积极性,似乎比谁都高。特别是涉及唐人的案子,这帮人比谁都积极。”

虽然警察总署在李宽的控制之中,但是辽东城的警察署的设立,李宽并没有过多的插手。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马周的安排很是妥当。

“其实要我说,还是王爷您给辽东道设立的等级制度,意义非同凡响。这些高句丽人为了能够立功抬升等级,对付起自己的同胞来,比谁都狠。现在这些高句丽人,恨不得自己身边的同胞能够犯错,然后自己去举报,去主持正义,然后顺利的从四等人变为三等人,再变为二等人,从而实现阶层的跃变。”

王玄策也将刚刚发生的一幕看在了眼中。

如今的辽东城,虽然高句丽人还是数量最多的,但是话语权却是牢牢的掌握在唐人手中。

许多“聪明”的高句丽人,已经开始选择抱大腿。

甚至一些高句丽人直接就选择了卖身成奴。

只要选对了东家,做一个奴仆也比在辽东做一个高句丽人来的舒服。

“这个阶层跃变的机制,需要一套严格的户籍制度去配合。否则很难区分出不同人的区别,也很难严格的将这套制度执行下去。玄策,回头你去一趟警察署,把我们之前讨论的身份证的管理方法跟警察署说明一下,让他们试着给辽东城的所有人员都颁发一张身份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作为一个新纳入大唐怀抱的城市,要想精确的管理起来,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捣乱,推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显得很有必要。

虽然这些制度对人员的流动会带来一些不便,但是影响其实非常有限。

因为作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