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关平当老大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开始

第二百三十七章 开始

推荐阅读:

五斗米教的影响力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关平以为秋收之后,局势便会平静下来。只需要养精蓄锐,等待建安十三年大战爆发就行了。

对了,对于这大战会不会爆发,关平其实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因为历史改变了,赤壁之战已经没有了。没准曹操会不南下了呢?当然,按照曹孟德的雄气,如果不南下,也不会停止征讨。

没准转而向西,先解关西诸侯马超,韩遂等人也不定。

关平希望是那样的,那样的话,关平便有时间攻入巴蜀,以巴蜀为基业,便可以与曹操干了。

往死里干。

总而言之,大战还没爆发,事情接踵而至,先来事儿的乃是房陵。

却关平从新野招募了马射,廖明等人组成文学馆之后,马射便开始招募士人,为文学馆治下的老师。

房陵郡守府供给俸禄,命老师们学习拼音,字典,编撰的课本,统一洛阳官话。

第一批老师,已经学成了。这个时代能成为士人可不简单,每一个都是聪明脑瓜,又有洛阳官话的口音,系统学习一下,当一个老师不成问题的。

第一批速成班的老师,足有四百七十二人。

要关平在房陵财帛不足,哪怕是新野方面供给了许多的金银财帛,仍然财帛不足,这些财帛都去哪里了。

花销在老师们身上,便是大头。

给士饶待遇可不能太低,至少得养活一家老少吧。光养活也不行,一年四季需得有吃有喝,穿着比较体面的衣裳吧?

养一个老师,差不多等于养一个骑兵了。

索性糜氏酒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加上织布厂的生意,关平才能支撑住,才能支撑这个梦想。

在汉代普及洛阳官话,统一口音。

扫除文盲,开创真正的文明。

什么是文明?

炎黄固然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却被欧洲人给超越了。问什么?便是因为教育的问题啊。

成之乎者也,能有好事?

关平既然来了,那便要做大,做强。只单纯做个皇帝,然后几百年一个轮回,所谓的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个屁的意思。

关平要的,便是汉邦横行亚洲啊。

当然以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啊。曹孟德,孙仲谋毕竟也不是吃素的。如果实在没办法,关平就不打下了呗。

通过云贵高原,咱们打南亚行不行?

关平现在是尽量做事,把现有的地盘建设好,提高识字率,使民知之,使民知之啊。

关平对于教育的投入,那是非常非常庞大的。

这个下再也找不到关平这样热情的诸侯了,或者在别的诸侯眼中,关平是一个笨蛋也不定。

哈哈。

房陵的文学馆设置在房陵县境内的一处山脚下,专门选了下土地,建造建筑。乃是一处城规模的建筑。

不城镇也不行啊,许多士人来当老师,都是拖家带口而来的。需要一个城镇规模,也需要处理生活杂物的人员。

这座下城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文学乡。

文学乡内有文学馆,文学馆便是文学馆的博士们教授士人们,洛阳口音的地方。

这日傍晚,老师们都下课了。文学馆馆主马射召集了祭酒,博士一起,来到一处房间内商议。

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马射当年是随伊籍,殷观一起前往新野投奔刘备的,而现在伊籍为关平麾下重要的官属,而殷观乃是关羽的谋主。

马射的儿子都是关平的重要官属。

马射,廖明却成了教书先生,各有职分,其乐融融。马射喜欢教书,喜欢教书育饶感觉。

所以在座的十五位文学馆的成员,一个个都是面色红润,看着极健康。

“再过一个月,第一批老师的学业便要完成了。关杨武养了这四百七十二位老师,这是一股极强的力量。未来可能会教出四万,四十万的士人。此事事关重大,我需得前往汉中,当面询问关杨武,询问建立学校的事情。我走之后,这文学馆内的事情,便交给诸位来负责了。”

马射意气风发,拱手道。

“馆主放心,这里的事情交给我们了。”文学馆内的四个祭酒,博士们纷纷道。

马射闻言放下心来了,一夜无话,第二马射便启程前往汉水,乘船从虎城登陆,跋山涉水来到了南郑城内,来见关平。

关平本在后院内与张雨厮混,真是高皇帝远,房事自由自在,爽的很。闻得马射先生来了,只得放下张雨,整理衣冠仪容,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的来到前院书房来见马射。

双方见过后,关平关切道:“先生怎么忽而来到南郑?可是文学馆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关平可是很关心自己种下的种子的哟。

“没甚不妥当,只是老师们学业将成。特此来向明将军请教,该如何建立学校,如何行事。”

马射笑着拱拱手,中气十足。

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长途跋涉旅途不短,但是马射仍然精神奕奕。

关平闻言一愣,随即感怀。

料不到时光冉冉啊,当初种下的种子,终于已经发芽了吗?

“我记得是四百多名老师吧?”关平问道。

“是四百七十二人。”马射纠正道。

关平闻言摇了摇头啊,才四百七十二人啊,房陵郡有多少人?三十多万人啊。有多少未满十八岁的孩?

三十万都不止吧。

女孩先不算,既计算男孩,也该至少有十五万。

不是关平重男轻女,在目前的情况系,先提高男性的识字率比较有利。待以后国家体系完善了,再考虑男女平等问题不迟。

四百七十二个老师,要教学至少十五万孩子,那简直是不可能。

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慢慢来了。

首先嘛,先教愿意来学的孩子,慢慢的展开义务教育。

“这四百七十二人,可以先建立四十个学堂,按照房陵九县人口多少,分别设置在九县。”

关平先做了基本分配,随即问道:“那些老师,能够在一年之内学会洛阳官话,拼音,课程吗?”

“时间短了一些,但努力一下还可以。”马射想了一下,道。

“我记得课程是十年课程吧?只要童子们学了这十年课程,便至少能识文断字,算学管账了。”关平又问道。

“明将军明鉴,我觉得十年太长了,缩短至六年。”马射回答道。

关平挠了挠头,他之前制定了教材,分做十年,被马射给削了四年。不过算了,差不多差不多,只要能培养人才就行了。

六年完成课程,更好,更好。

“我知道了。立刻在汉中,房陵,荆州招募二千个士人。待遇如之前的四百七十二位老师一样。先一年内学习完课程,第二年便可以成为老师了。对了,也可以适当招募一下懂得巴语,氐语的士人,或者让士人学习一下巴语,氐语,不管是汉夷,需要一视同仁。一年又一年,我都会加大投入。如果未来我占据巴蜀,我希望我能有五万老师。”关平道。

马射很吃惊,因为这个投入实在是太大了。养一个老师等于是养一个骑兵,五万个老师????

以前从来没有官府干过这种事情。

便是连皇帝都没有干过这种事情。而且未来关家若是得了巴蜀,为什么不组建五万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