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个厨子的往事 > 第442章 夜谈

第442章 夜谈

推荐阅读:

十一月份,天凉了,怕冷的人开始穿上了羽绒服。

秋萍打来电话,问我过年回不回家,告诉她今年过年回家,一家三口都回去,好好地过个年。秋萍说她也回家过年,和对象一起回去。我问她最近干的怎么样,她说挺好,最近会所生意有点好转,主要是把档次降低了,以前消费不起的客人现在能够进去消费,生意好了起来。我说你们老板转过弯了,她说主要是周晓梅的功劳,是她把老板说服了。

周晓梅还是很有管理运营能力的,她和张丽一样,天生就是做餐饮管理的人。

雅茹嫂子回家又给我带来一桶白酒,还带了一双棉鞋回来,不用说是雅茹买的。雅茹对我的关心让我心里挺暖,但是不能多想,不能因为她关心我就觉得她对我有另外的意思,那是亵渎。现在和雅茹纯粹是朋友关系,比一般的朋友近上一些,是不见面都了解对方内心的那种。

都是成年人了,啥事都看得清楚明白,能有一个可以知道内心的异性朋友很珍贵,需要珍惜。

喝着雅茹打的酒,慢慢品着,回想着我俩过去的点点滴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苦涩中还带着丝丝甜蜜。

那是自己最初的爱恋,是自己第一次喜欢上的姑娘,如今,伊人在,亦是蹉跎。

情难归,岁月洗涤,一泯笑过往,徒增感伤。望来生,擦肩回眸,似曾再相识,莫负青春。

“师傅,还喝呢,人家都下班了。”鲍鹏从厨房出来看我一个人坐在那喝酒,喊我。

回了一下神,笑着说:“最后一口。”

“今天喝多少?”他问。

“不多,三两。”

“三两正好,师傅你以后就喝三两。”

“好,听你的,以后就喝三两,多一口都不喝。”

“喝完了吧?咱俩儿走吧。”

“走。”

和鲍鹏出了饭店往寝室走,没走出多远正好碰上姜姐、郑佳琪、叶玉荣她们三个。

她们仨刚关店回来,正好碰个对头碰。天气凉了,吃饭的客人都走得早,不像夏天天热,一吃吃到十二点。她们三个关店早,带了吃的准备到家之后喝点,碰到我说啥要我跟她们一起喝,没办法,半道被劫持。

到了姜姐家,她家比我上回来的时候有点乱,看样这三个女人这段时间忙,连屋子都没收拾。

郑佳琪说:“最近太忙了,屋子都没收拾。”

“一天都累死了,到家就想躺床上睡觉,哪还有心思收拾,也没外人来。”姜姐说。

“我这不来了吗。”我开玩笑。

“你不算外人,家里人。”姜姐道。

叶玉荣和郑佳琪把沙发上的衣服收起来,茶几上有个碗和几个苹果,姜姐把碗收到厨房,看看苹果都蔫吧了,顺手扔进垃圾桶。

叶玉荣把带回来的菜放到饭桌上,拿出酒倒上,我们四个开始喝酒。

“听今天来的客人说,谢秀芬那也上大骨头了,二十六一盆。”郑佳琪说。

“准是看咱家卖的火了,跟咱家学。咋没上大鸡头大鸡爪子呢?”姜姐略微有点来气。

“那他家上不了,我去市场的时候和买鸡头鸡爪子的说好了,就卖给咱家,协议都签了。”郑佳琪说:“再说他也供不了俩家,供咱们一家还行。”

我问:“要是供不了两家,那开分店咋整?分店就卖不了了?”

郑佳琪呵呵笑了,对我说:“老大,不会吧,你也有短路的时候?我可以在省城往这发货,也可以在别的地方往这发货,别说全国,就咱们东三省种鸡可多了,有的是。”

哎,我是有点秀逗了。

姜姐说:“我打算过完年就开始找房子,开第二家店。”

我问:“准备好了吗?”

姜姐说:“到过年小酒馆开业正好三个月,现在一个月营业额七万。上个月我和佳琪我俩儿算了一下,什么都去掉正好挣了一万六,总共投资是八万五,这样算的话半年就能收回成本。过完年找房子,找完房子装修还得一个多月俩来月,等开业的时候这边成本也收回来了,正好。”

我问:“装修第二个店的时候装修费用不了这么多了吧?”

姜姐说:“差不多,也得这些。”

我说:“装第一个的时候没经验,有时候今天整完了明天看着不合适就拆了重整,装第二个店不会这样,还找给咱们装的那伙儿人干,应该能省。”

姜姐说:“你说的是,要是这样确实能省。”

“你们也不用太着急,过完年找房子挑好地方找,地方不好坚决不干,开饭店位置很重要。”我说。

“是,我的意思也是,不用太着急。”郑佳琪说。

“既然要开第二家店,我建议你们先考虑好第二家店怎么开,拿出一个计划,把什么都想好了再实施。”我说:“虽然小店,但两家店面就是连锁了,得按着连锁店来管理运营,主要是把品牌塑造起来,形成品牌效应,这样才能扩大影响力,为以后的发展打基础。以后啥有竞争力?品牌才有竞争力,等把品牌打造成名牌的时候是最赚钱的时候。”

“老大,我越来越佩服你了。”郑佳琪说。

“老弟是有思想的人,你不开饭店可惜了。”姜姐说。

我说:“你俩儿这是捧我,咱没那厉害。”

姜姐接着问:“老弟你说说我俩下一步该咋整?”

我说:“下一步是开第二家店,这是板上钉钉的。在没开第二家店之前咱们应该把第一步没整完的整完。”

“咱们还啥没整完?”姜姐问。

我说:“姐,咱们现在不是做一家店两家店的事,是准备做连锁,对不?”

“对,保证做连锁。”

“现在是一家店,熏味佳琪在做,那么两家店呢?”我问。

“她再教会一个人做。”

“三家店呢?”

“一个带一个呗。”

我说:“姐,你有没有考虑过人力成本和质量保证问题?一家店佳琪做行,自己的店,肯定不能糊弄,保质保量,口味差不了,也不会造成浪费。要是两家店你说佳琪教会一个,让教出来的人在第二家店操作,这没毛病。我跟你说姐,咱家是熏味小酒馆,熏味是咱家特色,也就是说熏味这一块儿是咱们家的核心技术,只能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如果谁都学会了,咱们也没什么竞争优势,会熏的就敢开店,不一定比咱们差。”

姜姐低头想了想说:“熏味这个技术还真不能外传。”

“现在会咱家熏味的也好几个了,大伟会,老王也会。”郑佳琪说。

“佳琪,他们是会,做的也不错,但配方和咱家的有区别,你配药料的时候应该有感觉。”我说。

郑佳琪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既然做连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产品质量稳定统一,不能一家店一个味,那就把自己做砸了。”我说完之后看着姜姐和郑佳琪,她俩儿都看着我,在等我继续往下说。

“拿熏味来说,现在咱家这个配方佳琪掌握,也是她在操作,原料怎么处理,怎么入味,火候掌握到什么程度都是她知道,也就是说她做的客人认可,如果换了别人做做不到她这么好,客人就不认可。为了保证咱家的熏味口味到哪家店吃都是一个味儿,火候也一样,第二家店的熏味在第一家店进行配送,两家店由一个人制作。”

“佳琪每天熏制的时候一下子熏出两家店的量来,熏完之后配送到第二家店,第二家店不用自己熏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