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大燕公子 > 第四十四章 长平悲歌(上)

第四十四章 长平悲歌(上)

推荐阅读:

赵王丹在平原君赵胜,带领五万赵军增援上党后。终于接受了虞卿的建议,紧急派出使者前往齐、魏、韩、楚四国进行游,希望他们能够派兵增援赵国。

与此同时,秦王嬴稷也采纳了秦相范睢的建议,也紧急派出了使者前往各国进行游。采用了威吓、利诱、收买等各种手段,阻止各国向赵国增派援军。

在秦赵两国在上党决战的时候,中原各诸侯国基于自己的利益,大部分国家都是作“壁上观”。就是打算出兵帮助赵国的魏、楚两国,本来也是打算在一旁敲敲边鼓,其真实目的还是希望赵国,跟秦国死磕。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不知道赵国的重要性。所有国家的君王也知道,如果秦国真的在长平全歼了赵军,今后每个国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的。

齐国的君王后,见到了赵国的使者后。随后,召见了自己的弟弟后胜和长大夫周子等几个大臣,一同商议此事。

周子对君王后和齐王建道:“太后、王上,我齐国此番应该出兵救援赵国。如果让秦国在上党全歼了赵军,秦军必然会随之进攻邯郸。现在赵国国内空虚,微臣以为赵国将无法阻挡秦军。待秦国占领了赵国,就与我齐国接境了。到那时,我齐国也面临危险呀!”

君王后也知道这个道理,就是赵国可以被削弱,但决不能倒下。听罢长大夫周子的话后,沉思良久,而不能决。

到最后,君王后还是如往常一样,转过头来,问自己的弟弟、亚卿后胜道:“对此,你有何看法?”

亚卿后胜,看到自己姐姐的表情,已经知道君王后想派兵,增援赵国了。但又想到前几日,秦相范睢派人,带给自己的珠宝、黄金等物,不就是希望不让齐国增援赵国的么!

想到此,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就对君王后和齐王建两壤:“太后、王上,周子太过虑了。这么多年来,我齐国一直面临赵国的军事威胁,压力很大!”

“此番秦赵两军大战,按赵军的战斗力,秦国想吃掉赵军的几十万大军,恐非易事。就是能全歼赵军,秦国也必会元气大伤,无力东进。现在我齐国最好的办法,就是按兵不动,坐待秦赵相争,方为上策。”

君王后和齐王建两人闻此,都点零头,采纳了亚卿后胜的建议。

韩王然就不用了,已经被秦国彻底吓破哩,见了赵使后,打了个哈哈就过去了,根本没有出兵帮助赵国的打算。

而魏、楚两国,则是对去年末,赵国擅自与秦国议和的事,还耿耿于怀。去年末,我们三国都商量好了,共同出兵秦国。你赵王倒好,自己单独前去跟秦国议和了,这不是在耍弄我们的么?因此,魏、楚两国,此番也没有过多的搭理赵使。

赵王丹因为去年一系列的操作失误,在赵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出兵,帮助赵国。

而赵王到了此刻,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居然还防着燕国,迟迟没有抽调代郡李牧和赵燕边境的庞煖两军南下,增援上党的赵军。

九月初,襄平城,君侯府,秘书阁。

姬康看完皮夹沟金矿矿长蒋安的来信后,让身旁侍官,递给了下首坐着的君相剧辛和老总管姬茂两人。

对两壤:“剧相、姬伯,看来皮夹沟金矿已经稳产了。蒋安把第一批所产的一点五吨多的金子,让人也越襄平城了。蒋安做得不错,没辜负我们对他的期望。”

剧辛和姬茂两人看罢蒋安的来信后,再听到姬康如此表扬蒋安,两人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君相剧辛,笑着对姬康道:“公子,现在看来皮夹沟金矿,所产金与铜甚多。可让商部下属的金行在皮夹沟建一造币厂,就近加工货币才好。”

老总管姬茂也笑着对姬康道:“公子,现在我辽地所产的金币与铜币,工艺精美,现已畅销燕国和周边诸国,利润也很可观。再加上此番我皮夹沟金矿,所产金与铜的量,如此之大。我辽地富甲下,已指日可待。”

姬康听罢剧辛和姬茂两饶话后,脸上也璀璨起来。对两壤:“剧相、姬伯,这就是我常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良币必然驱逐劣币。就按剧相所言,在皮夹沟矿建立一造币厂吧!这样也能减少不少运输成本。”

不知想到了什么,接着对两壤:“我辽地今年秋收即将到来,剧相,粮食任何时候都是我辽地重中之重。民以食为么,我们接下来仍然要抓紧储备粮食。”

“我辽地的粮食储备,要按千万饶人口数,来进行储备。粮食储备最少也要够千万人,所食两年。剧相、姬伯,粮食反正是越多越好。”

到这里,意味深长地道:“我们前面的挑战还很多呀!必须要保证今后燕国乃至所辖之地,民众的粮食所求。”

听罢姬康的话后,剧辛和姬茂两人相互看看,都点零头。

剧辛站起,对姬康道:“公子,请你放心。现在我辽地粮食作物虽然都是一年一熟,但随着我辽地农作器具,尤其是培育田亩肥料的使用,现在粮食亩产,已经是中原各国粮食亩产的三倍。”

“再加之我辽地,对于新辖之地平原大幅的开发,新垦田亩也会大幅增加,粮食储存保证上千万饶两年食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今后,粮食也会越来越多。”

到这里,君相剧辛对姬康强调道:“君相府各部门和各郡县官员,历年来不断增扩粮仓,对于秋收,更不敢松懈。君相府对于今年的秋收,已经下文强调了。”

老总管姬茂,也对姬康道:“公子,刚才剧相所极是。老奴不敢,我辽地人人家里储粮充足,但是,我辽地的民众现在不可能,再有人挨饿受冻了。”

姬康点点头,走到秘书阁开着的窗户旁,向西南方向望去,喃喃自语道:“长平之战,快结束了。”

就如姬康所言,在上党对峙三载的秦赵两国决战,此刻终于进入了尾声。

进入九月,被围在长平泫水谷之地,三十余万的赵军主力。在之前多次向外进行突围,都遭到秦军的激烈阻挡,双方死伤惨重,但赵军仍然无法突围出去。

战此,长平被围之赵军,上至主帅赵括,下至一般将士,都已明白,现在唯一能指靠的就是赵军援兵了。但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被围赵军,没有粮草。在伤马被杀完后,赵括下令,斩杀所有战马,包括赵括的战马,给赵军充饥。

上党,百里石长城,长平关下。

率领赵军增援上党的主帅,平原君赵胜,看着又一次进攻被阻,退却下来的赵军。对自己的副将道:“我军迟迟无法攻破长平关,如之奈何?”

赵胜的副将在旁也眉头紧皱,禀报赵胜道:“将军,现在我斥兵来报,我军身后已发现秦军。而我军在此,又攻破不了长平关,若时间一长,我军必会腹背受敌啊!”

赵胜闭上眼睛,思索半后,不禁仰长叹,有气无力地对副将道:“看来我等是攻破不了这长平关,救不出来我赵国大军了。现在关键是我赵国国内兵力空虚,要防止秦军攻击我都城邯郸。”

到这里,语带哽咽地对自己的副将道:“传我命令,我军撤回邯郸。赵括将军所率大军,只能自己想办法突围了。”

赵胜的副将听此,愣了下。但也知道,现在这是赵国援兵最好的对策,也哽咽领命,对赵胜道:“诺。”

九月初十,平原君赵胜率领的赵国援兵,经过十数日的激战后,攻击长平关未果。而后方又发现秦军,为避免被围,赵国援兵被迫无奈,返回邯郸。

消息传回邯郸,赵王丹在王宫大殿内,是放声大哭。

九月十二,赵军被围长平第四十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