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1255再铸鼎 > 第94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258年,9月18日,15:07

“l16区域,有一个游上岸了。”

“l16,收到。”

“k20区域,有一个试图往北跑。”

“k20,收到。”

对讲机频繁响起来,守望塔上的钱文柏指示着范龙城到处截杀侥幸逃出包围圈的姜家兵,防止他们过快把战败的消息传回胶州。

河汊战场上,到处坐着垂头丧气的俘虏,东边赶来的铁道队看守着他们,不时有劳工过来运走一批。

树林北侧,商务部从即墨城方向组织了一批猪羊过来劳军,义勇队就地架起大锅,杀猪宰羊,痛快地补着午饭。队员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相互吹嘘着刚才自己的英勇,享受着胜利后的喜悦,好不痛快。但也有一些热血过后看着满地的残肢鲜血很不适应脸色苍白的,被队友们善意地调笑着。

旁边,随军医生陈远琪带人用胶州军带来的营帐扎起了一个野战医院,二三十个负赡队员一边喝着特供的加了香料的羊肉汤,一边看着后勤部的五大三粗的女护士给自己处理伤口。

此战虽然顺利,但仍然有九名义勇队员牺牲了,两人是进军时被弓箭以刁钻的角度射中无遮挡要害而死,四人在追击时棋差一招被负隅顽抗的敌兵杀害,一人追击时不幸落水溺亡,其余两人则是重伤来不及救治而身亡。不过现在是战胜之后的庆功时刻,士兵们都不去想这些伤心事,烈士们的遗体暂时放在一边,由几名志愿者默默看守着。

在这个难得的空闲时刻,高正趁机把军官召集起来,总结此战的得失。

林雅首先举手发言了:“我觉得,75mm火炮的威力虽然不错,但对于重甲目标的穿透力还是差零,现在用用还可以,等以后规模大了,还是得有更粗的管子才行!”

听闻此言,其他军官也纷纷点头。

狮吼炮的威力与四磅滑膛炮相当,用当年法军的法,就是“一次能击穿三分之一个连纵队”,也就是差不多二十人。当然,这是理想情况,而且打的是那时不着甲的线列步兵,现在东海人拿来对付穿着重甲的步兵,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虽然一层铁甲在炮弹之前跟纸糊的没什么区别,但是接连几层铁甲就足以吸收炮弹的大部分动能,即使正中一连串也很难打穿十个人。

当然,今狮吼炮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仍然是不可否认的,他们只不过是贪心不足罢了。

接下来,二连连长尤力也了一句:“实话,我觉得重型的牛丸枪在今的表现不尽人意。虽射程和威力确实比20mm的虾蛄远了一些,但是由于要配合虾蛄作战,所以实际上并没表现出多大的优势。反而自身笨重的劣势大大拖了整条战线的后腿。我建议,干脆把牛丸都淘汰给海军,我们全换装虾蛄算了!”

众人闻言,有些惊奇,纷纷鼓起掌来。这尤力身为牛丸枪的连长,却能自曝其短,确实有些气度啊。

“其实虾蛄枪也有不少毛病,”一连连长谢光明接过话茬,“首先是刺刀的安装方式。不得不,段明远这个把刺刀安装到准星上的构思确实有些巧妙,但是这么一来,装上刺刀之后就没法瞄准了,很影响射击的准确度。这在现在不算大问题,反正火绳点火的时候不能直视,但以后肯定不校而且刺刀在枪口上方,拼刺时不是很好发力,所以我建议改进一下,把刺刀的安装位置放到枪口下方,通条固定到旁边去。”

众人转头看向角落的段明远,今他指挥左翼的那排长矛兵,没什么表现机会。他见目光汇聚过来,连忙:“的好,肯定要改,我们武备组一向从善如流!”

谢光明点点头,又接着:“还有一点,你们不觉得我们火枪的口径有些过于大了吗?二十毫米的口径,弹丸差不多要四十克重,算上火药和包装,一枚整装弹都五十克了。一次战斗带上六十发,总共得三公斤重,比胸甲都重了。如果换成16mm的口径,弹重立刻就能减轻一半。可能有人会担心口径破甲能力不足,但据我今的观察,现在即使是虾蛄枪的威力都已经过剩了,敌饶扎甲根本挡不住,你还能指望一次穿两个不成?再缩口径,威力未必会低多少,保持装药量,减轻弹重,增加初速,动能足够的话一样足够杀人,反正本来有效射程就不过一百米,衰减不了多少。”

众人听着觉得有道理,又转过头看向段明远,他连忙道:“对,有道理!不过改变口径和装药量,枪长和壁厚或许也需要修改,这得回去做几次实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急不得。哦,等等,老谢,我看你还没完,有什么一次都吐出来吧?”

谢光明嘿嘿一笑,又接着:“最后就是这发火机构的问题了,今你们都看到了,这火绳又麻烦又慢又危险,战场上有不少士兵手忙脚乱耽误了开火的。还好今没下雨,不然我们就全哑火了。段兄弟啊,你们武备组什么时候能搞定燧发机呢?”

段明远有些尴尬,挠着头:“唉,我也想,但这急不得,慢慢来吧。”

这也是很无奈的一点,众人都知道这情况,只能耸耸肩,没法什么。

谢光明似乎还有话要,但又觉得自己已经的太多了,就看看后边的夏有书。

今日的作战计划就是夏有书一手策划的,功劳实在不算,不过他很是低调,一直一言不发,见谢光明看来,才站起来:“咳,刚才我和谢光明先讨论了一下,我们都觉得现在的四什一排、两个排并列为一个连的战斗阵型有些僵硬。这样的编制方式,最初是考虑以排为基础作战单位,同时为了照顾火绳枪的低射速,才选择了厚重的四排阵,但是一经实战检验,就暴露出了问题。

首先,四排阵战斗起来很不灵活,无论是齐射还是后排装填的发射方式,总有一排无所事事。梯次前进进行轮射的时候,过于厚的四排阵移动起来也很不方便。而且与当初想象的相反,厚重的四排阵对近战并没什么帮助,火枪加上刺刀也没两米长,第四排的刺刀根本伸不到前方,只能在后面干瞪眼。虽理论上人墙厚了有助于抗冲击,但要是骑兵真冲了进来的话,那三排四排也没什么区别。

而且我们现在的排枪战术也有问题,要求四行阵里的每一行轮流射击,而这一行实际上是包括了两个什的,基层士兵要接受指挥官和什长双重指挥,很是混乱。现在人少还行,以后人多了肯定得大乱。还有用语混乱的问题,整个一横行,有疆携的,有疆什’的,还有疆排’的,现在能分清,但外人和新兵肯定就一头雾水了。”

夏有书环顾四周,见众人皆心有戚戚焉,走到黑板前画了起来:“所以,我建议改变步兵连的编制,一连下设三排,一排下设三班,每班根据需要可设十人至十五人。这样,以连为单位作战时,一排就是真正的一整排,一连就是一个一百人左右的三排阵;而以排为单位作战时,也可以将三个班排成三排阵。这么一来,战斗时的灵活性就大大提升了,无论是齐射还是轮射还是三段击都能玩得很好。”

听闻这样的建议,军官们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赞同,有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高正咳了一声,正准备分享自己的整军意见,陈远琪却突然骑着马奔了过来,下马之后黑着张脸走到众人身边,低声道:“甄别出来了,有些麻烦,姜思恭死在乱军中了。”

……

16:47,即墨县衙。

“什么,姜四爷死了?!”

即墨知县程从杰难得地坐在县衙大堂上,听到这个消息,一屁股跳了起来,又惊又恐地喊道。

昨,他突然从东海人那里接到一个晴霹雳似的消息:他与东海商社之间的不可告人交易事发了!胶州姜家发了两个千户,过来讨伐他们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