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整个卷制枪管的过程费时费力,差不多得两才能完成一根。不过因为由于每个工位进度不同,季国风带着参观组前后挪移,很快就概览了加工的全过程。
季国风带他们走到最后,拿出一根已经冷却好的枪管,递给他们传着看,得意地:“这个车间生产出枪管之后,再拿到隔壁车间进行精加工,把管外修型,把管内精镗一遍,最后再送去装配车间装上枪机和枪托,就能得到上等好枪了!不过我敢,就算是这里产的粗胚,也能直接装上弹药打出去,甚至可以,比明末那些粗制滥造的破鸟枪还要强一些!”
围观群众确实被这工业生产的伟力震撼住了,就连乔玉山禁不住称赞道:“行啊,季部长,你们什么时候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工厂?真够牛的啊。”
季国风看了他一眼,回答:“当初金口堡刚开始炼铁,我们就有这想法了,不过后来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一直没上。其实现在车间里不少设备本都是有别的用途的,但现在军备任务急,就拿来造枪管了。”
高正爱不释手地摸着那根粗胚枪管,插嘴问道:“以现在这速度,你们一能生产多少枪?有五十支吗?”
季国风无奈地耸耸肩,一边带着他们往旁边的精加工车间走,一边:“五十支是做梦呢,以现在这速度,一也就五六支罢了。不过现在还是磨合期,等熟练之后,大概能提升到每八支的水平。想要更快,就只有增加生产线了。不过新线也需要人手和时间,我们好一番调动资源,大约十之后可以启用第二卷管车间,但第三就实在调不动了。所以一个月内,我们差不多只能生产三百支火枪,别嫌慢,这已经是神速了,连板甲和火炮的产能都因此压缩了。所以别指望短期内能给你的两千人全装备上火枪,你们还是早些思考冷兵器的战术吧!”
一个工匠独力生产火枪,生产一支差不多得用上一个月。东海人引入了新炼铁法、新工具、新工艺,使得这个效率至少翻了一倍;而引入分工合作的集体生产模式后,效率至少又翻了一倍。而且,大生产模式不但提升了效率,还使得一些手艺不到家的工人也能参与到生产中去,从而使得工厂可以通过堆人数来提升产量,达到了月产叁佰支的“神速”。但也到此为止了。
精加工车间规模很大,由三部水车提供动力。其中前两部带动六台木结构的钻床,用来给枪管钻孔,速度很慢,隔一段时间就要抽出来加油降温。而第三部则带动三台铁框架的精细镗床,把枪膛再精加工一遍。这里进行操作的全是三级工,二级工只能打下手,同样也有几个四级工坐镇。
到了这里,季国风又指着那些机床,:“看,这些新机床都是今年攒下来的。虽然简陋了些,但主体框架全用了铁,内部还采用了最新的青铜齿轮,所以才能承担这样的机加工任务。目前精加工车间尚有余力,所以粗胚车间可以扩能,但也只能支撑两条生产线,如果上邻三条,这里也要跟着增加水车和机床了。但是机床的制造哪有那么快呢?机械组老孙他们已经加了好几班,累得不行,强行干活反而会影响精度,所以我让他们先放慢速度轮流休息一下,劳逸结合才有更好的效率。即使以最乐观的估计,也要一个月后才能进一步扩充产能,不过到时候临近枯水期,又是一个麻烦。”
高正有些失望,看着忙碌的车间,:“好吧,我也知道不能强求了。唉,这样下来,做好的编制就得调整了,真头痛啊。”
季国风又把他们带到旁边的装配车间。这个车间不仅进行最后的装配,诸如枪廷枪机、准星等部件也在里面生产。之所以如此集中,是因为现在的标准化程度还很低,零配件有不的误差,装备的时候必须时时修整,所以干脆把生产方都聚拢在一起。
车间里面分隔成了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生产某个部件,然后送到装配区域,装配师傅把工件修一下,再安装到一起。这里的工人数量要比之前两个车间多不少,其中还有不少膀大腰圆的女劳工,丝毫不忌讳,神情自如地跟男性劳工一起工作着。
这时,安全部里有一人想起曾经看过的谢光明写的对火枪的修改意见,问道:“对了,这些枪还是跟虾蛄枪一样吗?”
季国风走到货架旁边,拿出一把成品的火枪,递给他们看,:“没错,现在为了最大化生产速度,制造的都是普通的虾蛄枪。谢光明的那些建议我们也看了,确实不错,但是现在数量更重要,所以我们仍然保留了虾蛄的设计,一点都没修改。毕竟工匠们已经熟悉了各个部件的制造,任何一点修改都会影响生产速度。不过……关于弹药过重的问题,后勤部倒是把60发的大弹药包换成了两个30发的弹药包,战时只带一个就够了,等用的差不多再装第二个,减轻了一公斤多的战斗负重。”
“也行吧,总比没枪用强。”高正把那把火枪拿在手里试了试,又问:“你刚才板甲和火炮的产能压缩了,是怎么回事?”
“钢板的配额挪了一些给枪管了……这倒是其次,瓶颈不在钢板上,关键是阔马区第一工坊的不少资深铁匠都调到了这边,板甲都是那边产的,产能自然就下降了。不过我们再招募些铁匠,补充些学徒,增加两台水车,应该就能把产量提上来。”季国风解释道,“至于火炮嘛,产能确实压缩了,不过产量却提升了,嘛,算了,去铸炮车间看看吧。”
着,他们没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又马不停蹄赶往了金口堡另一侧的铸炮工坊。
工坊内,工人们正把一大锅铁水往砂模里注入,季国风没有立刻进去打扰他们,而是带着参观团就在外面等着。
过了一会儿,里面的姚崇义出来透气,发现了他们,便趁闲聊了起来。
他指着车间内对众人道:“炮兵的扩张不如步兵那么大,所以我们调了一部分人手去帮着造枪,每月的铸造门数从十门降低到了八门。但是,之前为了保证轻便,我们尽可能降低了壁厚,结果就是十门之中多数通不过强装药测试,一个月只有三四门成功验收。现在,为了提高产量,我们把壁厚加了上去,一门狮吼炮的重量从265kg提高到了320kg,目前已经出了一门,效果还不错。月产八门,应该至少有七门可用。”
见高正的脸色有些难看,季国风赶紧补充了一句:“别紧张,新炮都是给海军用的,把原先的轻炮替换下来,反正船上稍微重一点问题也不大。”
这么一,安全部几人就高兴了起来,纷纷表示:“没错,就该这样!”
“对了,正好今你们过来,有个新东西,你们给参考一下。”正着,姚崇义突然想起了什么,去附近库房拿出一个木头炮筒,递给高正他们,:“这是我们计划制造的75mm榴弹炮,这是炮模,你们看看。”
“榴弹炮?”高正有些疑惑地接过这门木头炮,它大约只有70cm长,管壁也不厚,看着倒像个花瓶,“你们做出榴弹了?怎么这么?”
姚崇义摇头道:“榴弹自然是没有的,不过季部和武备组他们之前做了一份远景规划,各类型各口径的火炮都设想了一番。现在不是战时吗?我们自然就要试着做些更好的火炮出来,结果翻了一遍,大炮不好搞,倒是发现这门炮不错,就试着做了个模型出来。你们要是觉得可以,我这边就先翻模造几门出来给你们试试。”
季国风接过那个模型,指点着对高正他们道:“前膛炮时代的所谓榴弹炮,跟后世的榴弹炮是没法比的。彼时的榴弹,就是一个空心铁球填充着火药,这样的空心球无法承受太高的膛压,所以装药量相比实心弹要低不少。既然装药少,那么管壁就不需要太厚,炮管也不需要太长,用加农炮发射其实是浪费的。后来发展出了专门的薄壁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