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1255再铸鼎 > 第124章 蝴蝶翅膀扇起来了

1258年,10月21日,海州湾。

“李,李,李庭芝??”魏万程瞠目结舌,差点失声叫起来。

李庭芝,字祥甫,南宋重臣兼名将,长于军略。历史上,他起初是被名将孟珙发掘出来,后又担任贾似道的幕僚,在南宋最后的岁月里负责镇守扬州,防守江淮一线。有他在时,这道防线固若金汤,就连后来元军夺取襄阳、攻占了临安,扬州也没有被攻破。而且此后李庭芝仍然坚持抗元,最后背腹受耽弹尽粮绝后拒不投降,被元军俘虏后处死。

那个决绝的时刻尚未到来,此时李庭芝是两淮制置司参议,协助贾似道防守两淮,颇有建树。

不过历史在此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来,李璮在1258年侵攻虽急,但未曾突破淮河防线,贾似道很快被调任京湖制置使,去支援川蜀并抵挡即将到来的忽必烈大军了。李庭芝也被他调往了峡州,去防备四川方向的蒙军。

(京湖地区,长江防线的中部重镇。京-京西南路,此“京”为汴京,京西南路就是后世的湖北省北部和河南省南部区域,重镇襄阳便在此路;湖-荆湖北路,如今的湖北省大部。)

但是本时空,李璮不知为何变得特别生猛,凭着一支精锐选锋甲士,提前一年收复海州,又攻占了涟水。于是东线的防御态势一下子严峻了起来,贾似道和李庭芝不得不慎重应对。

李庭芝为了防务,亲自前海州前线的东海县查看军情,没想到撞上姜思明攻东海,他就被困在了郁州岛上。

起初,李庭芝还想留在东海协助防守,不过海州通判侯建议他先撤离,去请援兵。李庭芝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也不会白白送死。他见侯是个知兵的,组织防务没什么问题,留下也帮不上什么忙,最后就同意了侯的计划,趁侯派人劫营吸引注意力的时候,乘船离开。

不过郁州岛附近水文复杂,必须等到亮才能行船,因此还是不巧被附近的巡逻的两艘哨船发现。加上向北离开郁州岛的方向是逆风,所以跑不过划桨战船,最终被追上。要不是遇到了霜降号,他们多半就被俘虏了。

当然,此时的魏万程是想不到这么多道道的,他只是终于见到了一个传中的历史名人,激动不能自已罢了。

最后,他还是强忍装出来的冲动,朝李庭芝深深鞠了个躬,道:“拜见李参议。在下东海魏万程,久闻参议大名,如今得见,实乃在下三生有幸。”

“义士快请起。”李庭芝上前将魏万程扶了起来,心中略微有些得意,没想到自己的名头已经传播到那么远了。

随后,他打量了一下魏万程等饶衣着和头顶上的海翼帆,拉着他的手问道:“东海?魏君不像是本地人……那么,你的可是大闹密州的东海商社?”

李庭芝在实际上负责两淮防务,对周边动向很是敏感,东海商社占据胶州这种大事,关系到李璮后院的稳定,自然瞒不过他的耳目。按照宋朝的行政区域划分,此时的胶州一带都隶属于密州,这是个政治正确的称呼。

魏万程一愣,他也没想到他们的名号已经传到李庭芝那里去了,惊喜地回答道:“正是!”

李庭芝面露喜色,道:“果然如此,早就听到义士们的壮举,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魏君,可否给鄙人讲述一下贵方起事的来龙去脉?”

魏万程看到李庭芝的表情,感觉上掉了大运。

之前他们商务部探讨外交政策的时候,也曾想过向南宋寻求帮助,但一来不知从何种渠道入手,二来不知道南宋会是个什么反应,所以没有实校现在不就正是最好的机会了吗?

于是他添油加醋,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了一遍。道“当初”他们的先人出海避难,海外漂泊数百年后习俗有所转变,后心向华夏正朔,又返回故土,兢兢业业老实种田,结果引来了姜家的觊觎,最后不得不举旗反抗云云。

李庭芝一边听着一边感叹,等他完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船舷上的火炮旁边,摸了摸炮身,道:“如此来,这种火器也是诸位的先祖与海外夷人对抗时所创制的?唔,以精铁铸成长管,将火药之力拘束往一处,再把这些弹丸击出……可怖!”

魏万程还没怎么反应过来,旁边的王广金倒是心里咯噔一跳,怎么就忘了这茬?

这李庭芝为何如此牛叉,一眼就看出了火炮的原理?现在他都看到了,我们该怎么办,难不成要灭口?

还没等他做出反应,李庭芝又走到了一个炮手旁边,拿起一颗实心弹,对着炮手问道:“这便是此物所用的炮石吧,是铁的?对了,这门火器叫什么名字?”

这个炮手招募自即墨乡村,之前见过的最大的领导就是商社的东家们,连程知县都不认识,如今一下子就见到了传中的大官,气都喘不顺了,下意识地回答道:“回回回相相公,这是……火炮!”

李庭芝点点头:“火炮?嗯,火攻之炮,恰如其名。”

“炮”这个字出现的比火炮更早,原先指的是抛石机。

王广金见他知道得越来越多,有些急了,过来踩了魏万程一脚。魏万程急中生智道:“李参议,海上风大,不如咱们去舱中谈话吧!”

李庭芝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知道他们的心思,没跟他往舱里去,但也离开炮位不再看了。

他斟酌了一会儿,又看向魏万程,微微一笑,道:“诸位义士反抗蒙鞑暴政,勇气可嘉,不过若是孤军奋战,困守一地,又能坚守多久呢?我有一策,或可帮助诸位。”

魏万程感觉正戏来了,立刻恭谨地请教道:“还请指教!”

李庭芝向南一拱手,道:“诸君不若归于我大宋旗下,不但可得到朝廷支援,还可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也圆了诸位回归中土的本愿,如何?”

魏万程闻言大喜,这不是上掉馅饼吗?连忙道:“其实我们早有联络朝廷的想法,但苦于无门路,又不知道朝廷是如何看待我等弃民的,听当年李……”

李庭芝知道他的是当年李全的事,连忙挥挥手道:“当年奸相擅权,才让义士寒心,但如今众正盈朝,自然不会亏待了诸位。”

“那不知这流程该如何走呢?”魏万程赶紧顺杆往上爬。

虽这用语有些奇怪,不过李庭芝还是听明白了,他先算了算日子,然后反问道:“不知诸位义士是谁在主事?如此大事,魏君是否当回去商议一番?”

魏万程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没把自家的组织架构出来,以免吓着他,只是含糊地道:“应当的,定然要回去议事再决定。”

李庭芝道:“既然如此,我便修书一封,你且带回去。我要处置淮南防务,暂且脱不开身,不过贾使相近期要回行在复命,你们遣使直接去行在,持书去城南中和坊贾府求见,使相自然会给你们安排妥当。”

听见这个称呼,魏万程心中又是一动。姓贾的?联系李庭芝的背景,难道是贾似道?这可更牛了,虽名声有些臭,但毕竟也是一大历史名人啊!

实际上他猜的没错,“贾使相”自然指的是贾似道。他现在是枢密使,尊称为使相。“行在”指的是临安,理论上南宋目前的首都仍然是开封,临安只是行在。但他思考了一会儿,又察觉到了什么不对,这事太顺利了,莫不会有诈吧?

于是魏万程又试探着问道:“我们直接去临安就行了吗?不用先去庆元府报备?”

“不用,不用。嗯,我再给你一个令牌,直接前往临安府,若遇水军查探,只要出示令牌即可。途中不要大张旗鼓,只当寻常商旅一般,去北土门外运河码头停了,径直去贾府投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