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524章 谁知女儿心?王昌龄!

第524章 谁知女儿心?王昌龄!

推荐阅读:

你这诗也太令人“想入非非”了吧?

什么“江山一番云雨”啊,什么“探龙王洞”啊,什么“收碧莲”啊,总让我们想到很多别的东西。

听陈郎君的诗,真是“涨姿势”啊!

第五题我们建议写“老汉推车”!

倒是思想境界更高、脱离低级趣味的窦明不以为怪,点点头道:“这就是你这一场交出的诗作,写一首心路历程的五古——我仍然以‘七绝’对之,有道是……”

陈成狂汗了一下,您也太认真了吧!我这首“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一听就是打油诗是吧!

你要跟我“这首诗”来比,那可太赖皮了!

见陈成的着急的样子,窦明再次大笑:“我逗你玩呢!莫要慌!”

你都说了“如今第五题,小陈好发愁”了,我自然会多给时间让你拟定的。

“不!”陈成否定道:“因为想题目很费神,所以还是由大诗师代劳吧!”

“我出啊?”

陈成把出题权又交还给了窦明,这让七少有点惊讶,尤其是周小三,他在陈成的草稿中已经发现了陈成把窦明当假想敌时,根据前四题所拟定的几种题目,无非都是吟赏岭南景致的一些诗。

当然啰,虽然陈成提前有准备,但以周小三的眼光看来,写得都很烂,完全不可能是窦师兄的对手。

不过陈成既然能把出题权还给大家尊敬的窦师兄,表明陈某人没有要“埋伏”窦师兄一把,始安七少还是比较满意的。“半个时辰不跟他玩”,还是起到了作用啊!

要不然他肯定已经无耻地拿出自己的宿稿来了!

“要我来出题嘛……”窦明沉吟着,忽然看了一眼身后的仙姑寨,微微笑道:“咱二人各做一首‘闺怨诗’,何如?”

扑通!

陈成脚下一软,险些从竹筏上一头栽倒进河里!

大哥!

画风不对!

画风不对啊!

窦大诗师的习惯,不都是吟诵自然风物,清风明月嘛!

怎么突然转到“风月”上来了!

窦明对于自己这一出人意表的出题选择也很满意,笑道:“陈郎人事未知,是写不了么?”

“写得!”陈成应道。

写“闺怨”就写“闺怨”啊!who怕who!

闺怨诗是中国诗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一个感情细腻,多愁善感的女人,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很容产生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的情绪,这就很适合用诗来表现啦!

这种诗有女人自己写的,但绝大多数还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毕竟女人识字的不多嘛!

举例来说呢,最早在里就有了,说“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也就是“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乱得像蓬草”。

化妆品老娘一样不缺,可是打扮给谁看呢?嗯?问你呢?李佳琦?

以后的中的很多首啊,再加上梁武帝萧衍同志脍炙人口的“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都是这种“女子发牢骚”优良传统的延续。

但你要说闺怨诗最厉害的,那还要数此时的大唐了。

起码大家第一时间想起来的几首,应该都是唐诗: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当然闺怨诗最出名,还要数王昌龄大叔的这一首: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甚至搞不好就是这首诗,所以这一类题材的诗才会被叫做“闺怨诗”!

这就好像王大叔的、导致“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这一类都叫“宫怨诗”!

虽然一个“闺”一个“宫”,但只是“怨”的场地不一样大,道理基本是相通的。

综上可以发现两点:

一是大家熟知的“闺怨”诗,七言绝句数量很多,甚至是大半比重!

难道七言绝句这种题材特别适合表达发骚,啊不,少女怀春、少妇含愁的情绪吗?

另一方面,就是无论是“闺怨”抑或是“宫怨”诗,王昌龄大叔都是绝对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堪称“妇女之友”!

甚至很有可能,正是因为对他的模仿,才使得闺怨最适合用七绝来写!

窦明既然号称“七绝大诗师”,那怎么能没有一首自己的七绝“闺怨诗”来作为代表作呢?

而陈成作为王昌龄大叔非常看重的子侄,半个传人,又怎能不在“闺怨诗”上有所作为,从而致敬这位总是在过分解读、可却非常了解女性心理的“七绝圣手”呢?

闺怨之战,一触即发!

“诗师九又二分之一段,陈梦见!请赐教!”

“大诗师二段,窦明!愿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