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531章 陈大诗师话里有话!

第531章 陈大诗师话里有话!

推荐阅读:

围一群观众深以为然、不断附和、踌躇满志的样子,陈成心想: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之后,千年不衰,在岭南就更为盛行,的确有其独到的地方!

经过国人本土化之后的佛法,也的确在很多方面很符合国人的为人处世。

路承允这首诗,让陈成不得不想到摇滚歌手许巍依靠佛法从抑郁症中走出来后,变得包容、温暖,写的一首很能表达如弘一法师在内的本土化高僧的佛法思想:

如幻大千,惊鸿一瞥。

一曲终了,悲欣交集。

……

一念净心,花开遍世界。

每临绝境,峰回路又转。

但凭净信,自在出乾坤,

恰似如梦初醒,归途在眼前!

行尽天涯,静默山水间。

倾听晚风,拂柳笛声残。

踏破芒鞋,烟雨任平生——

慧行坚勇,究畅恒无极!

此等境界,佛祖先做到了,然后由他的弟子们不断传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变得通达、超脱!

只不过……

佛法高则高矣,推行佛法对于消弭一个社会的矛盾有好处是不假。

可是不是人人都要做虔诚的佛教徒,致力于成为得道高僧,陈成就持保留看法了!

君不见,南北朝以来,过度佞佛导致的社会危机,因为僧人是不事生产的,寺院又是吞并土地的大头,人人学佛的确是清平社会,可是也会引发连锁反应,一旦有野心家借佛起事,如公元515年冀州沙门法庆聚众造反,非常难搞。

路承允大诗师和许巍都写到“大千”,可是这个词原本出自晋道恒的,他的这篇文章认为东汉初年,佛教刚刚传入,象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外来僧人,生活简朴,国人有出家为僧,最初也多是依靠乞食维持生活。两晋时代,僧徒的生活情况有所变化。

到了南朝、北朝,那就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如此才有三武一宗灭佛!

前有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灭佛,后有唐武宗、周世宗灭佛,三武一宗都不是纯粹地讨厌僧人。

而是再让佛寺无止尽地发展下去,国家就要空心化了。

君不见“南朝四百八十寺”,那些钱都用来巩固国防的话,小陈我何至于丧失“皇族”之尊?

如今,只能“多少楼台烟雨中”了!

当今天子李蛮基于同样的手法,在即位之初对佛寺、僧众的进行压制,只是他的手段比较灵活,不至于像三武一宗那样激烈,而且通过现在这种朝廷拨款修缮各种开元寺的行为,僧众们甚至还挺拥护。

只能说,玄宗能缔造开元天宝盛世,政治智慧还是杠杠的。

小陈我的诗,与路承允大诗师的作品,从立场上就会有所区别。

形式上嘛,只怕区别就会更大!

甚至还会夹杂一点陈某的私货!

路大诗师珠玉在前,在已经获得众人认可的前提下,陈成的大作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但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曰:

一难入危石,乱松青到门。

隔花僧影淡,穿竹鸟声喧。

殿古藏云气,帘高入涨痕。

偶来寻断碣,零落字无存。

众人看着这首诗,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诗好不好嘛……

应该是好的。

因为有得诗,不需要看内容,光是从形式上就能给人美的享受,那自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首好诗。

可是陈成的这首“好诗”,却透露着莫名的怪异。

即便是维权群众就事论事,也觉得……

老哥你这首诗是不是写离题了啊!

诗题是“佛”,自然要像路大诗师一样,称赞佛法的伟大,可是你这首怎么看,都像是一首写景诗啊!

只不过,“景点”可能是放在一座寺庙而已!

别人不让你写景,你就硬要往这上面凑嘛?

路承允的关注度则和众人不同,他的目光锁定在“零落字无存”上面。

字无存?

话里有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