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星明帝国 > 第228章 战后

第228章 战后

推荐阅读:

—由它广播出的“国士无双”灵魂增强脉冲没有任何一个关键衡量参数出现异常,它所使用的通讯模式以及固有频率相比从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这两艘巨舰本身也没有出现任何足以引起注意的损伤,一切的一切都表明,帝国总旗舰在整场战争前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换句话说,任何人对它的认知都是不应该存在变化的。

但是现在,可以确认,不只是自己,恐怕在许多许多,甚至有可能是所有的人的心目中,帝国伟大的总旗舰与至高无上的皇帝,已经变得十分陌生。

“.…..细节问题,我们会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来解决。”维多维尔将注意力稍微集中了一下,统一回应了那些回荡着轻微不安之感的灵魂,“战争结束了,但是恐怕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还不能放松自己。”

“要处理的问题还有很多……”

……

边界是活的。

帝国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疆域,大量的信息奇点被抛入虚空之中,概率顶点被锁定,然后成为为新的创世纪活动注能的原料。现在,帝国进行创世纪的整体行动模式完完全全可以说,就是在播种——播下作为种子的奇点,收获一批又一批作为成果的世界。

如果是这样的模式出现在帝国刚刚开始剧变的那一时间,那么帝国必然会出现异常严重的供给问题——通过设置奇点的部分原初属性,帝国可以控制这些奇点爆发之后所形成的世界的基础模式。但是在这样的行动之后,这些种子最终长成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坚固而乏味的普通世界而已。如果这些世界想要拥有军事利用价值,那么它就必须拥有宇宙基准稳定锚,以及配套的整套资讯星网-重装堡垒星体系。刚刚成熟的世界不可能自发形成这些东西,它们的出现,只能依靠帝国的外源设备介入。

在基础工业设施生产强度不够的情况下,如果素体世界扩张的如此迅速,帝国是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力量来改造它们的——流程不能匹配,体系不能合一必然会导致其中的某一部分出现大量的资源浪费。

但是现在,在几万年的发展之后,帝国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工业基础。经过高度调制的资讯-实体模型转化系统甚至可以在维持指数模式扩张的情况下维持线性生产的增长速度。在抵达哪怕是帝国系统也难以沟通难以统计的某些极端“临界阈值”之前,它们可以无限的扩张下去。而这些资讯-实体模型转化设备将新世界加工成工业世界或者重装堡垒世界之后,新并入的资源又会反哺这个扩张过程。

在战争之后,除了许多需要进行修复的设备以及世界之外,整个帝国周围的虚空环境实际上也经历了一次强度很高的洗礼与扭曲。在许多现象与事实的共同勾勒之中,帝国有知道信息扰动力这样的存在,但是谈到如何理解、量化甚至是控制它们,帝国相关的领域还只是空白。即使是维多维尔,他有把握能够摧毁这些内容,但是他也不敢保证自己可以精确理解与操控这些内容,甚至他都不敢保证,现在再将信息扰动力这个概念拿过来,这个凭空出现的生造词到底是不是星明文字与意义圈所能拼凑出的那个意思。

但是至少到现在,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还没有被推翻——越大越多的存在,就越能造成强度更高的影响力。

如果这一条公理并没有被推翻的话,那么只要帝国建造更多的世界,生产更多的舰队,进行更多的巡航与广播探测活动,那么帝国的影响力应该就能覆盖Σ决战旗舰功能枝带来的影响吧……

……

在宇宙中,紫与金,奥术与晶能这两种无论是从存在表征特性,还是从赋值操控体系来看都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有些“对立”的超凡资讯几乎是以对半的方式存在于被缓缓“点亮”的资讯星网中。超凡资讯那无限的传递速度改变了整片均匀而稀疏的星空原本拥有的纵深之感。离散的世界线被宇宙基准稳定锚的强大演算能力镇压,最高权重世界线变得高耸而稳定,世界的实际应用层变得坚固而统一,空间秩与时间秩也会被彻底锁死,不再接受非帝国允许的任何变化。而世界的基础协议层,则更是随着早已被改写加固的世界之心而变得坚不可摧。

围绕数以千万亿计算的、经由存在替换与资讯坍缩而得来的资讯恒星运转的存在,则是更多的重装堡垒行星。在世界完成冷却,基础宏观结构开始形成之后,这些大小几乎统一的行星的原生体就开始按照从奇点爆发那一刻便已经注定的太初轨道围绕着自己的母星运转。

在资讯构造模块介入之后,基于晶能而运作的超凡材料将会像纳米吞噬虫吞噬消解机械设备那样,一点点啃噬掉星球原本的材料并用晶能材料完成准确度百分之百的代替——在整个世界之中,这个行动同恒星异质化一样,最开始会很慢,但是指数模型很快就会展现它应有的力量。站立在宇宙的边缘注视此景,得到的反馈将会是如同晨昏线一般扫过并点亮整个宇宙的金色浪潮。

这些行星本身会成为整个世界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固定于“极地”的永固型真理符文阵列与奥术场广播水晶以及处于赤道位置的晶能共振脉冲波发射阵列可以用来加固资讯星网,而这些行星本身也可以承载武器。在每一颗行星与它们所围绕的恒星的拉格朗日圈,都还会有一圈高强度的轨道武器被同步建造……在帝国向外无限延展的边界之中,每一个具有实际形体的光点内部都会呈现出这样的景象。

而这些世界之中,会有一部分在以后被赋予更加重要的权重,变得更加重要而坚固——它们会被用来承载世界线存储库,或者虚空锻炉。这两样设备的资讯总度与资讯集度相比而言都可以说大的有些出奇,即使是现在的帝国,也没有能力直接以近乎复制的方式大规模生产它们。

而这些现在被大量生产的造物,也丝毫不用担心它们会出现“过期”问题——在很早之前,文明的军事指挥官们就考虑到了设备与载具的更新换代问题,模块化与标准化的基础概念与有关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几乎与整个文明一样漫长。而在资讯造物体系重新普及之后,备用的后门升级系统也一直在同步完善。只要帝国高层确认某一型号的设备需要升级,那么它们立刻就能将需要更新的部分打包下载下来,就像为软件打补丁一样。下到护盾维护机器人,上到星启堡垒,它们都具有同样的功能。

严酷的环境总能催动变化的发生。现在,这些变化正在横扫整个帝国,在行动之中,帝国曾经被断裂带划出的巨大伤口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愈合,在长久的高强度战争之中破碎而腐败,遍布无数漏洞与错误的帝国疆域被很快便填充修复,整个帝国“繁荣”的速度比战争之前更是快了不止一点半点。

这便是“底蕴”的力量。

一种既可以令人振奋,也可以令人无比恐惧的力量。

(由于作家的话看起来并不稳定,因此我把这一部分写在这里。很感谢各位能够看到这条消息的读者朋友们。

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留下您对此书的看法,指出书中的各类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每一条反馈,并做出对应的改动。

再次感谢每一位能看到这条消息的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