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星明帝国 > 第231章 前进,记忆,需求,创世之芒

第231章 前进,记忆,需求,创世之芒

推荐阅读:

中发挥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而在相对主要的问题之外,帝国的每一个天区还有一些长久以来积攒下的“特殊问题”以及一些彼此之间有价值交流的情报正在等待处理。目前而言,除了少数几个功能性天区,其他天区中都存在着相对而言特殊的资源。在漫长的时间之中,许多问题已经逐渐被攻克,经验已经开始初步成型,那些特殊频率的变种超凡资讯已经不再只能被灵魂完美承载——特殊的反应炉与完全配套的设备已经渐渐普及开来。而这些设备与战士们本身,便是天区之间求同存异中“异”的主要来源。而帝国相信,如果这些“异”能够彼此之间充分交流,充分将不同的、走得更远的领域融合到一起,那么帝国应该就有可能取得比现有的水平更高更深刻的进展……

到了这个地步,许多事情已经可以让整个帝国本身自行研究自行发展了。许多事情帝国内部的各个分区可以自己去处理自己去完善,这只是开始而已——七千年对于帝国而言并不能算漫长,但是仅仅这样,问题就已经如此之多,而且现在的一切,还只是一个大致的趋势。当整个系统开始按照现实需求进行调整后,随着做法与眼神的不断细化,这些问题肯定还会产生更多的衍生细节问题……

“完善的过程,应该说就是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吧……或许我们应该注意,我们应该确定更加清晰的目标并做好思想准备。”

在帝国存在性网络之中,类似的话语就像群星一般明灭。

……

“第二次叙事层破坏尝试试验完成……检测到周围信息体模糊补偿修正迹象。敦促所有天区试验参与者必须详细记录自身的一切感受,并进行详实的汇总确认。”

空旷的世界残骸中,紫色与白金色的天极轴巨柱正在缓缓消散。

“星阵之终”给予维多维尔的第一感觉是利用映射镜像操控并撕毁选定目标自身的一切存在性。而“神圣意志”这个代号本身就能体现出该系统的功能是什么——践行行使者自身的意志,将虚幻的意志目标化作现实。

只要使用者的眼界足够高,这两套从无尽跃升动力源中汲取力量的庞大系统都有能力将信息体本身与信息体所拥有的叙事层结构化作“攻击目标”。

在整个试验场缓慢崩塌的同时,接受命令参与试验的帝国士兵的“眼神”与灵魂感知正在渐渐恢复清明。

“试验成果已经汇总完成,检测到多次信息关联体系性改变。”布设在试验场多条空间秩中的,具有不同视角与不同存在权重的观察设施在充分分析、精炼结果之后,结果被汇总起来,并在存在性网络之中被公布给了整个帝国决策层。战士与研究者的力量从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汇聚起来,思想与成果被淬炼成为闪耀的结晶,这些结晶属于整个帝国。

“模糊记忆篡改现象权重较低,遗忘权重处于最高位置,多种发展线路均有不同种类的表现方式……”

“外部观察者整体系统发现资讯破坏链式反应表征……该反应似乎与被摧毁叙事层的信息体所拥有的泛存在性平权。目前还不知道这一过程是否需要进行绝对细节的全面标记。但可以确认,多重叙事层破碎的过程中,支持破坏延展的基础结构,便是信息体自身拥有的存在性网络……”

“存在一词能囊括的范围,恐怕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要广阔的多……”

“进一步细化叙事层崩解对应于所有个体的具体表现,以及根据存在性滤镜中观察到的某些“具体现象”,可以确认叙事层保全计划可行,有关设备将会由各天区分摊研究,如果我们能细化一个人对于其他人的记忆,那么理论上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保全整个帝国的记忆节点。现实的资讯强度不足以支持这样的做法,在模型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强行压缩资讯集度极有可能使得信息体成为“资讯黑洞”……但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域性保全组划定。在计划成功之后,帝国中的大量硬伤亡将重新转化为软伤亡,有关细节与实施可能需要再行论证……”

帝国存在性网络之中的信息交互将整张大网连接起来,而处于网络最中央的维多维尔绝大部分时候处于旁听状态,而在必要的时候,他也会尽可能给予更加有效的建议——他的状态相对于整个帝国网络而言也并非绝对超然绝对正常,在认知极限的影响之下,他很多时候能看见、能理解许多还没有被帝国纳入体系的现象,但是那些内容中有许多部分就连自己也不一定能理解,或者说无法与现有的、已经被掌握的知识连接起来……

网络外围的信息交互强度正在缓慢升高,而维多维尔则在解决问题之余陷入了思考——只要帝国的解决方案足够成熟具体,技术极致推演模块就还有可以利用的余地,对于装备列装的效率与更新换代问题,他是不担心的。技术极致推演模块早就已经过了解答问题的阶段,如果现在想要从它们那里求得解答,就必须拥有足够全面足够详细的“前置问题”,而要想将这些问题与模糊解法都罗列出来,其所需要的思考强度也不必直接解决问题低多少。

他所想的,是叙事层与存在、与历史结构之间的部分关系。

理论上,与时间有关的一切概念应该都不会直接影响到虚空本身。过去、现在与未来这些概念的生效范围,应该说都是“秩序”这一范畴。

轰塌一个存在的叙事结构,如果真的做到彻底的话,相当于彻底抹去这个存在以及与他有关的一切影响。而“影响”这一泛概念存在要想出现,那么在秩序事件主轴上就必然存在某种先后关系。而如果有“先”有“后”,那么先后概念就能对应一系列存在状态不同的趋势运作状态,时间,历史,现在,未来等人们用于理解秩序的概念也就可以成立了。

而如果利用后来直接摧毁先,这就直接意味着,未来可以对过去造成影响。

一个文明通过时间来淡化一些对过往的记忆,与过往的记忆被直接摧毁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事情:

假定有文明处于某一种发展状态,而在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有许多科学家通过各种手段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这些研究不断被后人总结并进一步推广,并最终由某一位,或者某几位学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彻底的突破。而这些科学家带来的影响又不断被后人学习、总结、记忆、归纳,并最终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说在未来的时间中,有关于这些科学家的记忆被淡忘掉,甚至被历史记载抹掉的话,这几乎不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甚至那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如果说在研究取得突破之前,将那些最终取得突破的科学家抹去,那么这样的做法或许会拖慢文明的前沿研究进展,但是除非将这个文明的大半个科学体系全部抹去,否则文明的成果最多也就只会推迟出现,而不会被抹消——除非抹去理论发芽生长的沃土,否则进步将必然萌芽。

击毁叙事层的做法,相当于从未来将这些科学家杀死在过去。

在已经注定的过去中,这位科学家已经总结出了一系列理论,而这些理论成果更是成为了文明知识体系大厦中的一系列关键部分,许多后来更加伟大更加高耸的理论都是建立在基石上的——前提是这一切已经成为历史,已经注定。那么,如果在这个时候,彻底击碎这块基石,并将与这块基石连带的一切全部从知识大厦中抽走,那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拥有足够强的自洽体系,或许还未倒塌的旁支能够变异、模糊并继续支持大厦的运作。但是如果自洽程度不够高,在历史关键元素确实之后,文明中的许多存在因为缺失而不能解释自身的话,等待它们的,恐怕将会是自身的悖论化,那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