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一团和气见深情 > 第二百五十三回 边关行

第二百五十三回边关行

朱永赴任延绥守榆林关从京城带了不少人增援王越,王越这两年一直在延绥,这上半年刚领军回京,走到半路上,结果前方又告急阿罗来攻,得了个擅离职守的罪名,最后来了个戴罪立功还是给打发回了延绥,好在大败敌军,这回还升了右副都御史。只不过阿罗的人马不时骚扰那一带,如今看来这阿罗不除,他也没机会回来。

这一带其实经常受到鞑靼瓦剌各部骚扰,明军一直守得很艰苦。黄沙漫漫,一路人已经走了多天了,虽有军队随行保护,但是这里的环境比大同差多了,整片的戈壁出现在大家眼里。

汪直第一次到这种地方来,他还是个少年,应该说就是个孩子,大太监身边带着几个服侍的人那也是平常事。而他们身边少不了有锦衣卫的人,锦衣卫历来低调,朱永是抚宁候,又掌管过神机营,对锦衣卫的事是了解的,随行的是何人,他当然看得请清楚楚,那监军太监只不过是按规矩的摆设,真正来监军的恐怕是锦衣卫的人了。皇上最信任的人。这东厂如今早被架空了。东厂掌印太监当然是比不上如今的锦衣卫。

朱骥倒是打着哈哈:“这行军打仗,我们都不懂……只是奉厂公的命令保护两位监军大人的。”

“朱大人,这一点都不好玩……”汪直说道,他看了下贞儿,贞儿似乎累了,她的嘴很干,懒得说话,只是抬头看了看远处。

“侯爷……”汪直叫道:“这里都不长庄稼,要来有什么用?”

“这地方有了泉眼,就可以种庄稼了……那些蒙古人不种田地,只会放牧,只会来抢我们的粮食……再说了这里一直是我们汉人的家园……没有让他们抢的理由呀。”朱永说道,他看了看朱骥笑道:“这是你的徒儿?”

朱骥说道:“我这几年哪有这个心思,这是万兄弟的弟子。”

“万指挥使的高徒呀,怪不得了……”抚宁候朱永从心里不知为什么就厌恶那个万指挥使,他是权臣,皇帝信得过的人,掌管被镇抚司多年,都说此人行迹诡秘,办事不正大光明,这个阴阳怪气的太监怎么配有这般机灵的弟子。既然是他的弟子,自己也不想搭理了。

倒是朱骥说道:“汪直,我与侯爷看法不一样,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百姓给朝廷交税粮,朝廷自然有义务帮他们驱赶强盗,保护他们。那些强人自己不生产,却要想要我们的东西……那就是贼,是贼官兵就要抓。”

“朱大人,那么如果他们在这里种田,向大明交税,可以吗。”汪直问道,这倒把朱骥难倒了。

“大明不拒绝安分守己的百姓,不管他原本是什么人,就像你那曹朵儿曹大哥,祖上是蒙古人,按理说他并不姓曹。”万贞儿说道,“宫里的服侍的人有不少来于外藩,只要都觉得自己是大明的百姓,在大明为官的也不少呀……我们只是要平定那些扰民的贼人……”

朱永转过头来微微一笑,这被贞儿瞧在了眼里,他就是个带兵打仗的料,果然没有那么多隐藏,看来也是个性情中人,这一路奔来,这微笑实在是难得。

倒是朱骥连忙把身上的水囊递给了贞儿:“小子,只顾着玩了,连你师傅口渴都不知道。”

“别怪汪直了,是我故意不喝水的……一路上不方便。”

“那倒是……”朱骥收回了水囊,“只不过你不要硬扛,身体最重要。否则我无法向皇上交代。”

“朱兄你话又多了,为何如今朱兄与往日不一样了?”

“那还不是你与往日不一样了……”朱骥叹了口气,“好歹你如今是皇上的人,其实这样危险的地方,你就不该来。”

“朱大人,你可别忘了我是干什么的,又不是没见过世面……”

一阵安静后,汪直突然大叫道:“有树木了……前面应该有城池了……”

“我还听到了马蹄声……还有嘶叫的马的声音……”朱永说道,“我们快到了……”

前面旌旗飘扬……果然不一样……

贞儿的脸上有了笑容,她不明白为何会如此,在京城的时候,就算去了苏三娘的店里也不见得能多开心,而这里的风沙大,刮在脸上却一点感觉不到难受。

“我们能打胜仗,让瓦剌人也好鞑靼人也好都不敢来骚扰百姓就好。”朱永似乎很开心,“男儿就应当战死在沙场。天下要是没有我们这些铁血男儿郎,我们的妇孺将被那帮蛮子奴役。如今我们大明是天下归心,这岂是公公们能做到的?想当年王振唆使先帝出关……只会误事……”

两名监军太监正站在他的身后,面有不悦的表情,这让汪直看得请清楚楚,在宫里,机灵的小太监们最会的就是看主子和师傅的脸色,这抚宁侯爷说话的确是不把关,好在其他人并不是太监。贞儿见他们这个模样倒先不高兴了:“你们两人死脸摆给谁看,侯爷只是性情中人。他说的也没错。”

“万指挥使,您可别忘了您也是同道中人。”监军太监之一的傅公公说道。

“你胡说,我师傅和你们不一样……”汪直插嘴道。

“汪直,没规矩了,这两位可都是常年在各衙门办事的,不像你一样是伺候人的。”贞儿说道,“要是没点能耐,他们就不会来此监军,他们也是立功过的人。”

这分明是各打五十大板,朱骥忍不住笑了:“万指挥使的确会处事,只不过口碑好不了了。”

贞儿说道:“我这人就是直脾气,不像朱兄会做人,他们不满意我,我也不媳他们。”

“不媳别人说的人来了,”朱骥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躲开话题,“我们这位王越大人,文职带兵打仗,胜仗连连,却总被人参,果然是参军,他的脾气应该和您的相投了。”

贞儿看到远处滚滚尘土,一队人马正出城迎接呢,为首的人尚看不清,却是文官打扮。锦衣卫的飞鱼服也是扎眼的,只不过其中并无人穿蟒服,做为两位监军的侍从,这次都是低调的,汪直偏偏是小太监打扮,他看了身上的衣服突然说道:“师傅,我明日也要换装,这太监衣服实在不好看。”

“小子,这身衣服怎么不好了,它代表你是皇上的人。”傅公公说道,“这回你可还是我的随身小太监,不是锦衣卫,那锦衣卫的衣服是人人可穿的,那要经过筛选才行。你瞧瞧王大人不是也是一身文官服吗?什么人穿什么衣可是有讲究的。”

“傅公公说得极是。”贞儿说道,“等你有能耐了再说。”。

汪直憋了憋嘴:“你们还是把我当外人看。”

朱骥轻声说道,“你师傅也不是那样过来的?何况你的机会比他更多……他连个男人都不是,这上沙场的机会都没有,你小子可要保护好她,否则我们都会掉脑袋的,那时候就不合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