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导演时代 > 第115章 反超《集结号》,登顶日冠!(万更求订阅!)

坦白来,李谦还是很认同马刚的才华的。

就他以往的作品总体质量,以及他在电影行业中的奋斗历程来,值得尊敬。

早年做场记、剧务,不好听的就是打杂的,加上懂美术,能给美工打下手,慢慢的从美工这个职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视圈。

正如他最拿手的人物贺岁片一样,那些角色在逆境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为难和嘲讽,就是为了有权势者赐予的一点空间,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他拍那些来自平民的辛酸特别动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拍的是他自己。

在马刚03年一本自传里,写过一段往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疯狂拍马屁:

“您是谁啊,您是站桉门城楼上,看看京城这边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

这种谄媚的话像极羚视剧里大反派的狗腿子,听着都有些肉麻,甚至可能觉得他下作,为了拍电影如赐三下四,丧失人格。

马刚几乎具备一个成功者所有必须具备的东西,眼光嗅觉也是远超常人。

当年和王硕走得近,但是作为痞子作家,他的书里除了耍贫嘴、打架斗殴、大吃大喝,谈谈恋爱、就没别的正事了。

95年他们一起创办的好梦电影公司好几部电影被毙了,理由是剧本对于挑逗、追逐、强尖女性津津乐道,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

嗅出了上面对王硕的忌讳,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慢慢与王硕疏远。

不过后来还是当面和王硕陪酒道歉。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

连叶经他“用时候朝前,不用时候朝后”,这么粗俗的比喻,堪比当面扇耳光,已经功成名就的马刚还是端酒赔罪了。

不过正是这些年的遭遇,马刚的气积累下来已经不比他的才华少多少了。

去年他曾经的好哥们叶经拍了一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里面那个叫马裤子的角色,就是和用来嘲讽马刚的,而且演员还和年轻时的马刚有些神似。

从去年开始后,马刚也就多了个马裤子的外号。

都已经混成国内顶尖导演了,还要被以前看不起自己的那些人嘲讽,而这些人混的远不如自己,可想而知马刚心里的怨气有多深了。

物极必反,人也是一样,的就是马刚。

谁不是从一腔热血过来的,谁年轻时不是充满了理想和报复,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都变了。

想起马刚的经历,李谦甚至都有点害怕自己以后也会变成这样的人。

不是有句老话嘛,我们最终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人。

察觉到李谦情绪突然有些不太好,佟莉雅挽起他的胳膊,轻声问道,“李谦,你怎么了,票房不是一比一高吗?”

“没事。”

李谦摇摇头,笑道,“跑了几,有点累了,发了会呆。”

“是不是还在想马刚的事啊,他这两也没什么动静,应该没事了吧。”

“我也没有怕过他,就算他想干什么也无所谓。”

李谦笑笑,“虽然他是大导演,但是拿我又没办法,我不像其他人,在影视圈没有什么人脉、关系,所以做事不用去妥协、顾忌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我的电影能赚钱,谁也拿我没办法。”

短短半年,李谦的行为可以有点肆无忌惮了。

不管是对谁,就算对王晶花这样的第一经纪人、民营影视公司巨头华阳传媒、对马刚这样的顶级导演,李谦都是怎么高兴怎么做,从不去管他们的想法。

除了有脑海里不计其数的影视剧为依仗,不会担心自己会失败之外。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切才半年时间,不像其他演员、导演,从入行到有名气,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一片成名的,身边也都有方方面面的关系,他们做事都要再三考虑。

李谦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片子会不会成功,其他任何事,都完全凭心情去做,怎么高兴怎么来,没有什么人脉、关系能够束缚住自己。

那以后就算未来自己变了,也不可能变得像现在的马刚一样,到处找存在感,寻求认同。

不过,未来还远着呢,现在过的舒服才是真的。

李谦把对马刚的感慨丢到脑后去,虽然很佩服他,不过现在的马刚真的很让人讨厌,哪怕这两假日他也没再在媒体面前什么了。

相安无事,就剩下媒体在那炒作了。

不过也确实帮了李谦的忙,《生死频率》的热度也一比一高了。

元旦三节日过了,票房依然是《集结号》遥遥领先,三拿到2300万,加上31号星期一的,第三个星期依然拿到3050万的超高票房。

接下来还有周末三,相比上周的7000万,这个走势依然无比稳健,对得起现在的口碑和马刚的名气。

《投名状》三拿到720万,加上31号的160万,四只拿到880万,相比上周的4000万,可以是断崖式的跌幅了。

题材不好,情节沉重,主演都死光了,也上映了23,盗版都出来了。

一部已经只剩勉强捞点票房了,另一部也上映了半个月,《生死频率》成为了一月份的最大赢家。

三假日,《生死频率》的排片也已经涨到了30%,票房分别拿到580万、660万、650万,三一共收获1980万,这一周四总票房2340万。

上映五总票房高达2700万。

现在,《生死频率》的热度已经超过了濒临下画的《投名状》,甚至比《集结号》也差的不是很多。

大卖已经是必然的了,不断有媒体报道电影的票房信息,影评人对于这部电影多数也是大加赞誉。

而且随着电影的持续热映,观众们对于电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就网上的情况来看,《生死频率》已经真正开始有了大热电影的声势。

李谦和演员们也没闲着,1月4号,元旦节结束,张翰宇也从《集结号》剧组回来归位了,剧组算是难得都凑齐了人数。

不过也都没提马刚和李谦之间的事,大家就当没发生过一样。

这就是人脉、关系广的坏处了,到处都是朋友,也到处都是朋友的的对手,话做事都有顾忌。

要不然这时候李谦能和她们调侃一下马刚,但是张翰宇那就要尴尬了。

索性大家都当没这回事,该宣传该宣传,该吃饭吃饭,该吹牛聊就聊,各论各的。

这三里,李谦和马刚不管媒体怎么刺激,反正就是也不什么,渐渐地记者们也放弃了,李谦也可以清净一下了。

之后的三周末,《生死频率》的排片依然在稳定增加,也放映了好几了,渐渐地也顶替了《投名状》,有了不输于一般大片的热度。

4、5、6号三里,《生死频率》拿下1710万票房,单周票房高达4050万,总票房4410万!

八破四千万,对于一部制作成本七百万的电影来,不管用大卖、大爆还是什么词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

《集结号》周末三拿到2100万票房,第三周一共拿到5150万,相比上周的7000万,跌幅只有27%,堪称逆。

而《投名状》,这一周只拿到1460万。

那贺岁档就明朗了,基本上可以提前宣布,《集结号》成为20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