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老夫少年狂 > 第425章 不忘初心

第425章 不忘初心

推荐阅读:

尽管何振东已经报完到了,但他依然像黏黏胶似地紧跟着本海排队。

幸亏后面的人知道是什么情况,否则早就不满意他的插队了。

“没事你就回宿舍去呗?”本海可没觉得有人陪伴就是幸福,何振东没完没聊话语让他觉得有些聒噪。

“反正我也没事。”何振东完全听不出本海的不耐烦。

本海也只得耐着性子听他翻来覆去滔滔不绝地感叹鲁阳的繁华和阳口大市场的热闹。

“喜欢鲁阳?”本海无奈地和他搭着话。

“当然喜欢,大城市啊,哪是咱们鲁梁县城能比的?”何振东眼睛里满是羡慕,口水也快要流出来了。

“那你就考鲁阳大学吧,如果考上了,至少要呆四年呢,如果能在那里找工作,就可以呆一辈子了。”反正这家伙一直在身边叽叽喳喳,既然摆脱不了,本海也就没话找话了。

“我能行吗?”何振东不自信地问。

“当然能行,只要你好好学习,肯定能行的。”本海鼓励道,反正还有两年半才高考呢,现在什么都无所谓,为什么不两句好听的让这家伙高兴高兴呢。

“那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何振东握紧拳头,向本海表着决心。

“好好学习可不是就可以的,你得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不浪费点点滴滴的时间碎片,积少成多。”

起学习方法,本海毫不脸红地侃侃而谈,别管是自己总结的,还是道听途的,反正听起来有些道理的,他就敢出来勉励别人。

学习好就有胡的资本,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已经是第一了,你也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真的用这些方法了。

“笨鸟先飞!”本海笑眯眯地盯着何振东,“勤能补拙这个道理,什么时候都是正确的。”

何振东怎么能听不出本海在拐弯抹角地骂他笨呢,但是他并不生气,反而觉得本海没有拿自己当外人。

更重要的是,他从中听出了本海对自己的殷切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考上鲁阳大学呢。

“时间碎片,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何振东喃喃自语,像是突然顿悟一般,眼睛里突然冒出了精光,“我先回去学习了!”

这弯拐得太急了,本海竟没能理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没等他再见呢,何振东已经一溜烟跑得没了踪影。

终于轮到本海报到了,他打开学生证的注册页递给了那个挽着发髻的女老师。这个女老师本来很年轻,但是她头顶圆圆的发髻却让她的形象像个中年妇女。

“你就是本海?”女老师仔细打量着他。

自己这么出名了吗?本海惊诧地看着她,确信自己和这个老师并不熟悉,甚至可以对她没有任何印象。

“老师,我是本海。”本海礼貌地回答道,也许因为自己考邻一名而闻名全校了吧。

啪嗒,女老师狠狠地在本海的学生证上盖上了一个的红章,将学生证递还给本海,“我和陈雁飞是好朋友。”

本海愣了一下,继而恍然大悟。但还没等他句什么,后面的学生便将学生证递给了老师。

本海只得歉意地笑笑,没再什么。他能想象得到,无非是陈雁飞自己在音乐方面很有才华。

可那又能怎样呢?本海已经断了想要用写歌来博前途的想法,那毕竟不是自己真正的才能。

作为一个高中生,以后还是好好地学习吧。就像何振东那样,在初中复习那么多年,就为了读高中考大学。

而自己,重生而来,首先做的也是拒绝考中专,来鲁梁一中读高中,不也是为了考大学么。

如此来,自己和何振东也没什么区别,他只是多读了三年初中,而自己却倒退了三十年来读高郑

一心一意读高中,最终还不是为了考大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考大学就是自己的使命吧!

那么考什么大学好呢?鲁阳大学挺不错,是省内最好的大学,在全国排名也非常靠前。

但是,在老百姓心中,全国最好的两所大学却是京城的华京大学和北青大学,如果能挤进其中一所,都会是非常轰动的事情,鲁梁县好几年才能考上一个呢。

即使是重生的,本海也没有自信能考上。

不过,现在才是高一下学期,如果将这两个学校作为努力的目标,应该能激发起自己的斗志来吧。

对,就这样了,努力考近这两所大学中的一所!

明确了目标,本海的心就坚定起来,连走路都开始虎虎生风了。

作为曾经的成年人,比起这些真正的高中生来,本海的心智成熟了不止两倍,一旦开始学习起来,就做到了心无旁骛。

胖乎乎的右侧同桌彭秋生很是不解,“你的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了,为啥还这么勤奋呢?”

“人外有人,外有!”本海淡淡地回了一句。

“本海啊,你是我的榜样。”巧玲珑的左侧邻桌林晓涵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起努力吧!”本海左右手同挥。

有付出就有回报,在接下来的几个学期里,本海次次考第一,从来没有失利过,而且每次都远超第二名二三十分。如果能一直保持如此状态,那么考华京大学或北青大学就像囊中取物了。

而全校第二名,时常是在彭秋秋和林晓涵之间产生。

本海常常感叹,如果自己不是重生而来的,即使再努力也不会有这么好的成绩,那么鲁梁一中的学霸就只能是这两个女孩子了。

这两个女孩子是实打实的聪明和勤奋啊,她们考不出好成绩才叫怪事。

而白宇博,本就勤奋踏实,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着名列前茅。甚至彭秋生这个胖子,学习成绩也慢慢撵到了中等水平。

至于丁晓燕,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好,到了高三,基本稳定在班级前五名,这个成绩,考个比较好的本科没有任何问题。

本海已经开始给丁晓燕灌输一定要考京城大学的理念,那里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大家一起考到京城去多好。

他口中的大家,当然也包括了彭秋秋,白宇博,以及林晓涵、彭秋生等等。

“一言为定!”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几个人站在学校旁边的山顶上,做出了相聚京城的约定。

而青青丽人服装店,在李文彬、本冬梅和严青霞的精心打理下,也经营得有声有色,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殷实起来。

唯一让人遗憾的是,本冬梅恪守着亲人去世后三年内不婚嫁的习俗不动摇。无论李文彬怎么央求,本海怎么劝,她都没有答应和李文彬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