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宋胆 > 第34章 奇布查商旅

赵维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所以从人道的角度来说,到底是殖民美洲,还是教化美洲之个问题上,他基本没有选择负担。

什么特么乱七八糟的?听话就好好相处,不听话就特么杀鸡敬猴!甚至是奴役、殖民,那未尝不可嘛。

只要对大宋好,别的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可是,当他把要掠夺美洲土着、奴役美洲人民的想法和先生一说。

教书先生却是恶狠狠的白了赵维一眼,“但凡读过半部春秋,也说不出这般愚蠢的话来9奴役掠夺?这根本就不成立!”

赵维闹了个大红脸儿,心说啥意思?啥叫不成立呢?

“老子带人去抢!刀架脖子上让他们给老子种地挖矿,怎么就不成立了?”

先生无语,“小农之思,毫无格局!”

“老夫只问你一句,种出来的粮食,挖出来的金银,还有所得物产,除了这十七万人,你卖给谁去!?”

“这.....”

赵维一下噎住,似懂非懂。

只闻先生继续道:“人之一生,不过一日三餐卧之三尺。这并非是一句知足常乐的宽心之语,其中也是有道理在的。”

“其意为:每个人的需要都是有限的,相应的物产也是多一分则盈,少一分则亏。”

看着赵维:“人盈为富...城盈为丰!国盈则为强!”

赵维不解,“这不挺好吗?”

先生却道,“只是盈满自是挺好。”

“可你算一算,这大陆之上,千千万万的土人若被尽数奴役,产出何止兆亿!?那就不是国盈的问题了,而是尤过不及!是要亡国的!”

赵维听的又开始迷糊了,他是真不懂,两辈子也没接触过这个层面的思考。脑袋一摇,“不懂!”

先生继续解释:“这就好像,我中原汉人,对四夷边民,从古至今未有奴役之心,而以教化为主。”

“真的是因为汉学仁厚吗?非也...祖宗并不是假仁好德,心存善念,祖宗也想荡平四海,万夷归心。可是奴役没有用!掠之再丰,也只是中原之地可消化掠抢。到头来还是自己和自己费力气。”

“还不懂,那老夫再说直白些,就是你抢来的财物没地方花!”

“哦....明白了。”

先生继续道:“咱们和蒙古、女真、契丹不同...这些北方异族本身起点甚低,本族消化掠夺之资就有很明显的提升,而当本族饱饮无从消化之时,还有中原汉地可以继续充当掠抢的流通渠道。所以他们才有掠夺的动力。”

“可是我们呢?当下宋民十七万!人人饱腹能耗粮几何?人人以金银铺地,又能劫财多少?且不说奴役这千千万万的土人,需耗费多少人力,又要经历多少年头。单是这产出如何消耗都是问题,又何来奴役之说。”

“.......”

先生说的道理很隐晦,其实也很直白。

如果换成经济学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有产能,也得有市场才行!产能不是财富,而是积压资产,只有把产品流通到市场之中,产能才算转化为财富。

说白了,后世欧洲殖民全世界之所以成功,一来是有欧洲市场支持殖民地产出。二来还有奥斯曼土尔其和明清帝国进一步消化殖民产出。

而大宋现在只有十七万人,又失去了庞大的中原市场,殖民再多美洲人口也是没有用的。

换句话说,赵维想照搬白人的历史殖民美洲这个命题,就不成立!

.......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一月已逝。

虽中原农历已到腊月,可热带气候的巴拿马依旧闷热。

宁王军屯,哦对,已经改名叫新崖山了。

尽管大伙儿都觉得这个名儿不太吉利,乃至大宋败军之地,可是赵维喜欢。

他从宋之崖山来到这个时代,也从美洲的新崖山开始,多好?

总之,时值中午,烈日炎炎,新崖山却依旧忙碌。

河滩的空场上木料堆积如山,只等备干之后,便可建屋造房。

女人们抬着木捅就着涓涓河水掏米洗菜,一个个挽袖提裙,露出一节节白嫩小腿。

在炊棚里传来柴灶的噼啪之声,缕缕炊烟升腾而起。

若不是每个人心中依旧藏着一份对故国的思念,这桃园般的祥和盛景,着实有些让人忘忧。

海娃顶着烈日等在岸上,目迎两艘海船缓缓入港。

这是马小乙从苏刘义军屯,也叫窑滩口,拉回来的火砖和青瓦。

没错,虽然分了军屯,但各屯之间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有的开垦良田,有的则是建起砖窑瓦场,烧砖做瓦。苏刘义那边干的就是这个营生。

分屯时,苏相公灵机一动,把一等匠民全换了工具的同时,又从别的军屯用良农、木工之类的二等民换了大批窑工,开始建窑烧砖。

只能说,苏相公脑子够用,只半个月,窑厂便建成了。

十天前开始出砖,如今供不应求,是两百军屯之中最红火的一屯。可谓领先半步了。

昨天又有新砖出窑,马二爷连夜就赶了过去拉砖。好吧,其实就是去抢的。

这么多军屯需要营建,窑滩口还要供应皇驾所用,哪分得过来?

新砖出窑,谁有本事谁拉走便是。只要别短了的砖钱,苏相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落得个谁也不得罪。

这种抢砖耍横的活计,就算赵维不出马,也得马二爷跑一趟。带上三百印第安壮汉,又问谁敢造次?

“五个窑口的砖,全让咱抢过来了,两船差点就没装下!”二爷对海娃炫耀着。

逗的海娃大乐,“就知道二爷办事有准儿。”

“四哥呢?”

“张先生帐中背书呢!”

马小乙一怔,“大中午的背什么书?”

“二爷不知。”海娃解释道,“早间四哥跑到几个配雷火的师傅那玩火,说是弄什么新式雷火。结果不但把营帐点着了,还耽误了早课,张先生罚他背书到掌灯呢。”

“哈!!”马小乙大乐,“你说他图什么,非找个学究管着自己,却是不自得的紧。”

说完,招呼大伙儿卸船,也不去寻赵维的霉头。

晚饭前,赵维终于被放了出来。寻到炊棚那边用饭,正与二爷撞上。

结果,马小乙还没说话,就听闻那货边走边骂,嚷嚷开来:“他娘的!!二百斤麦种换个腐儒,亏死老子算了!”

噗,马二爷笑出了声儿,心说,可不亏吗?谁也没想到他会真端起书本,做起学问来了。

而且,一月过去,竟还未懈怠,当真是奇了。

但是吧,在二爷眼里,就赵维这样儿的,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书是读上了,但痞气不减。

迎了上去,“听说你把人家帐子给点着了?”

赵维瞪眼,“咋了!?”

“鼓捣什么呢?”

却见赵维一苦,“神火营那些破玩意一点都不好使,想改改火药。”

“哦。”神火营的火器他用过,确实不咋地,也就听个响动,没啥大用,“那改出来了吗?”

“没有。”赵维不无失望。

他毕竟不是万能,这种事儿还得靠匠人慢慢琢磨。他倒是提了点意见,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哥俩进到炊棚,由厨娘盛了饭,便不管不顾的坐在炊棚外头,借着夕阳的光亮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