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成玉非常无语,有些被呛得上不来气。心道平时还当花奉华聪明,原来骨子里也是个愣头青,认死理十头牛拉不回来。

不知犯什么邪劲儿非得.上战场,还满口阿梦长阿梦短,这表字是你乱叫的吗?缺规矩没大没小。

良成玉心里不痛快,觉得萧梦笙太惯着花无谢了,要良成玉不痛快,觉得萧梦笙太惯着花奉华了,要是自己名下义子马鞭子早给他抽.上去。

可惜人家是公主府那边的,跟自己算来有关系又没关系,手还真伸不了那么长,管太多显得自己操闲心不识趣。

所以虽认为这小子欠揍又不可以动手,只好看着生闷气。不过此刻睿王的心思要让花奉华知道了,保准会回一句:“怕你不成,招呼起来不一定谁揍谁!”

其实不用王爷嫌弃,花奉华更不想和连良成玉凑一块儿。见萧梦笙那边该讲的话讲了却仍不打算回转,花奉华有些按耐不住,叨咕说:“怎么还没完。”

他自己絮叨抱怨,睿王听见倒要找茬气他:“阿梦与司马公子是自幼同窗,这一别搞不好没机会再见,人家多聊会儿怎么了。”

尽管良成玉也不喜欢萧梦笙同司马清风接触,可偏这么说,就说给花奉华听,让你成天黏糊糊粘在阿梦身后。

小将军到底年轻,受不了了,直接催马过去。

花奉华来至萧梦笙跟前跃下,又拿个毛领子给人围上,对萧梦笙说:“你身子太虚不能久站在外面吹风,怎么又不爱惜自己!”

“多话,哕嗦。”萧梦笙嘴里嫌着脸.上却含了浅笑,由花奉华给自己裹好毛领。司马清风看着,先有些异样而后倒笑了,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拱手向萧梦笙告辞。

萧梦笙还礼相送,司马公子安排母亲小妹上车,临别转头又讲了句禅语:“阿梦,敞开心门既是放下,既新生矣。”

睿王一旁听见照常不满,自己嘀咕:“都混到这样还起腻泛酸,不过总算是走了,花奉华臭小子行,两句话真给搅和散了。”

他庆幸告别结束可以开拔,立刻催马带队整齐出城。

隔了十年,萧家翻案司马家倒台,皇帝把箫老将军的爵号赐还花奉华,另外还要多加犒赏。

花奉华回绝封赏,恳请替父重披战甲,去边关杀敌为国全忠义。

皇帝盛赞他的豪情,说不愧猛将之后,咨询萧梦笙的意见。萧梦笙当然不舍,可花奉华自有他那一套撒娇耍赖加劝人的功夫,最终真把萧梦笙说动了。

萧梦笙也是无奈,本想要花奉华平安生活,像他母亲希望的那样无忧一世。

可花奉华的出身就注定他难以普通,他是将军之后流着英雄血脉,将他困于四方天地确实可惜。

他是烈马要奔向草原,是苍鹰该振翅长空,他就该到金戈铁马的边塞,那里有他父兄留下的盛世太平梦,他该在那儿建立自己一番功业。

萧梦笙唯有答应,一边殷殷嘱咐事事小心一边唯有答应,一边殷殷嘱咐事事小心一边精细为花奉华打点行装。

良成玉此次巡视边务正好带花奉华同行,眼看离出发没几天了。这日夜晚忽然宫中传出消息,明王那边出事了。

明王就是阿照,是萧梦笙和良成玉力保的皇子,也是花奉华的挚友。

见萧梦笙匆忙准备进宫,花奉华也要随他同去,迫切想知道阿照的情况。

阿照受封明王,因年纪小尚未分府,仍居于大内宫中,挨着皇帝身边还会有事,也是让人疑惑。

萧梦笙带了花奉华直奔内庭,睿王同时也到了,连皇帝也在阿照的寝殿正堂里。

依君臣之礼相见,未待细问原因,只见阿照走出来,眼圈红红还挂着泪,像是哭过许久。

“儿臣参见父皇,见过皇叔,长公主安好。”尽管一脸委屈难过,但年少的明王还是先给皇帝睿王及萧梦笙行礼问好,规规矩矩不曾错了半点礼数。

相比之下年龄大些的花奉华反显得不够稳重,也是真为阿照着急,花奉华上去就问:“阿照,哦不,臣失礼。明王殿下,出了什么事?”

萧梦笙待惺子也很好,过来从上到下将其检查一遍:“殿下哪里伤到了吗?”

阿照指指内厅,眼泪又落下来。“不是我,是景儿。”

“景儿?”花奉华不太懂。

阿照把他和萧梦笙领进去,里面一股血腥和药草混合的味道。

两个御医立在床前摇头,床上躺着位瘦瘦的少年姑娘,五官很美,松挽着髻,一缕长发自侧额垂下。那少年眼睛紧闭着,唇边还带有血迹。

窗前另有一老者痴呆呆端坐,两鬓苍白说不出的憔悴。

花奉华认得,这是照儿师傅薛老夫子,为人过于耿直,至今只是太学院里一名学究,不曾有一官半职。

当初给阿照选师傅,别人都看惺子不得宠少依靠,觉得是捞不着油水白费力的苦差,都推脱不来,唯有薛夫子愿意。

老夫子学问好人品好却命不济,中年丧妻老来丧子,膝下只剩一个孙女,就是床上昏迷的小景。

几年前花奉华想入军队不能做皇子伴读,其他人阿照又不喜欢。一天薛夫子因家中无人照看带了孙儿入宫,阿照一眼就被景儿那安静的样子吸引,说这小姐姐又好看又不像其他人献媚聒噪,拉住便不肯松手。

阿照问她多大读了什么书,景儿只微笑却不阿照问他多大读了什么书,景儿只微笑却不答。

夫子告诉阿照,景儿先天口不能言,但听力未受损,可以通过写字交流。

阿照拉景儿到书桌旁,景儿将自己姓名年龄写出一行清秀小楷,阿照更喜欢了,当即要留下景儿当伴读。

夫子觉得孙子是残疾多有不妥,可阿照坚持,皇帝便点了头。

景儿不但宁静貌美,而且聪慧文采斐然。薛夫子年纪大精神不足,教了文章便由景儿盯着背诵回课,俨然半个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