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推荐阅读:

一个人动弹。安秋明是要跟着沈惟舟,王大海纯粹不知道去哪,至于原地不动的卫寻清卫统领,那个脸色就很耐人寻味了。

当然,觉得卫寻清的脸色耐人寻味纯粹是因为他们几个人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多少能看出一点卫寻清的情绪,至于在外人眼里,卫寻清必然还是一副死鱼脸。

只见卫寻清抱着刀,身形笔直地站在秦随跟前,面无表情道:“来不及了,陛下。”

“现在众位大臣应该已经在勤政殿等着陛下了。”顿了顿,卫寻清又补充了一句,还是平铺直叙,但怎么听怎么透着一股幸灾乐祸,“听说有几位大臣鞋子都跑掉了,披头散发就来面圣,想必是非常想念陛下的。”

秦随:呵。

明天就让钦天司把勤政殿那块破牌匾换了!

到底是哪个皇帝想勤政啊!

蠢货!

……

脸色烂烂的秦随还是来被迫“晚朝”了。

毕竟整个秦国兵权尽在他手,他下令攻打燕国边陲的时候甚至连知会都没知会这群朝臣一声,好不容易等到他回来,要是秦随说声不见的话,有几个性子急的怕是当晚就能撞死在宫门前。

虽然在外秦随一直被称为暴君,秦随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个好皇帝,但对于自己亲手提上来的朝臣他还是比较谨慎的,毕竟他还想当个昏君,需要懂事的朝臣给他干活。

于是毫无防备的秦随就这么带着沈惟舟来到了勤政殿,并且还没等看清眼前的场景就先听到此起彼伏哭丧一样的“陛下啊你可终于回来了”“陛下你怎么又出去惹事了”云云,听得秦随的唇角愈发不耐地抿直了几分。

“都给朕闭上嘴。”

不大的声音一出,整个大殿瞬间像按了什么开关一样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没几个人敢抬头看秦随一眼,都各自在那眼观鼻鼻观心假装刚刚哭丧的不是自己。

被他们殷切期盼着的帝王是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径自拉着沈惟舟站在门边,抬眼朝为首的大臣看去:“有事吗?”

殿内灯火通明,亮如白昼,无数大臣身着官服,黑压压跪了一片。

那自然是有事,没事谁愿意大晚上从温暖的被窝爬起来见这臭脸脾气还烂的皇帝,又不是来一次就给他们涨一厘俸禄。

当然,这话是没人敢在秦随面前说的。

为首之人是萧相萧靖修与户部尚书高明,萧靖修已经年过五荀,鬓边平白生出许多白来,高明要更年轻些,但也已经是个接近不惑的中年人。

两人是先帝在时的老臣,都算是秦随的长辈,十四年前那场宫变中明哲保身,没蹚浑水,事后迅速站队,不给秦随搞幺蛾子,这么多年算是兢兢业业地打工升职在朝堂上站到了现在,手段不可谓不高明,那话也不能说不好听。

很高明的高明先开了口:“陛下舟车劳顿回宫,臣等实在是不愿意叨扰陛下休息,可事关重大,臣等便不请自来,还望陛下恕罪。”

秦随眼角微微一跳。

果然,下一刻,这位今日看上去不怎么高明的高大人就又继续道:“陛下去燕国便去燕国,调兵就调兵,只是陛下知道这要耗费多少银子吗?微臣斗胆,今日便给陛下来算上一算。”

“边境调遣大军万人,光是吃用就一日要花掉七百万两银子,再算上武器的损耗,还有补给的供给,还有后续的抚恤,死伤的兵卒马匹……”

“臣再来给陛下算一算,以秦国边境最小的一县城为例,一县一年的赋税都不够大军吃用三天,国内如今还在休养生息,百姓才刚刚松快一些,北方前些日子地动,南方多发水患,春季疾病多发,台城似是有瘟疫蔓延,又花出去一笔银子……”

这么严肃的场合其实不该笑的,沈惟舟听着这一桩桩一笔笔的事件面色沉郁,不期然又想到了那所谓的剧本里一笔带过的战火与□□,弹幕也在感慨,而且还透露出了相当多有用的信息,但还有些弹幕侧重点根本不同——

[虽然但是,秦随这个面无表情还要继续听下去的样子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别管暴君,他已经非常克制了,他都没让人把面前喋喋不休的小老头给拖下去。]

[秦随:我累了,但是还要被迫打工,啊更累了。]

[好多钱啊.jpg]

顺着弹幕,沈惟舟抬眼看了一下秦随。

嗯,果然看上去比平时更像冰块了,还是黑着脸的那种。

虽然看上去并不想听,但秦随却罕见的没有打断高大人的话,而是让高大人一口气说了能有小半个时辰,引经据典甚至都扯到了上去八百年北齐的亡国,中心思想就一个。

秦随不能开战,因为太费钱了,秦国没钱,有也不给。

“臣之想法便是如此,望陛下听之纳之,方可光耀我大秦……”

这次没说完,因为有人打断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