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到了一块儿。

“小亦知青可真行,票数比我还多上两票嘞”,许冬梅打趣道。

亦清清不好意思的笑了,“都是婶子们看得起我,我还没做过这么多人的饭,还请婶子们多教教我。”

“要我说,你是顶顶聪明的,提前就做了工作,队里谁也没有你这么舍得啊,不选你选谁?”

孙来娣也是笑着的,这说话的语气也轻轻柔柔没有攻击性,就是这话里的意思吧,不太对味儿。

桂花婶子斜睨了孙来娣一眼,对亦清清说:“你啊,就别谦虚了,往前去我就听老赵叔和有根说你做的饭好吃,昨儿孩子手里的那泥鳅条虽然我没有尝一口,但是闻着那味儿我就知道难吃不了,这到时候还得你出出力,让我们也学两手。”

“走吧,咱们也得开始准备中午饭了”,冬梅婶子也说。

两人一左一右的拉着亦清清往食堂那边走了。

孙来娣见没有人搭理自己,跺了跺脚,跟了上去。

队里的大食堂也在晒谷场旁边,跟粮仓挨着在。

秋收期间的粮食已经放在食堂里了,这些得她们自己估摸着每天的量来做,只能有剩的,不能少了去。

这方面亦清清是一窍不通,她连队里一共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每顿大概做多少也不清楚。

好在还有其他三个老手。

是的,亦清清才知道,桂花婶子、冬梅婶子包括孙来娣往年都是秋收期间食堂做饭队伍的一员。

桂花婶子是凭着自己的人缘和协调统筹能力。

冬梅婶子凭的是自己那一手出色的揉面技巧,她做出来的野菜窝窝头都比别人的好吃。

孙来娣和票数第五的孙招娣是亲姐妹,两人只有一票之差,而第五和第六之间却差不少票。

孙来娣和孙招娣都是邻村嫁过来的,两人是队里掐野菜有名的好手,靠着这一点,往年秋收开食堂,这两人都是做饭队伍的一员。

野菜对这做大锅饭挺重要的。

因为就算是队里出粮做饭,也不可能顿顿都是纯粮食,就算是粗粮,也没有那么多可造的。

一般都要掺好些野菜,就算不好吃,也能填填肚子。

这每天只需要做中午一顿饭,最多忙一个上午就行了,如果就这么点活儿,这满工分就拿的太轻松了。

这下午的时间也不能闲着,她们得上山摘野菜或者采点菌菇给大家添点菜吃的,不然光靠那点粮食,肯定是不够的。

桂花婶子跟她讲,只有秋收第一天和最后一天中午的这顿,窝窝头里不会掺别的东西。

第一天是为了鼓舞士气,最后一天则是把剩的粮食都做了,给大家补补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