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81章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

第81章 了却山中寇贼事(五)

推荐阅读:

安然无恙,运气很好。不过话说回来,有运气好的,当然也会有运气差的,又不知有多少才能、勇武不比他们逊色的人悄然无息地亡在了疫中?

时也、运也,要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名字,只有才能是不够的,时运也很重要。

荀贞触动了心事,不由想道:“我之时运又会如何?”

……

他的时运会如何,眼下尚不得而知,但最起码比此次死在疫中的人要好。

疫情在流民聚住地大规模地爆发开后,很快就轮到了乡亭,接着就是县里。

最起初时,郡县乡亭还能严格执行刘衡的命令,及时组织人手拉运、掩埋尸体,可没过几天,刘衡的这道命令就形同虚设,无人执行了。

没人执行的原因很简单:死人太多了,成车成车地往外拉,只邯郸一个县城,一天就要拉出几十车尸体,拉运、掩埋尸体的民夫和吏卒受不了这等惨状,亦害怕自己会被染上,所以纷逃散去,即使郡县一再提高工钱,即使郡县一再表示将会严惩,他们却也不肯再干这活儿了。

及时掩埋尸体的命令得不到执行,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县里、乡下倒尸处处。

还好现在是早春,天气冷,要放到夏天,怕用不了多久就会满县尸臭了。

尽管如此,这种情况却也必须加以处理。

关键时刻,又是刘备自告奋勇,命简雍带人进城下乡,收整倒尸。

为了这件事,刘衡特地来了中尉府一趟,握着荀贞的手,一脸的感谢,连连称赞刘备,说荀贞有个贤功曹。

贤功曹三字,是荀贞最先夸奖刘备的。

刘备也确实当得起“贤”字,他不但日夜带人巡行县中,防止百姓、流民生乱,也不但遣简雍负责拉运、掩埋尸体,而且亲自深入到流民区、疫情严重的乡里给流民、百姓分发汤药。

前两者倒也罢了,最后一条实非常人能做出来的。

实事求是地说,早先在答应刘备自告奋勇时,荀贞是存有一点坏心思的,未尝没有想过刘备可能会染上伤寒这一点,可目睹了刘备在领命后的所作所为,他对刘备肃然起敬。

不管刘备深入疫区、发药救民的举动是为了百姓着想也好,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名声也罢,荀贞扪心自问,他是做不到像刘备这样的。

自古成大事者必有过人之处,放於当今之世,刘备有两个优点是少人能及的,一个是他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必不为人下的性格,一个是他宁冒危险、也不愿丢弃百姓的“仁义”。

在原本的历史中,刘备为避曹军而逃离荆州,荆州士、民十余万随之,跟随的百姓太多,行军缓慢,一日只行十余里,有人劝说他放弃百姓,轻军疾行,以免被曹操追上,刘备答道:“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於是遂有当阳长坂之大败。

“颠沛危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这样的人杰怎会不令人心生敬重,又怎会不成就事业呢?

得知了刘备给百姓分药之举,荀贞喟然叹道:“仁厚信义,吾不及玄德也。”

他坐在堂上,望向蓝天白云,三次起身,三次落座,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终而又发出长叹,喃喃自语地说道,“罢了,罢了。”召来典韦,令道,“你即刻出府,去找玄德,告诉他:心存仁民之意、时刻不忘即可,不必事事亲身躬为,给百姓分发药汤一事可交给下吏去做,而今黄巾方定,疫病又起,群盗如蜂,海内未安,大丈夫当藏身惜命,以待时用,万不可亲身犯险。”

典韦应诺,接令出去。

看着典韦大步出院,荀贞微生懊悔,有点后悔自己感情用事,可是既然已经叫典韦去找刘备了,却不能再把典韦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