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在家乡劳动的三年里(十八)(3)
等价公平真合理
此时,正好趁着快将要到中午的时候,我和运琨再也毫无心思在龙潭街上继续逗留下去了。于是,我们便马上驱车迅速地赶到龙潭中学,很快便在旁人的热心帮助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才刚刚吃完了中午饭的运文。
并且,我当彻把三嫂她妈让我带来给他的那袋“进口货”,和两元钱,全都一起交给了他。
顿时之间,我只是听到他似乎口中在轻声地说了一句:
“唉呀,我妈她真是够唠叨的了,千里迢迢,居然还得要你们帮忙携带这些东西,真是……”
为了能够尽量地多争取时间,在当运文返回到他班上房间之后,就马上便向他班上的同学,临时借了一部单车,就和我们一块,迅速地来到在学校附近进行兑换稻种的生产队上去。
其实,这个生产队距离学校很近。只不过是经过了一个小山岗之后,再经过一个田垌便就到了。
你可要知道,一贯以来,正在冬闲季节时候的农村,广大农村社员都是很休闲的。因为,他们已经辛辛苦苦地劳作了一年了,原本就是应该充分利用这段冬闲的季节,进行积极地休整一下了。
休养生息嘛,不也都是为了能够在当明年一开春,就有更加充沛的体能和旺盛的精力,去迎接更加艰苦卓绝的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新挑战。
可是,自从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农业生产,一贯都是抓得很紧,且又丝毫也不放松的。
因为,粮食生产这可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当中,最为重要的吃饭这个大问题。俗话说得好:“一朝无粮兵马散,三日无钱百官难。”,“手中有粮心不慌”嘛!
为此,党中央便积极发动和带领广大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尤其是,自从1958年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来,在这十多年的时间更是如此重视。
特别是,在这近几以年,广大农村开展大搞“农业学大寨”运动,以及在耕作制度上,实行“一年三熟”制度的改革。就在这无形之中,已经把每年的冬种当成一造来抓了。并且,还已经初见了成效。
此时,在当我们来到村子上的时候,一时之间,正在看见全队的社员,他们还在田垌当中,埋头抢种四月薯。还有不少的社员群众,他们正在给已经所栽种的冬烤烟,及时进行田间追肥。
顿时之间,在当运文找到了正在田头劳动的队长后,便和他叽咕了几句。,
随后,运琨便从衣袋中,马上掏出一包在路过的松山墟上,临时购买的“漓江牌”香烟,作为我们首次的“见面礼”,双手递给了他。并且,接着还递了一支给他点燃后,又递上一支给我。
于是,我们几个人,便在田头上喷云吐雾般地抽起了烟来。
不一会儿,队长就一边带着我们一起返回到村子上去;一边还在回去路上,随便地跟我们一起聊了起来。
顿时之间,此时,他便主动地给我们进行介绍,来兑换的这个水稻品种的来龙去脉后,我们才恍然之间知道,它是前年才刚从广东的徐闻县那里传进来的。刚刚才在他们的队上,栽种了两年时间。
但是,我从队长的口中便知道,对于此品种所煮得的米饭来说,它的品味和饭粥,都比常规种要强得多了。
一时之间,在听到队长对我们说了之后,总感觉得它真是有点像在我们那里。被人们普遍称为“落煲增”的包胎红品种很是类似。都是同样属于一种迟熟的晚造品种,以及所特别具备有的那些优良的品质。
他还特别地说到,就是在施肥和田间的一系列管理方面上来说,其实,跟其它那些常规的品种一样,并没有什么其它特殊上的要求。
很快,我们便一块来到了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室。同一块跟着回来的另外一个人,一定是生产队里的保管员吧。此时,只见他顺手很迅速地就将仓库的大门打开后,马上看见仓库里面,便堆放着一大堆黄灿灿的稻谷。
随后,保管员便将我们所带来的稻谷,分别在镑秤上进行过秤之后,我们便将它倒进到另外的一个大缸里去。然后,再从一个谷堆里,取出那些准备留种的晚造品种,迅速地装进到空袋子里去。
顿时之间,只见队长急忙进行阻止。嘴里还一边在喃喃地说道:
“不行啊,这堆稻谷才刚第一次初步晒过。并且,也还只是风净过一回,必须要进行第二次风净才行。我们分给社员口粮全都是要如此。更何况,你们运回去是留作明年晚稻种子用的……”
话音刚落,保管员就迅速地将稻谷,全都倒进门口处的风匮斗中去,再进行风扇一次之后,才拿进屋内的镑秤上进行过秤。一时之间,我和运琨、运文看见了后,便相互望了一眼,便知道队长此时的真正用意了。
顿时之间,大家都觉得真是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此,我们在内心里,很受感动。
此时,只听到队长还特别好心地嘱咐我们一句:
“你们回去以后,还得要多晒上大半天之后,才能放进缸里进行保存……”
最后,保管员便分别等量地秤回所需兑换的稻种给我们。就这样,前后总共不过半个钟头的时间,便都全部给弄好了。
就在将要分别的时候,运琨便客气地与队长他们两人进行辞别。
当时,我还听到运琨,他在最后说上了一句很有份量的话:
“我在此代表我们全队社员,谢谢你们如此的热情帮助和支援。从今以后,让我们彼此之间,多多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增加来往,共同把队里的生产搞上去……”
在当返回到了龙潭墟镇的时候,我们三人就一起,在一间国营饭店里,每人吃了一碗凉拌粉。并且,还切了一碟猪耳朵做菜。
也许,是因为已经是中午过后,肚子也已经开始叽哩咕噜地打架了。就这样,勿伦吞枣地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
随后,我们又再每人再添加了半碗,才总算应对好了这餐中午饭。反正,这都是在生产队的补助费中进行开支的。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中,我所经历过的这场为生产队进行兑换晚稻良种的小小故事,也并不会因为时间的匆匆流逝,而已经有所淡忘。
但是,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在我的脑海当中,仍然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去年,就在我返回家乡探亲的时候,还偶然之间遇见到了年已古稀,且身体又不大好的运琨,他还记忆犹新地,在我的面前生动地提及到过此事。
可是,到了后来,在高中毕业以后,有机会被招工进到了梧州汽车修理厂工作的运文,不知道他现在还能够记得起此事吗,那我可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在当年,我们都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了谋划生产队要如何才能够获得粮食的大增产这个大问题。从而人人献计献策,并出尽全力争取为集体多作奉献。今天回忆起来,我们都还同样觉得很是开心和愉快。
虽然,这件当年千里迢迢地为生产队兑换良种的此事,这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件何足挂齿的小事而已……
正是:
中午来到龙潭墟,找到运文到队里;
队长热情来相帮,等价公平真合理。
欲知后事如何,请君往下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