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穿越言情 > 淌过岁月静静的河 > 第三部卷一:26章 一个想字断人肠

第三部卷一:26章 一个想字断人肠

推荐阅读:

第二十六章

子安近来忙的厉害,原因是县里各单位和各企业负责人近期大批次的涌入省城各部门前来对接项目,争取省级政策和资金支持,都来找子安帮助他们寻找省直部门对接关系和相关门路,对于这些平时不怎么出门的基层干部来讲,来省城进行项目对接还真是两眼一抹黑的事,找不见门路,通过市直部门引荐时效太长,在京城还有办事处来负责具体对接上级工作,而在省城却有一些老乡会之类的组织很活跃,这些人也热衷于办理此事,但这些人办事总要附加给家乡任职干部办私事的条件,干部回去不好操作,有失公平之嫌。在姜钰书记的大力倡导下,各乡镇、各单位的负责人强抓项目的劲头如此空前高涨,源于县委对各乡镇各单位的考核把项目建设做为重点内容,如果没有一点成果,年底就要下课,干部们如被拧着的螺丝一样紧拧着,唯恐有松懈的时候。

子安对县委工作节奏的加快有所感觉。每一次回县城去,都能看到了城镇发展的变化,道路拓宽了,街道宽敞整洁不拥挤了,新建的楼房和新旧城框架使偶尔回家的人们有时候找不见印象中的路了。子安听乔局长说项目引资工作,主要是目前加大财源项目培植为重要抓手,那么一大片的在建园区现在如同一张大白纸,正焦灼的等待着大手笔的企业入驻创税呢。县里财政底子薄,人员负担重,搞各种建设,各种配套民生工程,做什么事情都要花钱,只有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项目建设中去,才能聚精会神的谋求大发展,这一点毫无疑问,光知道了谁来抓项目还不行,关键是怎么抓?就得把干部逼上一线去争跑,去练兵,县里发展的主要中坚力量就是干部,干部是路线执行的决定因素。

子安看着来自县各单位的负责人,也感觉到他们确实想做事,过去三点一线、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已经被打破,从他们嘴里说的就是如何抓项目,抓好项目。子安按他们说的情况疏理成册,时常请教闫峰等同处室的同事来研判,子安觉得找夏玉红处长请教或是帮忙不方便,她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把自己整天关在办公室里。闫峰显然对项目政策和对接渠道一个的门清,对这些基层申报的项目,他初审意见就毙掉了好多,很多是政策因素不过关,项目书等不完善,项目工作要求专业政策和水准是非常高的,闫峰讲给子安项目相关的情况:

由于受体制思维的影响,许多政府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中存在职能错位的问题,要么“缺位”,要么“越位”。定位不准,工作重心有偏差。项目建设和相应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如果没有得到根本治理,为影响项目招商工作的一大顽疾。项目建设必须的基础设施,诸如土地、交通、能源、通讯等政策要素和必备条件不便利,或使用成本高,降低了项目的利益期望。项目招商工作也有很大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决定了这项工作不是少数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抓出成效的。要求政府脚踏实地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做好方方面面的服务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项目招商工作才能取得可观成效等等。

子安真诚的表达了对闫峰敬佩和感谢之情,闫峰笑着说:“你来了挂职锻炼了这么长时间了,哥哥我怎么也得帮你做点事吧,要不回去以后,你来这里什么收获也没有,岂不是有我的过错呀?我也就知道这些情况,至于说的对不对,还得让你县里来的各级的领导们斟酌思量。”

子安说闫峰讲的是真知灼见,他有所感触的。闫峰意味犹重的说:“政府行为下的项目建设工作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更艰巨,更复杂。”闫峰在省直部门的建立的人际关系很广泛,只要他随便一给某个部门某个人通电话,那个人就很热心的介绍相关政策要求等等,子安陪着县各部门的领导跑了不少的省直单位,都是通过闫峰提前打招呼下才行方便的。县里的干部评价子安能干,子安说是闫峰帮忙的结果,这些人更是肯定子安的能力,如果不是子安能干,人家闫峰能给子安那么大的面子吗?子安无心在这些人情关系问题上卑微自己而伤脑筋,他只是一门心思的想着能够尽快利用在省直部门挂职锻炼的有限时间来,为家乡建设尽些绵薄之力,不枉来这里空度日月。

县城西南的工业园区场地已经平整完毕,“五通一平工程”正在如期进行,县里已经改制完毕的中小企业率先入驻,按照规划制定的区域进行厂房施工,园区管委会正协调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报批工作。姜钰同志只要一有空不定期的就过来检查督导相关工作,经常当众批评一些部门进展缓慢,思路不畅,办法不多不对的问题。那些陪同的部门领导都忐忑不安的相随着,生怕有什么闪失让姜钰同志当众训教而难堪。

新任县长陈阳同志还年轻,不到四十岁的脸上还显露着青春气息。他从团市委岗位过来任职,高波书记同他谈话特意嘱咐他向姜钰同志多学习,姜钰同志是个善于啃硬骨头的干部,一气正气,敢于直言,只有在基层工作加强自身工作能力和党性修养锻炼,才能胜任更大的工作担子。陈阳同志牢记市委高波书记的重托,留心观察着姜钰同志的工作作风和干事能力,每日用心记着所思所想,他发现,谦虚和尊重是一种工作方法,他慢慢的在常委中形成了一种谦和、稳重的印象。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劝告他是政府一把手,不能凡事天天都对姜钰书记早请示、晚汇报的做法,党政领导各有分工,不能迁就一个人的意志,陈阳同志心里有数,对这种说法不论出于何种理由和原因,他依旧把工作的配合和请示放在首位,他不单是对姜钰同志的佩服和尊重,而是知道自己的短板,县域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大小事务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引发“蝴蝶效应”的,只有他和姜钰同志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更好的促进团结,增强发展动力,看似单纯的县域形态,却是一艘社会扬帆行进的巨舰大船。

冯世昌主任从乡镇到田间地头视察了一番,他主政这里时力推的项目扶贫工作还是星星之火,没有大面积的成效。尽管他知道这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较长一段时期的全民攻坚,但他仍然内心焦急,他再有几年就要离岗了,越来越感觉到时光不等人的无奈和痛惜,对于有感恩情结和虚度时光情怀的人来讲,一事无成的苦楚是难以名状的。

冯世昌来到张家堡乡时,贾亚芳和她的同学郭妍丽在市里农科院正联系脱毒薯种植基地的事,贾亚芳还配备了移动手机,乡里的工作基本靠给常海涛乡长和副书记坐镇了,她在郭妍丽的引荐下,认识了不少的市直部门人员,也引荐了不少的致富项目,重点筛选了脱毒薯和扣棚养鸡的项目做为全乡的重点项目,如果引荐成功,对农民增收有帮助,对全乡经济工作有亮点,当然对郭妍丽的收益更合算。贾亚芳亲身投身于项目和扶贫工作的劲头让冯世昌觉得这个女同志有韧性,不搞出个名堂决不放手的信心很值得让人佩服,冯世昌对贾亚芳还有很有感觉的。

冯世昌查看了一些乡村的基础条件后,决定到县城找姜钰座谈一下,他很欣赏这位继任者,几年多功夫,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财税增长等各项工作增幅跃居全市前几名,从过去后几名进位到前几名,在全市取得一定自豪的话语权,这是多么大的发展速度呀,冯世昌没有感到惭愧,而是由衷的祝福着这方热土的人民,也对高波书记慧眼识人,选人用人的眼光而敬佩。春光明媚下的县城园区一片熙和,各种工程车辆穿行,机器轰鸣,园区建设正在进行。姜钰带着交通、土地、城建、商务等科局长正在现场办公,姜钰弯腰抓起一把旋耕过的混合土查看比例,并向交通施工人员询问着情况。这时,一辆黑色普桑开进园区,直接来到姜钰他们站立的地方,车身后荡起滚滚的灰土尘。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