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春华秋实的日子 > 第93章 系统构架,双方进行深入面谈!

第93章 系统构架,双方进行深入面谈!

推荐阅读:

话说,罗雨凡一行人,在刘小树的安排下,在馋嘴猫吃了午饭。之后,众人小作休息,就回市区了。

接下来,众人要去馋嘴猫的几个零售终端逛逛,因为要完全了解馋嘴猫的整体业务。如果不去馋嘴猫零售终端看看的话,那是不具有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的,这样对馋嘴猫的业务了解,也将是远离事实真相的。

其实,对于馋嘴猫来说,这次上线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管控零售终端。如果不去零售终端逛逛,是会遗漏重要信息的。

罗雨凡他们在参观考察了几个零售终端后,他们这次对馋嘴猫的实地考察,也就正式结束了。

接下来,他们回到了,早上见面的地方。双方打算坐下来,对馋嘴猫管理系统的构架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面谈了。

………

在IT行业,软件构架,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从设计、实施到运行与维护的全过程。

模式设计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也就是后台应用程序与前端应用界面的综合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罗雨凡会带领一个团队过来的原因,因为罗雨凡也不是样样精通的天才,他也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也有他善长的技术领域,也有他不了解的技术死角。

这也是架构师,要懂得交流,要有较强沟通能力的原因。

系统模式设计的基本思路及基本步骤是:系统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的实施;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罗雨凡他们目前正在进行的,是这个基本步聚的前四步,只有把前四步的工作做好了。他们才有进行后两步的大致方向,才能对更具体的问题,加以决策。比如,具体的技术依据,具体基础设施的搭建。

设计一个完善的模式营运系统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是上述6个阶段的不断反复。更是一个“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资源”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设计步骤既是模式设计的过程,也包括了模式营运系统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把模式的设计和对模式中资源管理的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分析、抽象、设计、实现在各个阶段同时进行,相互参照,相互补充,以完善两方面的设计。

事实上,如果不了解营运环境对资源的管理要求,或没有考虑如何去实现这些管理要求,是不可能设计一个良好的模式结构的。

第一个阶段的系统需求分析。

首先,就是对客户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的对象(组织、部门、企业等),充分了解现实概况,明确企业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模式的功能。

新模式必须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和改变,不能仅仅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模式。

需求信息的来源,主要有:

竞品、编辑部门、市场、渠道、运营、产品自身、用户反馈、技术优化、商务推广以及其他合作方等,所以收集需求信息的过程,就是充分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

产品负责人根据各方需求,结合公司近期战略目标,按照高价值需求优先的原则,产出经过排序的Product Backlog,并把高价值高优先级的需求和相关人员进行需求可行性沟通和评审,并输出原型图和PRD文档;

项目启动的必要条件是,完整的产品文档以及有优先级的需求列表。

确定系统边界。根据客户单位及其环境的总体情况,客户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计划,因为只有切实有效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系统,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系统规模太小不利于发展,太大又不符合实际情况。

………

这个阶段,也是罗雨凡他们,为什么要抽空过来,对馋嘴猫业务进行视察的原因。这也是IT行业,区分屌丝架构师与资深架构师的标准。

因为抛开具体业务及业务细节谈架构,就是在耍流氓,就是在瞎扯蛋。

通常来说,制作通用软件系统的公司,除非只是单纯针对市场大众消费者的,只要是针对特定客户的专业级系统,在系统搭建前,都是要进行需求调查的。

当然了,通用软件系统也是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的,只是没有针对特定客户时,那么详细。

第二阶段的概念结构设计。

将需求分析得到的企业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的过程,就是概念结构设计,它是整个模式设计的关键。

概念结构是各种资源模型的共同基础,它比资源模型更独立、更抽象,从而更加稳定。

概念结构的主要特点是:能真实、充分地反映现实世界,包括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企业对资源的利用要求,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真实模型。

这个过程,是架构师对现实世界进行认知的过程。此时,架构师对现实事物的认知能力,会影响到最终的认知高度,同时也决定了架构师的工作质量。

………

第三个阶段的逻辑结构设计。

这个阶段是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具体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确定了为确保得到完整、一致和可追踪的功能架构,而必须考虑的具体任务。通过分析理解业务和软件产品行为,方式包括检查、分解、分类和指定那些来源于需求规约的顶级功能。在功能间分配性能需求,来确立低级功能元素有效性和性能的度量标准。

………

第四个阶段的物理结构设计。

描述了安排和确定软件产品物理架构的目的和策略。该物理架构确定了软件单元设计、编码和测试的基本构建块。制定软件集成策略,来确定产品结构并规定软件单元和组件如何增量地组合、集成和测试,进而形成完整的软件产品。

模式在资源设施上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称为模式的物理结构,它依赖于选定的模式环境。为一个给定的逻辑结构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就是模式的物理设计。

模式的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步:确定模式的物理结构,在模式中主要指存取方法和存储结构;

对物理结构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时间和空间效率。

这也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对基础设施进行构架的过程。

………

前面的四个阶段,是系统构架的前期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所设计出来的管理系统,才是具有实用性的,才是真正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软件系统。

对于软件系统,有没有这样的前期工作,也是架构师是否专业的标志。如果没有做这些工作,或是做这些工作的质量很差,那么这样做出的东西,也是谈不上具有专业性的。

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软件公司,会做出很多通用的软件系统。但是,这些软件系统,都是缺乏实用性的,它们都是软件公司那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架构师,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弄出来的。

在客户做出购买需求之前,他们已经把软件系统做出来了,对于客户的具体需求,他们是没有做任何前期调查的。

即使有,那也只是简单地做一下,整体性地通用调查。对于具体客户的具体情况,这些软件公司的项目责人根本不会去做具体调查的,也不可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更不要说,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定制特定地软件系统了。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