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山寺杏花之寻亲 > 第二章 认祖被拒(二)

第二章 认祖被拒(二)

推荐阅读:

的话实在是难以入耳,牛都踩不烂,不提也罢。

看见暴怒的陈继发,陈千帆颇有些无奈,想了想,赶忙将那坛好酒拿了出来,对着陈继发恭维了几句:“爹,要说这事也怪不了你,怪只怪那帮人太势利。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儿子给你买了一坛好酒。要说这酒还真不好买,儿子也是一大早就去排队才买到的。”

说完,便把酒坛子往陈继发眼前一推,又趁机把糕点拿了出来递给他娘叶氏。

见状,叶氏如何不懂,抚摸了儿子一番,夸了他几句,便让他下去了:“你先进屋温书去,不用担心,万事有娘在呢,去吧,乖啊。”

对着陈千帆这个最小最有出息的儿子,叶氏自然是非常慈爱的。

得了陈继发和叶氏的同意,陈千帆伸了伸舌头,赶紧退了出去。

见儿子离开,陈继发又骂了一些难以入耳的脏话,听得叶氏直皱眉头。不过想了想,她便没阻止,因为她自然知道丈夫为何而怒。

叶氏拿起儿子买的糕点,挨着陈继发坐了下来,一边吃糕点一边喝陈继发泡的茶水,茶醇糕点味美,倒也惬意。

骂完脏话,收起信,陈继发心中的闷气才略微消了一点。只是,转眼又想起为了送信花出去的银子,虽然是集资,但也是不少。

那股好不容易消散的怒气又攻了上来,拿着烟斗在桌子角边敲得震天响。

叶氏觉得他这气应该出的差不多了,便放下糕点出言道:“好了,别敲了!敲得人心里烦。事到如今,你就是把桌子敲烂了也是无济于事的。我当时是如何劝你来着,你倒好,偏不听……”

要说叶氏娘家倒是颇有些家底,又因是商家,三教九流都接触过,多少有些见识的。

因此,这个建议当初一提出来,叶氏便有些不同意。又征询了在城里念书的儿子的意见,母子俩意见相同,便真诚地劝过陈继发不要做这事,或者说不要带头,让其他人去做好了。

无奈陈继发和那帮族老沉浸在这事成功后的好处中,自然就听不进叶氏的劝告,只觉得她“头发长见识短”。

而事实证明,头发长有时候其实是见识更“长”。

见陈继发面色不善地盯着她,叶氏心里有些发虚,知道自己刚刚的话颇有些“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意味,立即转了话题。

“我的意思是,现在啊,与其生气气着自己,倒不如好好想想,该怎样向村民们交代才是正经。毕竟,大家都是希望满满的。”

叶氏不说则已,这一说让陈继发更加愤懑:那银子可是他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收了上来的,各家各户都均摊了的,连几户外姓人家也不例外。

收银子的时候整体来说还是很顺利的,大多数村民还是支持的,特别是陈姓村民。

大家一致认为认祖归宗总归是一件大事,不过是花上几十文罢了。有那外姓的不愿意出银子的,陈继发也是威逼利诱,列举了认祖归宗的种种好处,更是拍着胸脯打包票一定能成功。

一番努力,这才集齐了那三倍路资外加他来回的路费。

当然,他自己也昧了一些。不过,这些银子已经进了他的肚子和嘴,或化作烟或化作大粪了,是无论如何都追不回了的。

这下好了,该如何向村民解释又不会引起公愤呢?村民的愤怒他倒是不怕,说实话,当村长这些年,他倒是历练出来了。处理大小村务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他怕的是村民们要他退钱。

除了少数的几户富户,村里的人大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谁的银子也是天下掉下来的,都是血汗钱。要是听说事情没办成,估计是要他退银子的。

且还有查五婶这样的泼妇在那里等着他呢。要是被她知道了真相,以她那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还不跟他死杠到底啊。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查五婶刚刚敲就在外面,听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

无他,只因陈宇昂知道了这件事,让查五婶拿着五十文上门赔罪,顺便补交银子。

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查五婶知道自己儿子说的是实话,不该为了五十文而与村子闹翻,于是这才拿着银子到了陈继发家准备补交。

哪知,却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冷笑了一回,查五婶这才将五十文放回腰里,回家去了。哼,他陈继发也有今天啊。

见自己的相公愁眉苦脸的,叶氏也是有些不忍的,她也大概知道他在忧虑什么,说到底也是为了这个家着想。

因此略微想了想,叶氏便一边看陈继发脸色一边说道:“解释是一定要解释的,但现在估计是不行的了。倒不如另外说一件更大的事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后再轻描淡写的说说这件事。你且先把信收起来,反正除了咱儿子,其他人是一概不知已经收到回信的事。”

陈继发一听,这倒是个好主意。不得不说,自己夫人倒是个有急才的。这几年村里的棘手事务,关键时刻她可是出了不少主意。

可是,一时间上哪里去找比这更大的事去呢。陈继发苦苦思索起来。

叶氏见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也不打扰他,进屋寻儿子去了。刚刚她怎么瞧着儿子好像是瘦了。看来,念书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得想法子给他补补才行。

等儿子中了秀才甚至是举人进士,她才不介意颍川陈氏是否承认他们呢。她算是看明白了,这人啊,还得自己有才行,其他的都是假的。

陈千帆正躺在床上发呆呢,他在想该如何安慰自己的爹。这些日子,虽然他远在镇上的书院念书,但对于这件事的始末还是非常清楚的。

陈继发及村民们的热情和心愿他自然懂,甚至,他也跟着期盼了几日。

他就读的这书院叫青山书院,估摸着是从了青山县来起名的。虽然听着不大气,但一听便知是这青山县最好的书院。毕竟,就连青山县的衙门也叫青山县衙门。

要说城里的书院算起来也有好几个,但从师资力量来看,青山县书院自然是排在首位的。

其他几个书院的夫子几乎都是落魄秀才,或者经年考不上举人的,但青山县书院的夫子可不同,除了秀才外,还有举人老爷,这就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了。

秀才不过是过了最基本的考试,与劳苦大众彻底地区分开罢了,但与举人相比,那又差了不少。

落魄的秀才不少,但穷的举人却很少见。且二者的经历也不同,举人的经历丰富得多,要是认真指点起学子来,自然不是秀才可以比得上的。

除此之外,书院院长也不知道如何运作的,居然攀上了进士出身、致仕在家的卢老和许老两尊大神。这两人便是在整个国家都是有名的。

虽然现在老了,闲赋在家,没有做官时的威风,但名头依旧摆在那里。是以二人虽然只是偶尔来书院转转,顶着个类似于现代客座教授的名头,但这却让青山书院迅速拉开了与其他两个书院的距离,成了附近学子梦寐以求的好书院。

这书院的学风自然是好的,可是,也不妨碍学子们分帮结派。至于谁的家世好,谁家银子多等更不是秘密。像陈千山这样的,简直排不上名。

不过好在这些学子里也有来自寒门的,加之陈千帆学业不错,为人低调,口碑还算不错。

想到陈继发为了自己能够进这书院念书所付出的一切,陈千帆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考个举人出来,让陈继发好好的开心一番,方不辜负了他和叶氏的付出。

想到出神,便未看见叶氏进门来。

叶氏一进门,

共3页/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