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山寺杏花之寻亲 > 第二百五十五章 载誉而归(三)

第二百五十五章 载誉而归(三)

推荐阅读:

“萍儿,你这是怎么了,可是哪里不舒服?要不,我们坐着车回城去看看大夫吧?”李氏赶忙问道。

不仅是李氏,连阮大朗也一脸紧张。

现在啊,阮玉萍可是家里的宝,虽然换了以前即便是生病在床他俩也不会怎么过问的。觉得农家柴火丫头一个,病了也会自己好起来的。

阮大朗不知道地的事,但是李氏却是知道的,因此她想得更多更远。她甚至想到,若是阮玉萍有个三长两短的,朝廷会不会把这块地收回去。

这想法让李氏心里难受极了。

“哦,没事,这不到家了嘛,走吧,下车。”阮玉萍说着便带头拉开帘子,四处看了看,幸好没人。要是有人围观,这些东西却是不好搬回家的。

于是赶紧说道:“爹,娘,快下来,把东西搬进去。”说着又向李氏使了使眼色。

银子早就是给了的,为的就是怕给银子的时候有人围观。

阮大朗和李氏都是人精,自然明白阮玉萍是什么意思,闻言,赶紧跳下了车,又对车夫说了几句客套话,这才将东西全部卸了下来,又一样一样往屋里搬。

一边搬,阮大朗一边说道:“要说这次你俩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我看着光是米面就有好几袋,还有各色地里没有的菜蔬。哇,还有油。你们这样,没少花钱吧。而且这肉也太多了,起码有十多斤。天气这样热,会臭的。”

对此,李氏根本没空没理他,一边点了点数量,确认无误,这才说道:“这回是,咱们玉萍这不是有了出息了么,怎么也得办个酒席,请乡亲们乐呵乐呵,你说是不?”

闻言,阮大朗赶忙道:“是这个理,人家天天上门问,我都不好意思了。你准备哪天办啊?”

自从阮玉萍得了全国第一的消息传回青山县,陆续地便有人上门来问询。只是,阮大朗一概不知,每次都有些尴尬。

“明日太忙了,也需要时间准备。这样,就后日吧,所以一会儿你就去各家通知一下,顺便让弟妹过来帮忙。对了,玉萍还给各人买了些小玩意,晚上的时候我们再送过去吧。”

这下阮大朗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有个婆娘持家就是好,简直什么都能考虑到。现在,连礼物都买了,这下他的脸色也有光了。

“那为什么不明日就办呢?”阮大朗突然问道,他理解不了李氏口中的忙是什么意思,“这些菜和肉白放着,后日就不新鲜了。要是后日办,明日进城买也是使得的。”

李氏直接无语了,归置了半日方道:“这天这样热,我可不想走着去。再说了,今日不是要回来了,顺便买了不正好吗?倒是可以省下一半的车钱。还有,这肉拿盐抹了是不会臭的,至于那些菜蔬,蔫儿了蔫儿吧,到时候多放一点油就是了。”

说着便坐了下来,喝了一大碗水,这才继续解释道:“今明两日事情还多,一是村里肯定要找咱们去量地,二是还要找个地方挂这块牌子。人家知县大人可是说了,让我们回来就立即挂上。”

说完,也不管阮大朗一脸的疑问,李氏直接道:“好了,你去把那几个红色的袋子拿出来,记住啊,是三个。”

又看了一眼阮玉萍,阮玉萍知道李氏的意思,只说了一句:“娘,我准备好了,走吧。”

银子她早就藏好了,不过是拿了三个一两的碎银子出来,一会儿要用的。闻言,李氏这才放了心。

就这样,冒着烈日,母女俩朝阮家二老的院子走去。阮大朗在后面高兴的跟着,手里提着一堆东西。算了,与其晚上去,倒不如现在去。

晚上她可得好好休息。

她俩是懒得一个一个的解释,趁着刚回来,先给自家人说说情况,通通气。反正这些也瞒不住,村里人马上就全部知道了。拿了这些好处,到时候自然有人会去解释的。

“爹,娘,大家可还好,我带玉萍这孩子回来了。”一进院子,李氏先声夺人,率先表明了来意。

满屋子的人听了,觉得光是听声音便觉得李氏与以往有些不同了。可是,具体哪里变了,他们也说不清楚。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李氏的确是变了,从今天开始,便彻底与他们不一样了。

“好,回来就好,一路辛苦了。”阮家二老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说起来,他们这个孙女邪得很,平时不声不响的,忽然就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还跑到京城去了,见到了皇上和太后。

但是现在,绝不是表达不满的时候。

谁知道这丫头跟县里是个什么状况。要知道,在离开县里去京城前,她可是在县衙里住了大半个月,天天跟那些衙役见面。据说最后熟得很,随意进出衙门,吃饭还不要钱的。

“爷爷奶奶,二叔二婶,三叔三婶,各位,我回来了。这两个月麻烦各位帮忙照看了,我和我娘给大伙买了一点小礼物,不贵,却是一点心意。爹,你拿来分给大家吧。”

阮玉萍爽利地说道,一点没有先前的畏畏缩缩。

看吧,这丫头,果然是变了,还真是邪乎。

不过,听到有礼物拿,虽然前面有个“小”字做修饰,但是大伙还是开心的。这年头啊,出嫁的女子回娘家,婆家穷的,不过是出发的时候去地里摘一把菜回去的,也大有人在的。

且这还是大房第一次给他们礼物。

阮大朗笑呵呵地将那三个袋子一一发了出去,二房三房各一个,阮家二老一个。

见各人拿到礼物,李氏赶忙道:“托玉萍这丫头的福,得了知县大人准许,我也跟着去了一趟京城。要说京城啊,真真是繁华,但是那物价也是贵得吓死人。拿猪肉来说,我们这里不过是三十文一斤,京城就要卖到五十文一斤。还有那些吃食,简直是抢人一样。”

阮家二叔叫阮大明,娶妻何氏。三叔阮大江,娶妻龚氏。这两家人都是各有特色,单单从拿到礼物时就看出一二。

何氏拿了袋子,迅速地瞟了一眼,初步判断里面便有鱼、肉、糕点,至于其他的,不太好当众翻看,但心里却十分开心,看李氏一家也顺眼多了。

就这些礼物,她可以拿去还礼了,说起来,她还欠着好几家的礼。这礼物啊,其实一点都不小。

但是龚氏就不一样了,大略看了一遍,便觉得这些礼物太少了。且这些东西除了那糕点,其余的应该都是在县里买的,难得不应该从京城买吗?

而且,她还开始打阮家二老的礼物的主意。

李氏倒是自动忽略了众人的目光,一边寻了凳子坐下一边说道:“这袋子里有京城买的糕点和鞋子,还有一张年画。至于肉和布料,则是在县里买的,因为路途远,若是在京城买的话,不好带回来的。”

“哎哟,大嫂,谢谢你啊,你们有心了。”何氏笑着说道。原来还有布料,这下可好了,可以为家人做件新衣裳了。说起来,好久没有穿新衣了。

“对了,还有一件事得告诉你们。咱们玉萍啊,在这次的全国知识竞赛中得了第一名,是全国第一名哦,所以皇上啊亲自赏了她一个匾额,知县大人让我们必须挂在院子里。”

李氏还没说完,龚氏便道:“还有别的赏赐么?”

见大伙看着她,便有些不好意思道:“皇帝亲自赏赐的,肯定不止一块匾额吧?我这不也是为玉萍这丫头高兴么。”

闻言,李氏也不隐瞒,反正她本来就要说的,直接道:“嗯,是还有,一是赏了这丫头五十亩地,就在村子里,让村长挑连在一起的良田划给咱们。二是赏了三样新种子。”

至于银子什么

共3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