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学神有系统 > 第474章 量子计算机lv1-3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生学神有系统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离开实验室后,江寒先去了趟食堂。

吃完饭,他就独自来到寝室附近的网球场。

刚开春,这里还比较冷清,正好一边散步,一边思考。

从实验过程中看,“量子管”应该没太大问题。

之前打造的8量子位、16量子位的试验机,效果都很不错,在基础量子算法上,基本没出过太大的问题。

至于干涉仪,刚开始的时候,工作不太稳定,但后来也慢慢被驯服了,不怎么再“闹脾气”。

那么,还有哪里可能出问题呢?

量子接收器?

量子光源?

江寒陷入了深思……

量子世界里,有很多反常识、反直觉的东西,想起来特别烧脑。

作为量子理论较深层次的应用,量子计算机更是极其复杂。

就算是江寒,在思考有关问题时,仍然有相当吃力的感觉。

上午他全程参与、用心观察,得到了不少第一手数据。

可惜的是,也许运气不太好,往往刚解决一个问题,又冒出来更多。

有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一时之间分析不出原因,只能用穷举法,逐一排查。

量子计算机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上千个器件交互影响,发生故障时,往往不只是某个器件的问题。

这种“复杂性灾难”所导致的bug,排除起来异常艰难。

好吧,这也没什么可意外的。

如果光量子计算容易搞,国内国外早就一窝蜂冲上来了,也轮不到华国和科大……

范一说他需要好好想一想。

但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直到2020年12月,他才能“想通”一切,将“九章”呈现在世界面前!

一个学者最宝贵的十年,完全投入在这一件事上。

就算最后成功了,获得应用的荣誉和辉煌,这样的代价也太过沉重了些。

江寒不希望这样。

所以,该开挂的时候,没必要手软!

十分钟后,江寒回到了寝室。

另外四个都在,大家纷纷提议,再组织一场搓麻“大赛”。

江寒摇了摇头:“你们玩吧,我有点累。”

周新星善解人意:“那你赶紧休息吧。”

又对其他人说:“咱们也别玩了,省得吵到他。”

吴理舒叹息:“没老江组织,咱们玩起来有什么意思?算了,不玩了。”

裴必胜想了想,说:“最近玩得太多,咱们也该收收心了。”

说着穿上外衣,准备出门。

“老裴,干嘛去?”于树问。

“自习室。”

于树:“我也去。”

吴理舒和周新星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点头。

“一起!”

不多时,寝室里便只剩下了江寒自己。

他匆匆洗漱了一下,便爬上床,进入了虚拟空间。

他要在这里,不受打扰的,好好研究一下!

江寒点开商品列表,很快搜索到了“光量子管”。

这玩意原理复杂,加工起来也不容易,价格倒是意外的不太贵。

只要3万虚拟点(“学以致用”积分),就能换一个。

江寒直接下单,买了1万个“光量子管”。

单光子探测器、量子光源等器件稍微贵了些,每一样都要过亿积分。

好在承担得起,全部拿下。

自从发明了“自动刷分”,十几台机械日夜不停,到现在已经刷出了不知几万亿积分。

这种不用精打细算的感觉,真的相当不错。

原料备齐。

江寒开始尝试,在虚拟空间里搭建自己的量子原型机。

量子管虽然管够,但起步的时候,当然还是先弄个简单一点的。

江寒按照记忆,耗费足足上百个光量子管,搭建出一个只有8个量子位的“迷你”量子原型机。

别看它只有8个量子位能用,但足足配置了十几倍于这个数量的迥余量子门,用于产生纠错码。

这是为了提高可靠性,解决“退相干”。

这么简单的原型机,能做的事情自然十分有限。

只能跑个极限简化版shor算法,对不超过4个二进制位表示的数,进行因数分解。

比如:把21分解成3x7。

所以验算起来也很简单,口算就行,完全不用出动“晨曦iii”和大规模计算阵列。

江寒连续工作了上千小时,这才搞定了这台简化版“九章”。

这还是他之前有过几个月的“实习”经验,否则说不定得多长时间,才能弄出来。

硬件搭建完毕,江寒进行了简单的测试。

随便选取了几个数,进行因数分解,结果完全正确。

江寒有点意外。

虽然自己从原理到结构都很熟悉,可也不该这么顺利吧?

写个程序还时不时需要debug呢,做量子计算机这么简单?

此后几天,江寒每晚都泡在虚拟空间里。

所打造的原型机,也从8位轻松升级到了16位,可以运行grover量子搜索算法。

同样的道理,能运行其他量子算法的原型机,打造起来也不会比这个难多少。

只要根据算法需求,改动原型机的结构,用“光量子管”组合出正确的算法就行。

当然,所有算法必须简化到16位之下才行。

对自己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江寒十分欣喜。

然而,正当他打算再次“升级”原型机,达到24或以上量子位时,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

先前的经验不再管用,无论怎么尝试,都无法让原型机跑出正确的结果。

“所以……问题就在于复杂性吗?”

量子计算机每增加1个量子位,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往往增加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

这是量子计算的原理决定的,不管什么技术路线,都逃不过“复杂性”这个怪兽的磨砺,或者说蹂躏……

江寒耐着性子,一次次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反复思考其中的原理,慢慢积累着经验。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当江寒整整失败了100次之后,转机来了。

第101次,24位原型机再次试运行,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运行结果。

江寒十分感慨。

真不容易啊!

怪不得范一要花10多年时间,才能弄出只包含了76个有效量子位的“九章”。

量子计算机是真的不好搞。

原型机工作时,仍需要普通的计算机进行控制,输入、输出数据。

江寒在一台虚拟的高性能经典计算机上,一阵操作,很快编写了一个程序,来自动“出题”和“验算”。

经过100亿次验证,这台24个“qubit”的原型机,工作十分稳定。

并不是总不出错,而是所有的错误,都能用算法纠正!

总之,江寒成功了,实现了从16位量子计算,到24位的突破。

接下来,自然是继续提高。

32位、48位、64位……

共2页/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