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旁门小派 >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炼

第一百一十六章 修炼

推荐阅读:

凤岳山,风涧。

从而落的瀑流不断冲刷着岩床,震耳欲聋,清风迅疾,将瀑流吹得水花漫漫,于半空架起一道弓,美轮美奂。

而在水潭中一处凸起的岩石之上,林越州盘膝而坐,双手结着一个奇妙的手印,以此为引,丝丝缕缕肉眼可见的白色灵气,从四面八方而来,在他的口鼻间翻滚。

而在他身前的岩石之上,一大滩灵液还在不断蒸发,徐徐升腾而起要汇入地之中,不过因为林越州结印的缘故,这些灵气最终都被他牵引回来,供他修炼。

“做得好,簇灵气太过稀薄,这也是老夫所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孙宜然照例享用着【养魂丹】,绕着林越州仔细查看他的修炼情况。

既然开始修炼《空蝉神咒》,那么先前直接吞服灵液的做法已经不可取了,灵液产自灵泉,其内混合了诸多浑浊之物,长此以往对修行不利。

簇又没泳洗髓丹】这般丹药,也不具备炼制的条件,因此将灵液倾泻,让烈日蒸干,析出最为纯净的灵气吸取炼化,方为上策,要唯一的缺憾,便是遇上阴雨气,便无法施为了。

“可惜没有灵石啊,若有灵石老夫布个聚灵阵何须如此麻烦。”孙宜然叹了口气,如此恶劣的修炼环境他平生也是第一次见到,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也不过分。

而林越州此时对孙宜然的话充耳不闻,已经全然入定,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空蝉神咒》所阐述的炼气功法,与他先前修炼的《渡生送死诀》全然不同。

这是一种新的,完全不属于簇的修炼体系,《渡生送死诀》修炼之时,只需在体内打通经脉,让灵气充盈玄珠即可到达相应的修为层次。

而《空蝉神咒》的炼气一至九层功法,却提出了封闭九窍、温养五脏,淬炼百骸、贯通三百六十节的修炼方式。

这比之《渡生送死诀》高明了百倍不止!而先前通过孙宜然的教导,林越州也知晓了如何补漏。

封闭九窍便是最为重要的一步,按炼气一层功法所述,当灵气入体,周运行七七四十九遍后,需依次以灵力在承泣,攒竹,承浆,迎香,翳风,冲门,关元等穴位设置屏障,如此一来人体九窍灵不外***不外出,可补身漏。

身无遗漏,肾藏精,则精定,精不妄泻,则不思淫,可聚集墨卒水气,只可惜事到如今沥水郡依旧没有鉴灵池,无法知晓林越州的灵根资质。

在外界宗门,鉴灵池是一宗必有之物,所有新近入门弟子,都需沐浴更衣,焚香持戒,而后入鉴灵池浸泡一日一夜,方可出来。

届时,宗内长老将以弟子身上所缠绕的灵光来判定此人灵根,灵光种类越少,灵芒越盛为佳,一般而言,身上只缠绕一种灵光的弟子,最受宗门青睐。

而这种弟子一旦出现,宗门也会秘而不宣,在其成长起来之前,会给予很多的保护,毕竟单灵根的修士,实在太过罕见,而一旦成长起来,就会成为远超同济的绝强战力。

不过这些,也不是眼下林越州所关心的事情,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修炼之中,如今的他宛如白身,此刻仿若第一次修炼的雏儿一般,对一切感到新奇有趣。

而孙宜然则在旁,适时地将灵液倾倒,补充损耗,时间也在不断流逝着。

三日之后,林越州终于重新修为回了炼气一层初期,而他也顺利地将九窍中的下二窍封闭,灵气不外出,顿觉下身暖洋洋地,特别舒适。

这《空蝉神咒》炼化灵力的效率也的确可怖!三日时间,林越州靠着【摄灵丹】辅助炼化的灵力,竟然无比精纯,虽不过发丝粗细的灵力,但在林越州的感知中,这等灵力仿若先前的炼气一层巅峰!

而他如今也不过初入炼气一层罢了,先前靠着《渡生送死诀》,每次突破之时,体内都会流出有一层油腻的秽物。

原本以为,再次重修回炼气八层巅峰前,并不会再有慈情景,可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修炼,他体内出现的不再是原先那般灰色的秽物。

而是直接溢出了漆黑如墨般粘稠恶臭之物,第一时间就让林越州深深地皱起了眉头:“本宗体内糟粕居然如此多么?”

“你以为老夫生前所修的宗门功法是假的么?”孙宜然仿佛早就知晓会有此幕一般,笑道:“先前让你带些换洗衣裳,这下子派上用场了。”

林越州笑了笑,直到将剩余灵气也炼化之后,猛然站起身子,一头扎进了水潭之中,清澈见底的水潭一下子变得污浊起来。

好在上游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其内,不消片刻又重新干净了起来,而林越州从水潭中冒出头来,只见他先前黄中带黑的肌肤,似乎白了不少,而身体上原本因为日渐垂暮而松垮的肉,也紧致了起来。

他第一时间就发现了自己的变化,惊喜道:“孙道友,本宗的身体似乎年轻了一些!”

谁不害怕自己变老,美人最怕迟暮,男人虽不看中这些,可有个好的卖相总归让人赏心悦目。

“这是自然,以你如今的年龄来,在修道界还算乳臭未乾的子,不过你没筑基一切都是虚妄,功法只能让你稍稍年轻,若不突破到筑基期最终还是会变得垂垂老矣。”

听着孙宜然的话,林越州心中升起了更多的信心,《空蝉神咒》不愧是能修炼到元婴境界的玄级功法,争取尽快恢复炼气八层巅峰修为,届时再看看自己的实力究竟有怎么样的改变!

就在风涧成为宗门禁地的半个月后,仁家悬已出现在宗门偏殿之内,站着向王亦青着什么,王亦青一目十行,看着从郡内四面八方送来的折子,用朱笔在其上勾画批示着。

当听到‘海中陆路’四字,他陡然搁下了笔,站了起来:“果然古怪,此事我知道了,下去吧。”

“是!”任家悬行了一礼,就此退去。

“看来得将此事报告宗主,鸿信这子倒是有心了。”王亦青忍不住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