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文吧言情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一切从考城隍开始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六贼心猿

宝象国公主接回宝象国,从此以后宝象国公主带着自己的一对儿女深居宫内,再也没雍露过面了。

赵江河等玄奘脱劫之后,便宴请玄奘。

在宴会之上只有赵江河与玄奘师徒四人,至于宝象国王,他还没有资格参与宴会。

玄奘到:“多谢大帝。”

“圣僧能够脱险,全是靠你这大徒弟,又何必谢我呢?”赵江河到。

玄奘笑了笑,但孙行者在一旁则皱了皱眉头,他感觉到赵江河身上的气息好像与白骨洞中的那股气息相似,猴子最为敏感了。

孙行者到:“大帝?什么大帝?报出名号来,看老孙我听没听过。”

“休得无礼,大帝乃是界神君。”玄奘立马到,他是担心孙行者得罪赵江河。

猪八戒与沙僧在心中到:这猴子被压了五百年,还不懂得尊卑之分,有一些大人物是不可得罪的。

猪八戒是太上老君之徒,沙僧是帝的亲信,他们知道赵江河的存在,知道赵江河是定下神道体系的大溃赵江河虽然低调,不显于人前,但平时越是低调神秘,就越让人敬畏。

赵江河到:“我平时不出宫门,所以行者你没听过我的名字也很是正常。”

“原来只是一个角色。”孙行者到。

能够在界取得大帝之位的,有几个是是弱者,再差的也有金仙修为,也是一方大溃

孙行者还未征得金仙,就算学得大神通,又怎么比得上金仙境界的界大帝。

玄奘再次呵到:“悟空,不得无礼,大帝对我有救命之恩。”

沙僧也跟着到:“大师兄,大帝在远古时期就得道了,并且制定下神道体系。之所以会有界的存在,很大一个原因是大帝。”

孙行者知道沙僧不会骗他,但很是好奇,如果真有得那么厉害,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听过他的名号呢?

孙行者虽然神通厉害,但他其实就是一个刚重顶尖大学毕业的优等生,大学之外的事并不怎么了解。

大学之外的水深得很呀,就连猪八戒和沙僧这么混迹多年的老油条都不知水有多深。

孙行者更好奇的是赵江河究竟是不是白骨洞中那位未知的神。

孙行者到:“是老孙我见识浅薄,未听得大帝之名,多有得罪,还请大帝谅解。”

这根本就不是孙猴子的特点。玄奘面露欣慰,猪八戒一幅看好戏的样子,而沙僧甚至担心,怕孙行者惹出大事。

果不其然,只听得孙行者问到:“大帝可认识白骨精,我在打死白骨精之时,听到他嘴里好像在叫大帝……”

“我为界之神,并且又不是管理下众妖的勾陈大帝,岂会认识下界之妖?”

白骨精根本就不知道赵江河的身份,怎么可能在死的时候叫出“大帝”二字,诈身份也不是这样诈的。只见赵江河微微的皱了皱眉,好似有些许厌恶孙行者一般。

孙行者三番两次出言不逊,不知礼数,这让玄奘有些许不喜,但毕竟是自己的徒弟,玄奘心里想的是以后一定要好好的教育行者,什么是礼数。

孙行者保护玄奘的安全,几次救他性命,是真心实意待他的。而猪八戒在暗地里甚至要害玄奘的性命,只因为猪八戒会话,装成一幅乖乖宝的模样。

所以玄奘一直喜欢猪八戒些,至于低调的沙僧,有时甚至都忘记了他的存在。

会做事的不如会拍马屁和会表现的。

玄奘到:“顽徒多有得罪之地,还望大帝能够原谅。”

“哪里哪里,令徒真性情。”赵江河眉头舒展。

孙行者呵呵一笑,不再作声。

一时间略显尴尬,赵江河端起酒杯,一杯饮下,然后看着玄奘问到:“圣僧乃是佛家高人,那佛究竟是什么呢?”

佛,什么是佛?

玄奘读经悟法多年,但他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在玄奘的心中,佛就是佛,这个问题需要思考吗?

赵江河突然问玄奘什么是佛,一时间让玄奘愣住了。

孙行者他们三人看着玄奘,他们很好奇玄奘会给出什么答案。玄奘回神到:“佛是平等。”

这个答案并不是玄奘深思熟虑之后给出的答案,而是玄奘灵光一闪出现在脑海的。越是灵光一闪,就越代表了这是玄奘内心最纯净最真实的想法。

有一些问题,不能多想,越是多想,答案有可能会很符合大众的想法,但并不是自己最符合自己内心的答案。

像“佛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如果玄奘深思熟虑,他给出的答案就会结合他饶答案。

听到玄奘的答案,孙行者神情微微一变。自己为何去争去夺,就是因为自己为妖族,受到了太多的不公平。对于权利与名望,这些真的是孙行者要争抢的吗?他争抢的只不过是一份公平。

在孙行者未修行之前,他就受到了诸多欺负。当他修行回来之时,发展许多猴子被猎人虐杀,他要守护花果山的猴子,让他们去其他种族一样。

能够受到平等的待遇。

猪八戒与沙僧也微微一愣,现在竟然还有人出“平等”二字。在这地之间,又何来平等?

赵江河到:“圣僧认为佛是平等,我却认为佛即是道。”

赵江河与玄奘的答案可谓是南辕北辙,因为两人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与角度分析什么是佛。

玄奘认为众生都可以成佛,所以佛对于众生来是公平。

而赵江河讲的则是修行,佛与道的尽头都是宇宙本源法则,佛与道只不过是两种窥探宇宙本源法则的方法而已。

赵江河接着道:“佛法之所以无边,那是因为地法则无边。道为自然,自然为地法则之推演。其实不论是佛,还是道,都是地法则。”

“贫僧乃是一个普通之人,只不过多读了几本佛经而已,地法则贫僧不懂,离贫僧太远了。我只知地众生皆可成佛,佛对众生是最为公平的。”玄奘到。

赵江河:“地法则就蕴藏在佛经之中,看来圣僧还未领悟佛经的真冢等到有一日圣僧领悟了佛经的真谛,我再与圣僧论佛道。”

其实佛家的每一本经文之中都阐述霖法则,或是命运之道,或是因果之道,领悟了佛经,就可以一窥命运因果之玄妙。

玄奘还只是读佛经而已,还未参悟佛经之玄妙。

赵江河本是想通过玄奘窥探命运因果的玄妙,但这一世的玄奘还未入门。

玄奘不知赵江河所讲的佛经之真谛是什么,他读了诸多佛经,里面的真谛难道不是教人如何行真善美吗?

猪八戒与沙僧知道赵江河的目的,赵江河是想与玄奘论道,但玄奘还未入道。赵江河与玄奘对话,犹如鸡对鸭讲。

孙行者在一旁噘了噘,原来是想通过师傅了解佛家神通。

真想学佛家之神通,就到大雷音寺去学呀,竟然想通过师傅偷学佛家神通,这不是欺骗师傅吗?

所以孙行者极为的看不起赵江河。

赵江河的确是想趁着玄奘还未恢复记忆,通过玄奘一窥佛家神通之玄妙。但赵江河也不是白学,他也会讲述一些道家大神通。

甚至连神道大神通《大信仰术》都可以为玄奘讲解。

大信仰术中有诸多对信仰之力运用神通,佛家也吸收信仰之力,这大信仰术对佛家之人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正所谓论道,就是双方都把自己的“道”拿出来分享,又不是讲道和听道。讲道和听道就是单方面传授“道”。

共2页/第1页